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25年1月1日至2日,十位湖北企业家各写了一封“寄给2035的信”,畅想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1月2日上午10时,在武汉市武昌区东亭邮政支局,邮递员为十封信盖邮戳,并投入“未来邮箱”封存,用笔墨信纸许下十年之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2025年1月2日,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兰丁医学“)人工智能云诊断中心,屏幕上细胞病理图片快速变换,几十台人工智能癌细胞诊断机器人,正从中寻找潜伏的宫颈癌细胞。
回望20世纪90年代,兰丁医学创始人孙小蓉依旧深刻记得那个震撼的瞬间——在加拿大温哥华,显微镜可以自主工作。“我第一次看到,原来不需要医生也能找到癌细胞。”
2000年,孙小蓉在武汉光谷生物城创办兰丁医学,自主研发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化、标准化的癌细胞诊断技术。“一个病理医生,一天最多能诊断100份病理切片,而中国尚缺口10万名病理医生。”孙小蓉介绍,有了AI,一天能分析上万份细胞病理切片,大大弥补了广大基层病理医生的缺口,提高了早期癌症的筛查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
如今,兰丁AI+大数据云诊断技术已在国内外推广应用,累计完成超1200万例AI宫颈癌细胞病理筛查,业务覆盖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展望10年后,孙小蓉信心满满:“兰丁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消灭宫颈癌的愿景实现了!”在新的数字时代,她坚信,兰丁医学前景广阔。“未来,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建立智能诊断平台,各类医疗设备都可以小型化、个性化。”孙小蓉期待,到那时,患者不用去人山人海的大医院“追”医生,而是医生通过平台“追”数据。同时,随着AI的进步,早期癌症可被第一时间筛查出来,真正实现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加快大脑的计算速度,但不能替代人类思考的深度。”孙小蓉相信,未来,人脑能更好驾驭人工智能,为人们减轻病痛,让更多人拥有更健康、更高质量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