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公交大讲堂”上传唱的红色“花儿”,到田间巷道话振兴的“古树微宣讲”……
从常态化开展的“德孝生日宴”,到随处可见的文明劝导……
从用爱浇灌的“心愿树”,到全城“志愿红”守护的母亲河……
从各窗口单位倾力打造的“岷小帮”,到滋养人心的“文暖万家”……
从风雨无阻的“爱心义诊”,到绽放时代光彩的“我们的节日”……
放眼岷州大地,多彩文明实践活动如春风化雨,催生城乡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2024年以来,甘肃岷县紧盯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重点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五项内容,探索建立“五曲同奏”工作模式,蹚出了一条“岷”味十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特别是“德孝生日宴”“红色大讲堂”“文化主题街”等典型做法成功入选中宣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案例。
岷县文明实践案例(岷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链接阵地资源 构筑文明实践“新高地”
隆冬时节,被非遗和书画作品装点的“文化润万家·书香满岷州”文明实践主题街显得分外亮眼。
“自从家门口打造了这个文明实践主题街,我们茶余饭后都喜欢到这里来逛一逛,看一看我们本地的非遗作品、学一学优秀的传统文化……”说起家门口的“文化大餐”,李先生的脸上不禁扬起了笑容。
文明实践主题街的打造只是岷县凝聚和传递正能量,创新推进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
岷县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14536”工作总要求,明确中心、所、站、基地四级组织体系和功能定位,下好文明实践“一盘棋”。依托“彰文行动”“文暖万家”活动,县级层面高标准打造集岷州非遗工坊、“文暖万家”书画创作基地、助农直播销售实训平台等为一体的“一中心两平台两工坊”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有效打破了条块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创新打造“红色+”“绿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半小时服务圈”,孵化推出“助农移动”小商店品牌项目,利用旅游旺季游客量增长的优势,志愿者们现场宣传和销售传统手工艺作品和农特产品,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推文明实践“出圈”更“出彩”。18个实践所、372个实践站秉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服务”的工作理念,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移风易俗、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相结合,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筑牢群众思想根基、温暖百姓生活。
创新理论宣讲 奏响文明实践“新乐章”
“竹板一打精神爽,我们一起走上场……政策好、发展好,乡村振兴不得了……”清脆的快板声在2024岷县非遗宣传周·花儿艺术节活动现场回响,朝气蓬勃的宣讲团成员用他们热情的青春力量掀起宣讲热潮。
岷县坚持将“活化理论宣传”作为工作重点,根据受众群体“量体裁衣”。积极创建“基层理论宣讲面对面示范点”,探索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运行机制,广泛开展“文明小岷直播间”“古树微宣讲”“农村党校”等各类志愿服务宣讲活动1.2万余场次,受众达27.6万余人次,实现了理论政策宣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尤其是依托红色公交专线,孵化打造“红色公交大讲堂”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打破不同部门、不同领域、跨界融合开展宣讲的新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让理论宣讲更聚人气、接地气。
强化志愿队伍 提高文明实践“新动能”
“当年有3000名岷县儿女参加红军,筹集400万斤粮食资助红军,素有长征途中的加油站的美誉”……志愿者龙冬梅动情地说道。
每逢节假日,岷县博物馆金牌讲解员龙冬梅都会化身文明实践志愿者,不管是在“文明小岷”直播间,还是在红色公交上,她总是用接地气的语言,为游客和听众讲解红军长征在岷县的故事。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人人参与,满城春风。
岷县不断健全“16+8+6+N”志愿服务建设体系,吸纳党员干部、“五老”人员、致富带头人、文化能人等群体组建理论宣讲、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各类志愿服务队2663支,注册志愿者12.1万余人,形成“专家学者+行业人才+能人巧匠+志愿者”志愿服务队伍联盟体系,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强劲动能。与此同时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全县乡村治理志愿者和乡村文化振兴人才520多人,切实提升了文明实践骨干队伍力量,真正将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了群众之中。
2024年10月,文明实践“花儿”歌手首场签约仪式在岷县举行。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岷阳镇、清水镇及茶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6名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传承人进行签约。签约后的“花儿”歌手走进“红色公交”、企业工厂、百姓舞台等大众场所,引领广大群众成为文明岷县的代言人。
丰富文化生活 塑造文明实践“新形象”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散落于岷州大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串联起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涵养着文明乡风,也擦亮了乡村文明底色。
“现在每月初九,志愿者们都会来我家帮我打扫房屋、给我理发,天气好的时候还把我们这些老人组织到一起过孝善活动,活动中不但有好吃的水果、蛋糕,还有好看的节目,真的好得很……”麻子川镇绿叶村村民万常生笑着说。
目前,全县“孝善基金”筹措社会爱心力量捐赠孝善物资累计超过985万元,用于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孝善敬老活动。
与“德孝生日宴”一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还有火爆出圈的“我们的节日”“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度佳节”……洮砚、铜铝铸造、木板窗花等“沉浸式”的民俗体验,构成了一幅活力四射、乡村振兴的美好画面。
岷县依托城市彰文行动、“文润万家”文化惠民行动,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结对子·送文化”“文润万家”等品牌项目,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宣讲”“福寿文化送到家”“文创赋能促振兴”等文明实践活动4900余场次,在“文化兴”中实现“产业旺”,让“软实力”作出“硬贡献”。
岷县志愿活动(岷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深化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实践“新风尚”
岷县创新开展移风易俗“十破十立”攻坚行动,全覆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婚丧喜庆限高标准,全面推行喜事“零彩礼”“低彩礼”、白事“一碗烩菜办丧事”。修订完善《全县党员干部职工婚丧嫁娶活动指导标准》,全年红白事劝导120余起,完成党员干部群众婚丧喜庆事宜承诺报备2600余起。各实践所站结合辖区实际,精准摸排对乡风民风有正面影响、红白事宜操盘熟练、群众信任度高的“总管”“媒人”等“四类人员”底数,打造县乡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386支,通过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管理,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改善群众生活。
同时,全县372个村(社区)支部书记结合辖区实际,原创推出《党支部书记话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我来说》等短视频300多期,广大文艺志愿者创作推出移风易俗手绘海报、《移风易俗看岷县》花儿歌曲、《移风易俗“四字诀”》秦腔、《让爱更纯粹》沙画短视频等精品力作36个,移风易俗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百姓心田。
文明,因实践而多彩;实践,因文明而温暖。如今,岷州大地上的每一名志愿者如同一粒粒饱含文明的种子,凝聚起了从“文明实践”到“实践文明”的强大合力,乘势而上、向光而行,奏响了一曲曲服务群众的最强音,描摹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美丽新图景。(岷县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