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混乱、激荡和加速的发展态势,技术和车型不断创新。
2.大模型和增程式动力成为2024年汽车行业的关键词,影响智能驾驶和燃油复兴的发展。
3.与此同时,汽车集团开始整合资源,减少内部竞争,提高产品聚焦度。
4.2025年,科技平权、智能底盘和场景化造车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关键词,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5.除此之外,小米和雷军在2024年成为现象级车企和人物,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今天是 2024 年的最后一天,祝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作为智人这样的碳基生物,我们总希望在这一天说点什么?它是一种仪式感,希望敲定当下的确定,找到未来的方向。它是总结,也是起点。
而关于汽车,关于新造车,关于新能源,能总结和展望的是什么?我们七位编辑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内容主编:翁毓其
混乱、激荡、加速的一年。
2024 在我的视角看来,是属于混乱、激荡和加速的一年。
这么说也许不太乐观,但厮杀的血与泪,从今年的第一秒开始,就浸润在中国汽车市场中,不分油电。甚至伴随着时间推移,全球汽车产业也都进入了属于优胜劣汰的季节。
技术和车型的不断推陈出新,让 2024 年过得特别快,白马过隙似乎已经是 0.5 倍速的形容了——吉利银河 E8、小鹏 X9、理想 MEGA,这些都是 2024 年初才上市的热辣滚烫,但产品焕新的节奏,以及传播事件的一浪接一浪,会让我们觉得它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快节奏的竞争,在 2024 智驾大战中尤为明显。
一季度我们还在聊谁引领着无图 NOA,二季度就开始席卷端到端狂潮,三季度 VLM/VLA 模型出现端倪,四季度车位到车位已经进入量产大战。消费者在名词中困惑,在小视频中踌躇,即使是身处暴风眼中央记录这场大战的我们,也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而当竞争的回合被切割成碎片、被加速成车轮战,淘汰也来得更猛烈。
年初高合的黯然离场,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 2024 的寒气;年底极越的骤然谢幕,则预示着拿到船票的门槛越来越高。下一个会是谁?这已经成为所有人互相打听、议论、判断的话题。
但同样地,2024 又是客观上突飞猛进的一年,无论是新能源渗透率,还是智能化普及率。纯汽油车终于成为了「少数派」,没有智驾的新车发布会已经不完整。
2025年,我们会看到两大象征汽车进化方向的领域,爆发出更强劲的动能——毕竟,哪怕是最乐观的何小鹏,当年也没有预料到新能源的拐点来得如此迅猛。
2024 终于喧嚣,2025 也会从鼎沸开始。
高级编辑:Wallace
2024 年关键词
1.大模型
大模型已经全面上车,从座舱到智驾,均有涉足。
不过,在体验层面「大模型」带来的价值还相对有限,比如说语音助手多了大模型,回答的问题变多了,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打通座舱控制和交互,还显得比较孤立。至于智驾,「端到端」营销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体验并未相对传统智驾体系有质变。
2.淘汰
2024 年,下游新势力开始掉队,年初的高合,年中的哪吒,再到年底的极越,「销量」或者说「体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本质,是过往新能源车「游戏法则」的崩坏,没有销量支撑的车企,很难拿到融资。过去互联网那套「烧钱-画饼-圈地」的逻辑,已经失败。
3.增程
增程式动力绝对是 2024 年绕不开的产品点,越来越多的车企用实际表现阐述了增程式动力的重要性。
短期来看,投靠增程式动力是「讨生活」的手段,车企希望用增程式车型来做销量的兜底,保证下限。增程式动力的爆发,可能会在 2024 年开始,2025 年达到顶峰。
2025 年关键词
1.科技平权
硬件配置,如后轮转向等高端配置会迅速下放,向 30 万元级别靠近。
原因是,「硬件不值钱」,但「智能化赋能」值钱,更贵的高端车型,会有更好的配置和更强的智能化底盘,而在中端车型上,则只会以硬件能力为噱头。
2.集团作战
汽车集团会更多地整合资源,让产品、业务聚焦,减少内部竞争和资源浪费。类似吉利「台州宣言」的文件可能还会有,品牌被整合的现象可能会更频繁地发生。
3.胡扯
营销上更加不讲武德,爱夸大、爱包装概念,随着竞争的加剧,会变得越来越浮夸。
总的来说,相比 2024 年,2025 年会更显著地出现马太效应,尤其是极越的闪崩,会让不少消费者失去信心。资源、销量都向头部车企迈进,技术进步、体验进步,很可能会变得缓慢。
高级编辑:路屹川
2024 年关键词
