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12月30日,青海油田输油气公司甘森站近3年来,累计绿化面积达8000平方米,让戈壁披上“绿装”、结出“甜果”,成为油田呵护大美高原生态环境的一个生动缩影。
戈壁绿装(青海油田供图)
青海油田油气产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坐落于“中华水塔”“三江”发源地的青藏高原,被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三山环抱,地貌以戈壁、荒漠、山地、沼泽为主,生态极其脆弱,环保责任重大。同时,油田产业链较长,能耗量较大,亟待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增“绿”降碳。
今年以来,青海油田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持续推进绿色发展转型,加快减污、节能、降碳、扩绿,加大“油气+新能源”融合发展步伐,以切实行动扛起守护“中华水塔”、三江源生态的使命责任,坚决守牢雪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青海油田全产业链集“产储输炼销”于一体,环保隐患治理难点多、挑战大。今年以来,油田建立生态保护“系统化、清单式”管理标准体系,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强化污染源监管、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加大污染防治,实现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达标排放,协同管控甲烷与VOCs,坚决消除环境风险,环境保护实现全面受控。油田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截至目前,能耗总量同比下降8%,产值单耗同比下降6.7%。
青海油田油气生产现场点多、线长、面广,大多散布于千里戈壁“无人区”,其间分布有盐碱滩、湖泊、雅丹等地貌,地形复杂多变,为生态环保监管带来重重挑战。油田创新环保监督方法,通过安眼工程、雪亮工程等手段,对油田所辖生产区域进行24小时远程监督,形成“三维立体化”可视监督网,利用“无人机”“卫星图斑”等手段对偏远地区进行再排查,达到全区域监控无死角,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化监管能力,实现了风险隐患的快速感知、实时监测及超前预警,全面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针对油田综合能耗相对较高、传统能源消耗占比较大等实际问题,油田加大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建设“油气+新能源”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近年来,油田持续推进零碳生产进程,规划实施17个清洁替代项目,总装机规模74.443兆瓦。今年以来,油田清洁替代项目累计发电1398.9万千瓦时。近日,作为青藏高原和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千瓦气电支撑新能源项目,青海油田格尔木燃机电站重启及配套新能源项目已成功并网,截至12月30日,该项目已累计发电量1.338亿千瓦时。今年,青海油田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历史大关,标志着油田增“绿”降碳迈上了新台阶。
柴达木盆地气候高寒缺氧、干燥少雨,常年风沙不断,全年冬季长达6个月以上,植被存活难度大。青海油田生产一线野外队站围绕“建一个厂站,留一片绿色”的生态目标,积极建设温室大棚等室内“高原氧吧”,绿化扮靓戈壁荒漠,为员工生产生活营造释氧“小环境”“微气候”。同时,油田针对戈壁盐碱滩自创了“精准滴灌”的灌溉法,并筛选适种花卉,种植耐寒、耐盐碱的树种,大力提升绿化美化效率。今年以来,油田累计植树7.4209万株,当年新增绿化面积16.1368万平方米。如今,在曾经光秃秃的戈壁滩上,沙棘、骆驼刺的幼株大片生长,绿植愈加茂密,吸引着百灵鸟、白鹭、野鸽子、野鸭、黄羊、野驴等野生动物前来落户,勾画出一幅大美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青海油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