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以“院士村长”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媛艳

  “豇豆变‘金豆’!一亩地有望增产400多斤,品相优自然卖价好。”新年第一天,三亚市崖州区城西村村民张秀洪怀抱刚采摘的绿色豇豆,笑得合不拢嘴。

  传统豇豆地何以身价陡增?秘诀在于去年10月备种时采用的“黑科技”。2024年,在城西村“院士村长”沈其荣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张秀洪在5亩地里施撒木霉生物有机肥。吃上“营养餐”的土地在2个月后迎来收获,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的豇豆产量提高了34.17%。再往细看,豇豆的可溶性糖提高了45.7%、可溶性蛋白提高了39.6%,发病率显著降低7.33%,带来的是产值提高45.36%。

  豇豆是海南农户大量种植的冬季瓜菜品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由于土壤肥力及连作障碍,豇豆的病害和品质制约着豇豆产业发展。去年3月,受聘成为城西村“院士村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带领团队深入村子开展产业调研,因地制宜开出农业增效良方,探索在14块示范田内开展“木霉生物有机肥促进热区豇豆产能提升”项目,70亩土地成为了技术研究的热土和产业增效的沃土。

  “木霉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根系生长,防控病害,并调节土壤微生物活性,活化养分。”沈其荣团队成员、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任丽轩说,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减肥减药、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提升农产品品质,让消费者餐桌上的食物更加健康、优质,让农民增收更可持续。

  这样的故事,在这片热土上不是孤例。

  2024年3月,崖州区发挥区城融合的比较优势,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钱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尹飞虎分别担任崖州区抱古村、金鸡社区白超队、城西村和三更村的“院士村长”,截至目前共到村里开展了60余次实地调研,为乡村发展“把脉问诊”。

  “崖州区可充分发挥区位等优势,用好优质生态环境资源,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种植能力与水平,锻造种业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沈其荣说。

  数月来,“院士村长”团队先后推动三亚抱古村文旅与科技融合发展、基于木霉生物有机肥的热区冬季瓜菜抑病高产土壤培育技术创制与应用等项目,并积极引进腾讯等知名企业和景德镇陶瓷技术团队等力量为乡村发展赋能,以产学研有效转化努力推动乡村振兴。

  “除豇豆地外,木霉生物有机肥也在芒果、辣椒、茄子、番茄等农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日前还举办了‘木霉生物有机肥促进热区豇豆产能提升’项目现场会,为后期木霉菌生物有机肥推广奠定基础。”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荣透露,“院士村长”团队将继续关注木霉生物有机肥在热区冬季瓜菜上的应用效果及机制分析,并推动在当地建设木霉生物有机肥厂,惠及更多农户,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崖州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着力打通院士服务乡村、地方服务院士的双向通道,落实“院士村长”联络专班工作机制,崖州区将以“院士村长”项目为抓手,加快院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打造“院士经济”,发掘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海南日报三亚1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