1.燃油复兴
回顾汽车行业的 2024 年,我能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燃油复兴」。
这里的意思不是说新能源车很难替代传统燃油车,而是曾经坚信「增程只是过渡,纯电才是未来」的声音,今年似乎有些动摇。
不少原本专注于纯电技术路线的车企,也开始涉足混动领域,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
充电设施虽然越来越普及,但「里程焦虑」依然阻碍消费者选择纯电车型的主要原因。而那些选择拥抱油箱的新势力车企,常年都占据着较高的销量。
以阿维塔 为例,其增程版车型推出后,销量连续两个月突破万辆,且仍在持续增长,油箱成了拯救纯电车企的「灵丹妙药」。
从数据来看,根据乘联会发布的《2024 年 11 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插混(PHEV)和增程(EREV)的增速都比纯电车型要快。
虽然当下纯电卖的要比混动好,但按照这个势头,未来谁主沉浮还真不好说。
2.场景化造车
第二个关键词是「场景化造车」。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过去的大多数车型都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基础的出行需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基础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车企们现在需要更细致地洞察和挖掘用户的具体需求场景。
今年就有一些车企打破传统,不再局限于轿车、SUV、MPV 等车型的固有分类,开始打造不被定义的车。例如极氪MIX、长安启源 E07、小鹏 P7+ 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跨界车型,在这些车型上看到了车企对于生活方式延生的思考。
2025 年关键词
1.科技平权
至于 2025 年的展望,我觉得「科技平权」会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
目前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 50%,消费者对这类车型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智驾的应用和普及,可能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也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视频编导:JOY
2024 年关键词
1.雷军和他的小米 SU7
2024 的小米 SU7 可以说是年底最热车型,没有之一。
这也是数码圈正式入局汽车圈的号角,华为系和小米的双双爆单,给包括新势力以内的车企上了一场营销课:他们用高频的多点传播,达到平台铺量的效果。
雷军用自己的IP效应,给小米汽车带来不错的信任基础,产生强而有力的品牌背书。
包括上市了 9 个月的 SU7 和刚刚披露的 YU7,在微博等主流社交平台,获得了空前的热度,甚至比华为的小视频还要高。
2.高管 IP 化
自从手机厂商入局车圈后,高管直播变成了常态化。
由此滋生了高管 IP 化、智驾 OTA 等现场直播、蔚来的李斌、秦力洪、乐道庆华、华为余承东、长城魏建军、腾势赵长江、奇瑞尹同跃、极越夏一平等等,都步入了高管 IP 化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拉进了品牌和用户的距离。
高管 IP 化的方向,从 2024 年开始成为趋势,也将会延续到 2025 年。
3.出海
「内需」饱和的尽头,则是需要「外需」消化。
2023 是新造车批量出海的元年,在今年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品牌走向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巴西市场和欧洲市场。主要的销售渠道为经销商为主。
2024 年,我们也看到了理想拖着自家的 MEGA,到北美、欧洲给各大KOL 做上门拍摄,进一步提高 MEGA 在全球网络环境的影响力。
于此同时蔚来、小鹏和零跑也在深入欧洲腹地,何小鹏给欧洲车主交付第 10000 台小鹏汽车,蔚来牛屋和换电站的建设,从德国开到了丹麦的阿姆斯特丹。
我们不曾想过,蔚来在欧洲的品牌建设,竟然能有如此深刻的回响。
蔚来海外的一群 KOC 受邀参加 NIODAY,他们对蔚来品牌的认可,在 NIODay 当天到达了空前的高度。
其实中国品牌出海,不止是实物上的出海,而且是影响力的外扩。
但纵观英文世界,海外媒体和用户对于中国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品牌的层面(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美股上市的原因),但新车型、新技术的、智能化的传播和形成认知,两套网络之间还存在代差。
