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突破传统认知:电突触如何动态调控神经网络行为

引言

当我们观察一只昆虫扑扇翅膀,或者一条鱼快速游向水中的食物时,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神经信号传递与处理机制。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致力于理解神经网络如何整合感官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恰当的行为选择。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总是依赖于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s)那种“化学信使”的作用,另一种被称为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s)的直接信号传递方式,同样在行为调控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电突触通过间隙连接(gap junctions)快速传递信号,使神经元间的电活动同步化,这种机制对一些快速反应行为至关重要。但令人惊讶的是,电突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信号通路,它还能够调节感官信息的处理方式,从而影响行为选择。12月31日Cell的研究报道“Configuration of electrical synapses filters sensory information to drive behavioral choices”,研究人员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模型,通过解析一种名为INX-1的间隙连接蛋白,首次揭示了电突触如何通过特定的神经回路配置,实现对温度感知和行为策略的动态调控
研究发现,INX-1蛋白在两个双侧对称的中间神经元(AIY神经元)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将这些神经元电连接在一起,INX-1帮助线虫抑制与环境无关的行为,从而专注于适应环境的特定策略。更有趣的是,当INX-1的功能缺失时,这种连接被破坏,导致线虫表现出“困在温度追踪中”的异常行为。这样的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电突触在行为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还暗示了其可能在更复杂的生物体中具有类似的功能。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回答了感官信息处理如何动态适应环境这一基础问题,还为开发神经疾病治疗新策略提供了潜在线索。
图片
触电的神经:感官信息的另一种传递方式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依赖于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s),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激活或抑制下游神经元。这种机制尽管广泛存在,却并非唯一的信号传递方式。另一种鲜为人知但同样重要的信号传递方式——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s),正在逐渐揭开其神秘面纱。
电突触的核心在于一种特殊的结构——间隙连接(gap junctions),由蛋白质通道连接相邻神经元的细胞膜。这种直接的物理连接允许电流在神经元之间快速流动,实现信号的瞬时传递。与化学突触的“延迟式”信号不同,电突触更像是一条高速公路,使神经元同步活动,尤其适合处理快速反应需求的行为,例如逃生反应。然而,该研究显示,电突触并不仅仅是“快捷通道”,它还能够对感官输入进行复杂的调控,从而改变行为选择。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发现,电突触的配置能够过滤感官信息,选择性地抑制与当前环境无关的行为策略。这种调控并非简单的信号传递,而是基于特定神经元之间的动态电连接。在AIY神经元对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电突触通过减少膜电阻和增加膜电容,有效地削弱了次阈值感官信号对神经元的影响。这一过程类似于一个“噪声抑制器”,帮助神经系统专注于有意义的感官输入。
这种功能的发现让我们重新思考电突触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神经信号的传递工具,还在感官信息的整合与行为选择中起到关键作用。

小虫的大智慧:秀丽隐杆线虫为何成为理想研究对象
复杂现象的答案往往隐藏在看似简单的模型中,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一种仅1毫米长的微小生物,成为了解神经网络和行为调控的重要窗口。尽管外形普通,它却以神经科学研究的“明星”地位而闻名。这种线虫为何如此特别?答案在于它简洁而强大的生物特性。
首先,秀丽隐杆线虫的神经网络结构非常简单,但功能齐全。它拥有302个神经元及7000多个神经连接,这些神经元的功能和连接方式已经通过电子显微镜被完全绘制出来。相比之下,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数量超过860亿,而神经连接复杂得难以捉摸。因此,线虫为研究神经回路与行为的关系提供了理想模型,其电突触分布的研究也因此变得高效而精准。
其次,线虫的行为容易被量化和分析。在温度梯度实验中,线虫表现出两种清晰可见的行为策略:向培养温度移动的“梯度迁移”(gradient migration)和在培养温度附近徘徊的“等温追踪”(isothermal tracking)。这两种行为因温度而触发,具有高可预测性,为研究行为选择的神经基础提供了独特优势。
此外,线虫的基因操作技术高度成熟。通过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手段,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定位控制行为的分子机制。

电突触如何塑造行为:从温度到选择
在秀丽隐杆线虫的温度梯度实验中,电突触展现了其作为行为“指挥官”的独特作用。当线虫面对温度梯度时,它的行为选择主要分为两种:跨越温度梯度的“梯度迁移”(gradient migration)和在培养温度附近徘徊的“等温追踪”(isothermal tracking)。这些行为的背后,是神经网络对感官信息的精确处理,而电突触的配置正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调控因素。
研究发现,位于AIY神经元对之间的电突触通过特定机制调节感官信息的处理方式。正常情况下,电突触会降低AIY神经元的膜电阻(membrane resistance)并增加膜电容(membrane capacitance),有效削弱次阈值(subthreshold)感官信号对神经元的影响。这种机制相当于一个过滤器,可以屏蔽无关或过弱的信息,使线虫集中精力在环境相关的行为策略上。例如,当线虫处于距离培养温度较远的温区时,电突触帮助AIY神经元减少对微弱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从而抑制“等温追踪”行为,优先执行“梯度迁移”,直到线虫到达目标温度。
然而,当INX-1基因发生突变时,这种调控机制被打破。研究人员观察到,突变导致AIY神经元之间的电突触连接丧失,使这些神经元对微小温度变化异常敏感。这种超敏感性让线虫即使远离培养温度,也会错误地启动“等温追踪”行为,陷入与环境不匹配的状态。数据表明,这些突变线虫的等温追踪时间显著增加,单次运行时间达到野生型线虫的两倍以上,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模式。
这一研究揭示了电突触在行为选择中的核心作用——不仅传递信号,还能动态调控感官信息的权重。它的存在使线虫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行为,展现了电突触在感官信息整合与决策中的独特地位。
图片

