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日本人“善用袜子和草”

全文2010字,阅读约需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日本在文物保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871年就制定了《古器旧物保存方》,1897年制定了《保护古社寺建筑及古物法》。

02除了对游客的引导,日本也很强调对文物场所的不断修缮和维护,如为古树安“大伞”以防积雪压垮,给每户人家黄色的外墙包上厚厚的草垫子。

03为了让游客“实在有感”,日本进行文化推广的一大办法是让游客亲手制作金箔装饰,或参与探索野外活动,将历史与年代拉近。

04与此同时,日本一些地区的理念也在保护文化遗产与推进“观光立国”的夹缝间寻找自己的解决之道,如妻笼宿坚守“三不原则”至今。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妻笼宿一直维持江户时代的风貌。吴 薇摄

图片

兼六园保护树木的“大伞” 吴 薇摄

本报记者  吴  薇

日本的历史建筑规模通常都不大,但日本人在文物保护方面,着实费了一番心思。《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日本中部多地走访,对此深有感触。

进屋先脱鞋

从名古屋中部国际机场入境,前往日本中部各地区非常方便。沿着日本中部地区爱知县的木曾川旁的道路行驶,记者远远望见掩映在树木中的犬山城。它是日本国内被指定为“国宝”的五座城堡之一,在丰臣秀吉出生的1537年,由织田信长的叔父织田信康建造,也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木造天守阁。

犬山城景区并不大,主要为一座地上四层建筑。记者到了门口想直接进入,却被工作人员拦住了——她递给记者一个塑料袋,示意记者把鞋子脱掉放进去。就这样,记者拎着鞋,穿着袜子在这栋建筑里上上下下。

类似的参观“待遇”在日本很普遍。妻笼宿是日本江户时代的驿站,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如今这里因旅游业继续繁荣,街道约1公里长,两旁有许多旅馆、餐馆和纪念品商店。它和邻近的马笼宿相距8公里,欧美游客很喜欢在这段道路徒步。妻笼宿最著名的景点就是胁本阵奥谷,江户时代的武将上京办公,多数都会住在胁本阵。2001年,它被列为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产。

明治天皇1880年曾在本阵待了半个小时。本阵是以前用来给幕府、大名或官家使者的住所,一些大藩人数众多,则会有人到备用的胁本阵过夜。记者进入本阵前,照例先脱鞋,一位奶奶带记者与其他游客围坐在榻榻米中间的火炉旁,讲述日本的传统习俗,回顾明治天皇的那半个小时。而后她带大家参观整个房间,里面摆放着为天皇到来特别制作的长腿桌子。

岐阜县的飞騨高山被日本北阿尔卑斯山的秀美景色环绕,俗称“飞騨小京都”。高山阵屋是当地最主要的景点,是江户时期的代官所。记者去参观的那天天气很冷,穿袜子走在阵屋里脚底冰凉,但大家都严格遵守“规矩”。有同行友人开玩笑说,“逛日本景点,真费袜子”。

冬天给古树“打伞”

在文物保护方面,日本可以说走在世界前列。日本是亚洲最早制定保护建筑遗产法的国家,1871年就制定了《古器旧物保存方》,这与世界上第一部保护建筑遗产的法律——1840年的法国《历史性建筑法案》仅晚31年。1897年,日本又制定了《保护古社寺建筑及古物法》,不断进行完善。2001年制定的《文化艺术基本振兴法》以及2006年的《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也都是日本保护遗产体系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法律依据。

除了注重对游客的引导,日本也很强调对文物场所的不断修缮和维护,大到宅院,小到一棵树、一盏灯都是如此。记者一进入石川县金泽市的兼六园,就被一个个“大伞”吸引住了。所谓“大伞”并不是真的伞,而是从顶部支撑树木、由一根根绳子组成的装置,旨在防止冬季积雪压垮古树。导游大家健治告诉记者,每年11月,金泽的古树就会撑起“大伞”,到了来年3月再收起来。

这样的“大伞”在金泽相当普遍。长町武士宅邸遗址区是武士及其后人居住生活的地方,被指定为传统环境保存区域以及景观区。走进一处武士宅院,记者看到一名工人正在给古树安“大伞”。据大家健治介绍,一些武士的后人不那么富裕,对他们来说,安“大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此,为了景区的整体美观以及文物保护,当地政府每年都会进行补贴。

除了“大伞”,家家户户黄色的外墙也被包上厚厚的草垫子,以防其被降雪破坏。在“武家屋敷遗迹野村家”的庭院,记者看到一个形态奇特的草人。一问才知道,草人包裹的是庭院的石头灯罩。对游客来说,这样的“装饰”毫不突兀,还增添了些许美感。

让游客“实在有感”

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日本进行文化推广的一大办法。金泽的金箔制造业相当兴盛,那里气候湿润,静电不易产生,此外,当地还拥有制造高品质金箔不可或缺的优质水源。金泽的金箔店,几乎每家都有体验项目,记者动手在老字号“今井金箔”制作了一个金箔装饰的杯子。

店里的工作人员先给体验者们每人一张带有凹陷花纹的黑色硬纸,然后分发圆形金箔纸。把金箔纸贴在硬纸上,来回涂刷后,金箔就印在了凹陷花纹上。记者又在硬纸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印上金箔,将其放在杯子的玻璃夹层中,一个独一无二的玻璃杯就大功告成了。在这30分钟的时间里,工作人员不仅带记者体验金箔制作,还讲述了相关常识以及金箔的历史,算是做了一次简单的文化推广。

位于福井县的恐龙博物馆据称是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其内部展区占地4500平方米,展出了50具恐龙骨架,其中10具使用了真化石。记者在博物馆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窗口,一些小朋友站在台子上踮脚向里面张望,原来是一名研究人员正在拿工具处理一块石头。福井县国际旅游推广官员渡边觉告诉记者,研究人员正在现场展示清洁和保养化石。每年的4月到11月,福井恐龙博物馆还举办野外活动,带游客参观挖掘和发现化石的地方,相当适合亲子游。可以说,不管是制作金箔,还是探索野外,都将那些看上去相当遥远的历史和年代拉近,让游客实实在在地“有感”。

在日本的这段时间,记者随处可见当地人发展旅游、推广文化的用心。在爱知县的英迪格酒店,抬头就能望见犬山城,酒店的白色灯具是以当地传统节日点燃的火把为灵感设计的,大堂的座椅是日本和服的传统颜色,天花板的灵感来自流淌的木曾川。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一些地区的理念。妻笼宿1976年被选为“传统建筑群保护区”。当地居民坚守“不出售、不出租、不毁坏房屋和土地”的“三不原则”至今,游客才看到充满江户时代风情的古朴街道。在保护文化遗产与推进“观光立国”的夹缝间,日本正寻找自己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