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壹号见”栏目已步入第十个年头。2016年,基于对历史广州的认识和对当下越秀的观察,我们决定做一点不一样的事:立足当下,把散落于越秀各处的文化精华在一个个最具城市性格的切片上进行深度讲述,探寻隐藏在岁月背后的秘密。
这些年来,我们通过空间、声音、建筑、场所、自然、个体、生业等维度,与读者一同丈量越秀向上的高度与向下的厚度。
2025年,“壹号见”栏目将以“解构·建构”越秀为核心,分为“一城风烟”“折叠越秀”“历史锚点”3个主题,力求以不同“观点”对越秀进行创意式呈现。
越秀,广州2200年亘久不移的城市之心,埋藏着无数故事。让我们携手探索,继续下一个十年!
今天起,“壹号见”栏目
推出第一季“一城风烟”
让我们换一种视角看越秀
大美岭南,自古以来便是花卉的沃土。岭南花卉,不仅美化了城里乡间、宅前路旁的自然环境,更被用作主题或元素,深深融入广府说唱艺术、岭南画派、岭南园林等岭南艺术之中,形成鲜明的岭南特征,共同构成了岭南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审美意象。
春瑞岭南百花,婀娜绘于长卷,芬芳飘于花街,游人争游花城。
广府说唱艺术的龙舟、南音、粤讴的歌词中,花影摇曳,如诗如画。
南音《何惠群叹五更》唱道:“三更明月桂香飘,记得买花同过个度漱珠桥……”
粤讴《花易落》,招子庸借花写人:“点的寻着个个花神,拉住佢问句:唉!花在镜内,究竟真情,还是假爱? ”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俗称七姐诞,广州仪式的隆重远胜他处,姊妹在晚上拜祭七姐,供奉花果,焚香叩拜,祈福许愿,甚至延请瞽师,唱上一曲应节的龙舟《七夕赞花》。
娇又赞哩朵牡丹王,金菊芝兰喷鼻香。
夜合芙蓉堪玩赏,海棠金凤盒中藏。
琵琶玉笛皆欢畅,白蝉难及桂花香。
鸡冠灯盏人兴旺,百子莲登岁月长。
指甲弹崩空望想,百年同乐我地姊妹余双。
菊花朱锦诚心向,兰花相伴个位水仙娘。
晚风吹拂花香,短短数句歌词,口吐芬芳:牡丹、金菊、芝兰、夜合、芙蓉、海棠、金凤、白蝉、桂花、鸡冠、灯盏、百子莲、指甲、朱锦、水仙等十余种花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馥郁的“仙界”氛围。
越秀光明曲艺队演出南音说唱
岭南花卉在岭南画派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画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使其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其中又以“岭南画派”祖庭十香园及园主居巢、居廉堂兄弟与岭南花卉的关系最为密切,如居巢爱梅,自号梅生,喜为梅花赋诗绘画。
居巢绘制的荔枝与茉莉,本土果与外来花。(图片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网站)
十香园一名,滥觞于居巢在越秀区天官里(已经消失,今东风中路东段,德政北路与仓边路之间)租屋,自题画室室号:十香簃。十种香花分别是当时容易购得的盆卉:夜合、珠兰、夜来香、含笑、素馨、茉莉、鱼子兰、指甲花、丹桂、白月季。
二居身居香国,日夕写生,熟谙花卉特性,革新撞水、撞粉技法,以具有时代精神、水分淋漓的没骨花卉画闻名于世,所绘花卉充满乡土气息,彰显了二居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表达,影响后世岭南画派。
居廉笔下的岭南花卉(图片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网站)
在岭南,种花、赏花、爱花的习俗源远流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花卉的引种,本土花卉的输出,花卉交流在广州这片热土上持续了上千年,见证了外来文化与本土精粹的激情碰撞与和谐融合,孕育出独树一帜的岭南风情。
最能体现岭南风情的,莫过于红棉花。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璀璨起点,南亚花卉附舶西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素馨花、茉莉花、鸡蛋花、木棉花,成为后世岭南人日夜相伴的花卉。
木棉花,有红黄二色。清初,岭南名儒屈大均《木棉花歌》赞颂,“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将红棉花赋予了英雄的象征意义。1935年,广州市政府选定红棉花为广州市花;1982年,红棉花再次荣膺此誉,英雄花开英雄城,成为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象征。
鸡蛋花、茉莉花,香气清雅,令人心旷神怡,常被用作佛前供花、居室熏香。
初唐,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西延至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长航线,史称“广州通海夷道”。伴随阿拉伯商人同船登岸的有各式洋花,故“花多外国名,异花皆舶上所来,岭北无之。”(北宋·余靖《寄题田待制广州西园》),枝干挺拔的椰枣树,芳华娇柔的素馨,移植广州,树影花香,使得城内洋溢着西亚风情。
