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周天勇:将渐进转轨经济科学计算创新在中国的土地上

图片

文|周天勇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

中国新供给50人论坛成员

图片

2025年,是上一个10年结束的一年,接着就是下一个新的10年。可以说在“十四五”的前四年中,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实验室团队,完成了符合中国渐进转轨国情实际,从定性理论到数理逻辑的构建。从模型到软件,建成了渐进转轨经济“供给-分配-需求”仿真运算系统。2025年第一天开始,笔者设《2025:从数据看中国的增长奇迹与美好未来》专栏将研究的进展,中国1950年以来的经济数据,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分三篇短文,展示给大家,以回顾中国建国后艰辛探索的历程和改革开放以来增长的奇迹,并展望我们美好的未来。今天发出之一,并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周天勇

在大学时代,我们在经济学的课程中,学习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增长理论。然而,由于体制不同,用其一些主流的增长模型解释和预测,一是说明不了1957-1977年与1978-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巨大差距,二是主流模型预测中国未来2035年前的经济增长在2%-3%区间的上下,不可能再有中高速增长。特别是以此未来展望中国,虽然在方法上是科学的,但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和预测可能是错误的。

图片
图1 1950-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定性的逻辑看,中国与东欧和前苏联三到五年瞬时转轨国家不同,是一个渐进转轨的人口大国,体制时时在变动。用西方经济学体制不变假定的各类增长模型用来计算中国经济,并不符合我们的实践。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思路去刻画和解释中国经济的运行、产出和增长。一些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学者认为,经济体制变动与GDP增长的因果关系,因体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不能数量化为内生的变量,可能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自2018年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时间,笔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在攻克这一难题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在新一年第一天,这里将渐进转轨国家经济体制与增长因果关系计算最为基础的原理表达如下:

1.转轨国家新增GDP/GDP=生产和需求资源(受市场机制配置的分布比例-受计划行政配置的分布比例)*(受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生产率和效用状态-受计划行政配置资源的生产率和效用状态)/GDP

2. 转轨国家新增GDP/GDP=土地房屋资源(允许市场化,禁止市场化)市场化场景中的交易率 *土地房屋资源价格(有市场价格,没有市场价格)/GDP

上述原理,基本从学理上解决了体制因素不能变量化的难题。用这两个基本算式,笔者分类了流动体变量、体制安排变量、资源配置分布变量、资源生产和需求效率和效用状态变量;也推导了体制挡板和体制开关变量、体制扭曲差值、投入但没有发挥作用的投入变量、体制扭曲产出损失、体制性剩余、体制改革产出贡献等等;并通过嵌入体制差值内生变量,改造生产函数,与宏观生产-收入-支出平衡模型相结合,形成了“供给-分配-需求”中国渐进转轨经济计算系统。

上述最为关键的学理进展,研究用了几乎八年的时间。在这新的一年,笔者感恩和怀念我的导师汪祥春先生。他1947-1949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留学,并在攻读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来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如果没有他将我领进经济学领域,也就没有今天上述学术研究的进展。因而,将这些小小的努力奉献给我的导师汪祥春教授。也感恩我的母校东北财经大学,她使我在那一方校园里求教、读书和学习独立思考的逻辑能力。虽然,她因种种原因没能进入211,但我坚定地认为她是一所有深厚学术思想基因和现代方法积淀的大学,也期望母校坚守经济科学创新这一财经专业大学发展的本源。中国需要在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学刻画和解释体系。

新的一年,也祝愿中国,就业增多、居民增收、消费增强和市场景气,经济得以复苏,并越来越好。

明天发出之二《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时代的数据和奇迹》,请大家留意。

图片

【战略合作招募】“NSE50季度论坛”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的品牌活动,每季度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大趋势,邀请宏观经济专家、产业和投资领域高管及专业研究人员进行研讨交流,提供宏观趋势、产经动态和金融投资的分析解读。现诚邀战略合作伙伴参与组织举办“NSE50季度论坛”,共同打造“政、企、学、研”交流合作平台。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是由贾康、洪崎、白重恩、王庆、姚余栋、黄剑辉等12位学者发起设立、经政府管理部门批准成立于2013年9月的新型“民办非企业”智库组织。
成立以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通过构建跨界合作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和“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成员和研究员来自于国家有关部委和研究机构、著名高校、一流智库、国际投行、国内金融机构等),举办了100多场学术论坛及研讨会,出版了《新供给:迈向高质量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的战略研究:从“十三五”到2049》等几十部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系列专著和编著,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成果,在基础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公益性学术论坛、前沿重大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多次为国家重大决策建言献策,获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同时,注重加强与国内外智库、政府机构、市场和社会组织交流与合作,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跨界合作、具有高学术品味和国际影响力的新型高端智库。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