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舒俊瑜 徐诗丽
1月1日,迎着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30周年。三十而立,行稳致远。三十向新,川流不息。从纸媒到全媒再到智媒,由华西都市报融合转型而来的封面传媒亦九度春秋。
值此庆贺之际,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联合成都非遗酱肉包专家李与白包子铺,在成都市区打造6家“包好吃 报好看”联名主题店,向市民游客送上定制周边礼品,为新年第一顿早餐增添“拾光”仪式感。
位于李与白包子铺桐梓林店的打卡装置,多个华西都市报老报纸版面十分吸睛。陈怡然/摄
吃早餐看新闻 市民积极打卡联名店
早上7点,“鱼肚白”还未现身,李与白包子铺的蒸屉已经腾腾冒着热气儿。天光渐亮,市民游客从四面八方聚过来,享用新年的第一顿早餐,眼光被门口红白蓝相间的“蒸香日报”吸引。
“唤醒城市清晨,打开城市封面。今天是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哦!”一位老者在打卡装置前驻足,称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订阅华西都市报,对不少重大报道印象深刻。“以前有报箱,早上边吃早饭就边看报,是好多成都人的习惯。现在做新媒体,当然要支持封面新闻了。”
迎着清晨的阳光,市民边吃早餐边看新闻,了解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发展历程。徐诗丽/摄
家住中坝的李先生带着孩子来吃早点,攀谈中,孩子问他“这是什么”,他说“这是爸爸以前爱读的报纸”。李先生说,一份报纸能在时代大潮中挺立30年十分不易,从报纸到新媒体,华西都市报的转型发展令人钦佩。
活动现场,还有不少封面新闻的“老朋友”,他们使用封面新闻APP已经数年,陪伴、见证了“智媒体”一次次迭代更新。“我不光下载了封面新闻APP,还关注了你们的抖音号、视频号。”“我喜欢看封面新闻的微信公众号,感觉报道很及时,实用还有意思。”
有市民表示,自己是封面新闻客户端的“老用户”,并且关注了封面新闻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三方平台账号。舒俊瑜 徐诗丽/摄
两大IP携手 做成都文化的引领者
1995年1月1日,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秉承“做市民的忠实公仆”的宗旨,凭借兼具广度、深度与温度的报道,华西都市报一跃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影响力第一的报刊。
30年来,一份报纸,一碗热粥,一屉刚出笼的包子,老成都的早晨有了鲜活的城市文化印记。2015年10月,从华西都市报融合转型而来的封面传媒成立,市民的早餐时间有了更丰富、多元的视听内容陪伴。
本次联名策划以“包好吃 报好看”为主题,旨在用“新闻+早餐”的形式贴近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唤醒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记忆。陈怡然/摄
“新闻注重时效性,早餐要吃现做热乎的,两者都追求‘新鲜’。”本次联名策划相关负责人表示,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是媒介文化的重要载体,李与白包子铺是成都早餐文化的缩影,两大IP强强联合,有助于传播成都城市文化,提高城市文化品味。
据李与白包子铺相关负责人透露,品牌成立仅4年多,全国门店已突破900家,遍及29个省份的100多座城市,并获评武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桐梓林店入选“成渝潮流新地标TOP50”。“传承和传播成都非遗酱肉包技艺,坚持现包现蒸、现煮现熬,这是我们的产品长期主义,希望让每一个到李与白就餐的顾客都能吃得放心、开心。我们的初心和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一样,就是服务好大众。”
李与白包子铺不仅是成都武侯区非遗,其桐梓林店还曾荣获“2021成渝潮流新地标TOP50”称号。品牌方供图
栉风沐雨三十载,踔厉笃行写芳华。追光前行,新闻发生的现场,用户所在的位置,就是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继续抵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