对岭南花事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素馨。岭南人对素馨的热爱,催生了花卉交易的诞生,“今番禺士女,多以缕贯花卖之”(唐·段公路《北户录》),“妇人多以竹签子穿之,象生物,置佛前供养。又取干花浸水洗面,滋其香耳”(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素馨不仅深受民间喜爱,更得到了赵宋皇帝的青睐,与茉莉一同,成为了皇家园林的珍稀花木。
曾经的舶来之花安居广州,灼灼盛放。
明清时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岭南的花卉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江南才子沈复游览花埭,感慨奇花佳木,难以尽数,“花木甚繁,广州卖花处也。余自以为无花不识,至此仅识十之六七。”(清·沈复《浮生六记》)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着《广东方言汇编》(《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1841)专辟“名花类”一章,收录123种花卉名称,二书包括:百子莲、西蕃莲等海外花卉,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花卉的繁茂与文化的交融。
多姿多彩的月季
欧洲园艺学家对中国植物的早期了解,从花埭的苗圃起步,而沃德箱(Wardian case)在19世纪前期的面世,解决了花卉远洋运输的棘手问题,加速了花埭花卉迈向世界的脚步,最著名的要数花埭月季远渡欧洲后直接促成了现代玫瑰的诞生,现代玫瑰的一半“血脉”来自广州。
岭南花卉启发了广州手工艺术创作,图为清代广州制造的西洋钟。
岭南舶来之花留下的人文印记深刻而丰富,不仅见证了岭南地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融入到岭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之中,这种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深化,共同构成了岭南文化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窗外红棉盛放
每年春节前数天,广州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各区的迎春花市,可谓“十里花市人如潮,万朵鲜花喜迎春”,成为市民和游客必去的热门景点之一。市民游客在“行花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美好和喜悦。
2024年越秀西湖花市,拱北楼造型的主牌楼。
广州花市滥觞于晚唐的花卉交易(唐·段公路《北户录》),舶自海外的素馨花备受青睐。
南宋,素馨花“卖于市,一枝二文,人竞买戴”(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
明末清初,专业花市始现,“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广州经济复苏,花市迁入城内方岳牌坊至拱北楼之间(今天北京路,中山路与西湖路之间)。
花市终年,夏夜游人如蚁,售卖本土花卉为主:菊、兰、茉莉、鱼子粟、鹰爪兰、玫瑰、蔷薇、合欢、芍药等。花市在年暮尤盛,“卖吊钟花与水仙花成市,灿烂如霞”(清·陈坤《吊钟花》)。十九世纪末,迎春花市逐渐形成,不仅仅是一个花卉交易市场,更是共享新春喜悦的节庆平台。
清代通草画中所展现的卖花翁。
民国初年,双门底所在成为永汉路(曾名汉民路,今北京路),与西关桨栏路,并列全市繁盛中心,商业荟萃地点,两地迎春花市成为知名的“东西两花市”,另有知名度较小的河南大基头花市。
1937年2月10日(除夕),《越华报》当中的生动描述,让人身临其境。
广州人必购的年花三件套:年桔、桃花、水仙花,风俗在此时期形成。
1930年,广州市政府将除夕花市前移至西历元旦前一日,但在强大的传统年俗之前,计划只执行了一年就无疾而终。毕竟,农历春节前的“行花街”,不仅是花卉的采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广州人不可割舍的情怀。
年花三宝:桃花、年桔、水仙
新中国成立后,迎春花市改由政府举办,而且越办越好,吸引国家及省市领导慕名而来,领导人的出席,又带动起市民现场情绪的高涨,有效扩大迎春花市的影响力。
一曲童谣《年卅晚,行花街》,广州儿童唱出行花街的喜悦。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呢朵红花鲜,嗰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人欢花靓乐开怀……
1956年,永汉路花市迁至西湖路、教育路,因此,西湖花市前承百年双门底迎春花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百年花市”之称。1961年,文学家秦牧行花街,因其清芬妙笔,广州享有“花城”的美誉。改革开放后,各区均设有花市,迎春花市进一步壮大。
买花回家的市民