视频编辑:梓威
2024 年关键词
1.智能驾驶
今年是智驾元年,各家车企都花大量资源投入到「端到端」的研发当中,且研发趋势都倾向抛弃激光雷达,改用纯视觉方案。
这也反映出车企们对于精度的要求降低,对于低成本和高效率的需求增加。
2.智能底盘
线控电传技术的落地,让智能底盘在2024年成为了研发的主流。
蔚来天⾏智能底盘、智己灵犀底盘、比亚迪云辇底盘、小米预研智能底盘等等,这些智能底盘在线控电传、线控转向、线控刹车以及主动式悬架等方面都拿出了自己的本事,也预示着在未来推出的车型,基本上都是智能电子控制产品了,机械传动、机械控制的部分越来越少,这对于整车行走系统来说是一次大变革。
且由于智能驾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硬件层面也就更需要为智驾而做匹配,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机械公敌》电影里面那台能收纳方向盘并自动驾驶的车会更早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2025 年关键词
1.淘汰
展望 2025 年,我认为是进行淘汰赛的一年,那些一直做地不温不火的智驾会被市场淘汰;没有太多创新技术,一直在吃老本的车企会被淘汰。
2.增程
车辆的能源形式上会更多地采用增程,而这也会促使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会进一步增大,同时增程的形式也有利于中国车在海外进行布局,也将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
视频编辑:乐炜
2024 年关键词
1.小米/雷军
小米和雷军,我认为是 2024 的现象级车企和人物。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不仅成为爆款,还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从一开始被质疑「手机公司怎么做汽车」,「运动型轿车在国内很难卖」,到经过了接近一年的时间,已经达到超 13 万台的交付成绩。而且雷军个人 IP 化的策略也备受关注。
从直播造势,频频登上热搜,到北京/广州车展的串门拜访,雷军不仅让小米汽车获得了大量曝光,也让更多车企的 CEO 开始效仿这种方式,掀起一股小米式营销的浪潮。
2.端到端
从特斯拉开始,掀起的智驾名词宣传,逐渐变成国内各大车企在智驾领域上的「军备竞赛」。
「端到端」、「车位到车位」、「端到端+VLM」等等词汇的出现,让消费者眼花缭乱。而端到端这个词,已经由一个从人工智能名词变成营销热词。而在这背后反映出的是,车企在智驾上的无序式扩张式的宣传。
忙着用各种关键词、小视频来凸显自家产品的智驾能力。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盲目的炫技以及夸大的宣传策略,会让公众误解智驾的能力,从而产生误用。
3.法务部
2024 年,各个车企最忙的部门还是法务部。
从「享界破」、「理想MEGA」、「蔚来被比亚迪收购」等诸多事件,到年底比亚迪的多个起诉事件,车企高调下场,都宣传要起诉造谣者和异议人士。说明车企们在品牌形象维护方面的竞争也在加剧。
虽然意在维护品牌形象,但盲目的反击,极有可能引发舆论反噬、扩大负面信息传播,并增加法律成本和公众不信任感,甚至掩盖核心问题。
但相比强硬维权,更应通过透明沟通和用户体验提升,从根本上化解争议,澄清事实。
运营主编:凤梨
2024 年关键词
1.变革
油电拉锯战激烈,把各车企卷入非常态竞争。想继续留在牌桌上,除了打价格战,各家车企要让自己从整体上都更具「攻击性」。
具体表现在,小鹏年初换血式的架构调整以及做差异化的产品布局,下半年凭借两款新车实现销量翻盘;蔚来正式开启更全面的产品布局;华为一改车厂「供应商」身份,鸿蒙智行联手四大车企共联生态联盟,打通一条龙服务;接受市场消费规则,阿维塔、零跑、小鹏开始布局增程车型等等。
2.向上突围
在今年 NIODay 会后的媒体群访中,李斌也聊到:中国品牌一起发展高端行政市场,去突破更贵的市场,能动摇传统车企例如 BBA 在高端旗舰市场的垄断位置,这肯定是好事。
从小米 SU7 Ultra、尊界 S800、蔚来 ET9 等车型相继亮剑可窥见一二,国内的新能源品牌,除了要在 50 万以下主流消费市场构建品牌护城河,现在要开始联手宣讲超豪华市场的品牌故事了。
3.向外布局
在海外整体销量稳步增长的背景下,中国车企一边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一边加快海外建厂力度和产业链全球化。
2025 年关键词
1.AI 大模型
在 AI 加持下,新一轮智能化革命蓄势待发,更具定制化体验的人机交互、车手互联会「值钱」。
2.营销方式变革
品牌调性的边际逐渐消解,宣传/营销方式为流量数据、车型销量以及消费者情绪服务。
3.联盟
存在更「抱团式」的竞争方式,包括补能网络的合作、集团-多品牌的联盟式打法等等,从一致对外的角度出发,共同抢占海外的市场份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