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4年的冬雪悄然飘落,拥山揽海、山水奇胜的齐鲁大地,以其雄浑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态画卷——看,巍巍泰山如黛如烟,黄海之滨春潮涌动,大运河畔生机勃发,微山湖里渔歌唱晚,处处尽显山河壮美,绿色发展如火如荼。
2024年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一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坚持高屋建瓴、精心部署,密集出台意见、方案,引领全省上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推进美丽山东建设,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风雨兼程、勇毅前行的一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咬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不放松,在美丽山东建设进程中“敢于唱主角、挑大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山东篇章;
2024年是用心用情、奋勇争先的一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监督帮扶中履职尽责,在要素保障上担当作为,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环境问题,全力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持续提升群众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介绍,2024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把美丽山东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守底线、提质量、惠民生、促发展。山东省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四年名列前茅,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综合成绩再次位居全国第一、勇夺“三连冠”,在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中荣膺一等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山东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支撑好、服务好、保障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山东实践。图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了解监测能力建设情况。孙鲁军摄
高位推动谋篇布局,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
2024年8月,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草丰沛,鸟鸣啁啾。当地特有植物盐地碱蓬像平铺在滩涂上的巨大“红地毯”,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带队深入保护区内,了解生态修复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情况,听取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有关情况汇报,就深入推动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
林武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保障黄河安澜,继续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多次在省政府常务会、全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进会等会议上强调,要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美丽山东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去年以来,聚焦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山东省制定出台《山东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2024年工作要点》,有序推进26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签订第二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入海断面总氮浓度连续4年好于邻省入鲁断面。
深入推进美丽山东建设,让齐鲁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是山东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起势的生动实践。
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是全国第1个公开印发美丽省域建设实施意见的省份,明确了美丽山东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并将有关任务纳入省委、省政府“1+3+N”重点工作督查,强力推进落实。
山东省组织修订《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全省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体路线图、任务书。统筹美丽山东建设部署和各类规划编制需求,系统谋划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已形成9大领域54个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放大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成果,与生态环境部共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山东)。
持续开展攻坚行动,巩固提升治理成效
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山东省2024年大气、水环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和16市,全力推动攻坚行动方案落地落实。
聚焦蓝天保卫战,山东省完成第二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终期评估,印发实施《山东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2363家(次)企业完成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和单一低效治理提标改造。淘汰9万余辆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和1.74万台国一及以下非道路机械。修订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严控“两高”项目碳排放,通过减量替代减少碳排放量294万余吨。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紧盯治污攻坚“硬骨头”,持续推进PM2.5和O3等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精准管控工业、扬尘等各类污染源,提升大气精细化治理水平。图为梁山县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现场查看企业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情况。张海华摄
聚焦碧水保卫战,强化水环境突出问题发现与监督帮扶工作机制,压茬开展冬春季水质保障和汛期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着力“保水质、增颜值”。协同推动“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全省完成城市建成区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改造641公里。扎实开展入海河流总氮专项治理,全省85个省控及以上断面总氮浓度同比改善21.5%,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3.6%,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位。
聚焦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更新优先监管地块清单,将1643家企业纳入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组织410家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新增完成235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和203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完成已排查出的1398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山东省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完成52项年度重点任务,制定10类“无废细胞”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个“无废细胞”纳入国家典型案例。发布省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投资建设引导性公告。对全省169家尾矿库开展汛前污染隐患排查,整治问题66个。
守好环境安全底线,服务保障绿色发展
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有力抓手。山东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责任,扎扎实实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动美丽山东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截至目前,山东省前两轮省级督察指出的3217项问题已整改完成2877项,2024年分三批次对16市开展了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轮次参加国家大气监督帮扶,涉危废违法犯罪和在线监测弄虚作假“两打”工作获生态环境部肯定。开展重型柴油货车尾气后处理弄虚作假排查整治百日攻坚和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打假行动,发现并整改问题1210个,对36家机构立案处罚。
2024年11月22日,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挂牌成立,7个沿海分中心随后设立,标志着山东省陆海统筹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迈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
山东省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在全省范围开展危险废物“万企全员”警示教育,组织开展辐射安全警示教育“开工第一课”活动。开展全省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1.3万余个。在首届全国“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比武活动中总成绩排名第二。成功举办第三届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和第九届山东省生态环境应急实兵演练暨生态环境应急执法比武竞赛活动。全省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聚焦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路径和有效模式,选择49个试点单位在多领域多层级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对鲁油鲁炼等重点项目环评逐个建立专班服务推进,全省1.5万个年度重点项目环评完成率达到98.1%。优化重大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以煤电行业为试点,打破市域调剂限制,实行全省统筹调配。大力推行“无感式执法”和“轻微免罚、事后回访”服务型执法,2024年以来减免处罚586件,减免金额6800余万元。
山东省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章丘分局持续优化环评服务,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打捆审批”“环评与排污许可一体化办理”等措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图为企业向生态环境窗口工作人员送来锦旗。陈伟摄
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显著,在生态环境部近日公示的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中,黄河(东营段)入选。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美丽河湖5个、美丽海湾4个,新命名、建设12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创新实践奋力争先
“全省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2.5%,重污染天数比例不超过0.9%。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不低于69.9%,力争达到75%以上,Ⅴ类及以下水体动态清零,黄河流域全线水质全部优良、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不低于92%。”这是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的2025年度生态环保工作目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布局之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将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把美丽山东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实践,奋力争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聚焦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实践,山东省将统筹抓好美丽山东建设规划纲要落地,全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研究建立美丽山东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适时将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过渡到美丽山东建设成效考核。扎实开展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海湾、美丽河湖等“美丽系列”建设,大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围绕强化环境要素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将实行碳排放指标省级收储调剂,千方百计做好环境要素保障。落实重大项目服务清单制度,提前介入指导重大项目环评。探索开展企业家圆桌座谈、点单式帮扶等,强化惠企助企综合性服务。扎实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打造绿色增长新引擎。
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山东省将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深度治理、传统产业集群环保治理,加强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科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常态化开展冬春季枯水期和汛期两个重点时段的水质保障工作,深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扎实开展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和“净滩2025”专项行动。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管护,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围绕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山东省着力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作用,定期清单化调度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协调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体系,提升环境监管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继续做好大气监督帮扶和“两打”行动,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击鼓催征再出发,奋楫扬帆启新程。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笃行不怠的山东生态环保铁军将逐风踏浪,勇毅前行,创新实践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画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山东力量。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义
编辑:李伟
审核:张素华 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