INX-1基因的功能丧失导致神经网络的行为调控失衡(Credit: Cell

行为轨迹对比:
(A) 和 (B) 显示了训练于 15°C 的野生型线虫在温度梯度中的典型行为轨迹,表现出在接近培养温度范围内(±2°C)进行等温追踪,而远离此范围时执行梯度迁移。
(C) 展示了INX-1基因突变体(ola375)的轨迹,这些线虫在距离培养温度较远的环境中也异常地执行等温追踪,表明行为选择出现了紊乱。
INX-1基因突变影响:
(D) 描述了INX-1基因突变的具体分子机制,包括单核苷酸变异(SNPs)和插入/缺失突变,以及引入早停密码子的影响(例如W127Opal和Y221Opal),这些改变破坏了INX-1蛋白的正常功能。
20°C下的行为轨迹:
(E) 和 (F) 展示了野生型线虫在20°C训练后的行为轨迹,能够根据温度梯度正确选择行为策略。
(G) 描述了突变体在同样环境下的行为异常,无法正确区分适宜温度范围,仍持续进行等温追踪。
行为量化分析:
(H) 比较了野生型、ola375突变体和其他INX-1突变体(inx-1(tm3524) 和 inx-1(gk580946))在线虫总时间中用于等温追踪的比例。结果表明,突变体在等温追踪中的时间显著增加(p < 0.005 或 p < 0.0005)。
(I) 展示了等温追踪持续时间的直方图,突变体的等温追踪平均时间显著延长(半衰期从野生型的34.4秒增加到突变体的83.2秒)。
(J) 通过半对数蜂群图对不同温度范围内的等温追踪运行时间进行比较,突变体在大多数温度区间内表现出显著更长的运行时间。
(K) 比较了野生型和突变体在不同温度区间内的等温追踪运行次数,进一步证实了突变体行为选择的紊乱。

INX-1的角色:间隙连接蛋白的“行为调节器”
在神经网络的世界中,INX-1蛋白扮演着“行为调节器”的关键角色。它是间隙连接蛋白家族中的一员,通过形成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s)连接相邻的神经元,为信息传递和行为选择提供了独特的机制。研究显示,在秀丽隐杆线虫的AIY神经元中,INX-1的功能直接决定了线虫如何处理感官信息并选择适应性行为。
AIY神经元是温度调控行为的核心节点,其双侧对称结构通过INX-1蛋白连接形成电突触。这种电连接不仅提高了信号传递的效率,还对信号的强度进行调节。具体来说,INX-1降低了AIY神经元的膜电阻(membrane resistance),同时增加了膜电容(membrane capacitance),从而削弱了次阈值(subthreshold)信号对神经元的影响。这种“过滤器”效应确保了AIY神经元仅在接收到足够强的感官刺激时才会激活,避免了对环境中微弱、无关信号的过度反应。
当INX-1基因突变时,这一调节机制被破坏。研究数据显示,突变导致AIY神经元失去电突触连接,神经元的膜电阻显著增加,而膜电容则大幅降低。这样的变化使得AIY神经元对感官信号的敏感度异常提高,甚至微小的温度变化都足以引发强烈的神经活动。结果是,突变线虫表现出“过度追踪温度”的异常行为,它们即使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也会困在等温追踪(isothermal tracking)的状态中,无法正确执行适应性策略。
INX-1不仅仅是AIY神经元间的桥梁,它还赋予了神经网络动态调控感官信息的能力,使行为选择更加精准。
图片

模式图(Credit: Cell


重新定义电突触的功能
这一研究揭示了电突触在感官信息处理和行为选择中的全新功能,为神经科学领域带来了重要的理论突破。长期以来,电突触被视为一种简单的信号传递通路,主要作用是通过间隙连接(gap junctions)实现神经元之间的同步化。然而,该研究的发现表明,电突触并非仅仅传递信号,它还对神经元的生物物理属性进行动态调控,从而影响行为选择。这一视角的转变重新定义了电突触在神经网络中的地位。
具体而言,INX-1蛋白通过在AIY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有效地抑制了次阈值(subthreshold)信号的放大,使得神经网络能够过滤无关的感官输入,专注于环境相关的刺激。这种“动态过滤”机制不仅有助于线虫在复杂环境中做出适应性选择,也可能是许多高等生物中行为决策的共同特性。事实上,这种机制与视网膜中无连接细胞(amacrine cells)通过电突触抑制噪声的作用惊人地相似,暗示了该机制在进化中的保守性。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对临床医学也有潜在启示。电突触的调控失衡可能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癫痫、精神分裂症或某些类型的自闭症。这些疾病中普遍存在神经网络的过度兴奋或信息处理的失调。该研究表明,通过调控电突触功能,或许可以重新平衡神经网络的感官信息处理,进而改善患者的行为选择能力。
此外,这一发现还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例如探索其他类型的间隙连接蛋白(如连接素家族在脊椎动物中的同源蛋白)是否具有类似的行为调控作用。未来的研究可能进一步揭示电突触如何通过改变神经网络动力学,对情绪、记忆和感官处理产生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不仅挑战了我们对电突触传统功能的认知,还为神经科学领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范式,并为神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光明的前景。电突触不再是单纯的信号通路,而是神经网络行为调控的重要参与者,这一发现将影响整个领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1378-3



责编|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生物探索】
声明:本文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