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解缙等主持纂修的一部类书。这部“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旷世宏编,成书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共计22937卷(含目录与凡例60卷),分装为11095册,约3.7亿字,囊括经、史、子、集各类别,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等百家之说,按韵编排,汇为一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其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2025年1月1日,为进一步丰富青海冬春季文化旅游活动,满足广大群众在元旦、春节期间的文化需求,由青海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主办的“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青海省图书馆《永乐大典》文献展开幕。此次展览旨在让古籍从书库中走出来,让书中的文字活起来,促进社会公众走近古籍、了解古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悉,展览以“《永乐大典》中的青海”为主题,精选《永乐大典》复制再造善本中与青海有关的卷章篇目进行集中展示。通过阅读古籍原文,观众可以了解珍贵传世典籍中青海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展览以“展板+视频”的形式,全方位介绍《永乐大典》这部鸿篇巨制成书、流散和回归的曲折历程,通过展示《永乐大典》的封面、插图和文字等内容,直观讲解古籍的编排、体式、用纸、书写及装帧等专业知识。同时,展厅播放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向广大观众介绍《永乐大典》编纂中的重要人物“两脚书橱——陈济”的故事,展现《永乐大典》作为“佚书渊薮”的历史文献价值。此外,展览还设有书法体验活动,邀请观众描摹《永乐大典》原文,体验珍贵古籍魅力。
青海省图书馆将始终秉持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使命的赤子初心,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高扬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让珍贵典籍走进大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字/拍摄/制作/配音:王十梅;
编辑:殷海燕;
主编:王十梅;
总监:王丽一;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