海外花卉品种迅速增加,蝴蝶兰、西洋杜鹃、日本紫罗兰等海外花卉,成为广州百姓家中新春常客。人们可以看到迎春花市琳琅满目的土花洋卉,品味各种花卉的芳香和美丽,更感受到国际化的广州花卉文化氛围。
花市出售的蝴蝶兰
西湖花市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花市。广州市越秀区珍视这份城市记忆,2018年,成功申请注册“越秀西湖花市”商标。这是成为中国首个获核准的花市品牌商标,为西湖花市带来更好的品牌推广和保护。
在非遗方面,得到各级政府认可。2007年,广州迎春花市民俗先后成为市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21年5月,由广州市越秀区申报,“春节(行花街)”民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州的春节(行花街)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为本次春节申遗增光添彩。这进一步体现了西湖花市在岭南文化、乃至中国春节民俗中的重要地位,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2025年越秀西湖花市以“古越今秀老城市·百年花市新活力”为主题,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地方,将继续为人们带来美丽和惊喜。
娇艳的杜鹃与人们的笑脸相得益彰。
花卉产业是国际上公认的新兴产业。广州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花城,有着深厚花卉文化积淀,拥有发达的“花经济”。在政府的精心规划下,广州的花卉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产业涵盖了花卉研究、鲜花种植、花卉出口、花卉旅游等多个领域。不断壮大和壮美着广州的“花经济”。
当代花农
千年花城,风光如画,江畔路旁,每月都有花海美景,让市民驻足欣赏:一月,梅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无忧花;五月,火焰木;六月,凤凰花;七月,大叶紫薇;八月,小叶紫薇;九月,鸡蛋花;十月,簕杜鹃;十一月,美丽异木棉;十二月,落羽杉。
花城无处不飞花——光孝寺黄花风铃木
以赏花为主题的公园遍布广州:兰圃、云萝植物园、香雪公园、宝趣玫瑰世界、天适樱花悠乐园等;也有以花卉为主题的展:文化公园菊花展、广州园博会、广州国际花卉艺术展等,令人赏心悦目,唯美的网红打卡点爆火。
以花为媒,广州的公共花卉景观,及各式花卉节庆,以其特色化、差异化,接纳各方游客,追逐花开,徜徉花海,共同促进了花卉旅游。
黄花岗公园菊花展
在公园可赏花,在家门口亦可赏花。广州市越秀区选择在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六榕街,通过社区窗阳台绿化项目,打造社区园艺空间,鼓励居民自种绿植,美化家居同时提升街区生态颜值,通过种植千日红、白鹤芋、簕杜鹃等花卉,绿美街巷。居民“推门见绿,开门即景”,触手可及的芬芳,让广州这座花城更加宜居、更加美丽。
越秀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窗阳台绿化
南宋时期,流花古桥,素馨飘香,缓缓流淌的河水带着落花,流向芝兰湖(今流花湖)。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兰圃在流花古桥北侧,成为中国岭南地区唯一一座以栽培和观赏兰花为主题的岭南园林。
从2023年起,广州市越秀区在春季广交会召开之际,以兰圃为“中心舞台”举办“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打造“岭南雅集”新场景,以兰会友,向雅而行,成为城中盛事,以一朵“小兰花”做好花经济的“大文章”。基于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素馨花传说”,创新开展“素馨佳人”评选活动,深入挖掘传说背后隐含的岭南文化内涵。
以花会友,促进花经济。
主办方还邀请广交会嘉宾走进兰圃进行商务交流,在感受兰花之美中发现新的商机。历经两届,“兰缘盛荟”的品牌影响已经外溢,既让兰圃出圈,更进一步推动了越秀区文商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兰缘盛荟,“广”邀天下宾客。
为确保广州花卉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外竞争力和影响力,2024年,广州市政府通过《广州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根据《行动方案》,广州将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花卉产业,计划到2026年,全市花卉生产面积稳定在34万亩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花经济”将继续蓬勃发展,为广州带来更多的福祉和机遇,把“花城”的广州名片递向世界,广州的“花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