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群体里,大火的MBTI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的社交名片,成为了交友不可或缺的开场白。
“我是i人”、“e人的聚会”、“i人的社交”、“为i做e”.......
在娱乐玩梗的成分之外,还是年轻人构建身份认同、抱团取暖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社会标签式表达,比如“i人”和“e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在年轻群体中,“i人”不单指MBTI测试里的属性,还意味着你们可能是具有相似人格特质,有过类似体验的伙伴。
在相同人格特质的组织里(i人、e人)中,你也能获得更多的联系感和认同感。
MBTI全名叫“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也就是说,MBTI里的M和B是两个人,是编制这个测验的一对母女,而这个测验是用以将人划分类型的。
MBTI是基于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发展出来的一个人格测验,由原来的八种心理类型,经由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补充发展,组成了个性的四维八级特征,共十六种个性类型。
在这其中,总被人讨论到、热度不褪的是INFP。
INFP,被网友笑称为宇宙D一内耗人格,伴随着的还有拖延、社恐、过度敏感、情绪化等负面标签。
还有人形容他们为“养不熟的小猫咪”,只有在你与ta价值观符合的情况下你才能进入ta的内心,否则你对ta们再热情,ta们对你也只是“被迫营业”。
就连大多数INFP本身,也对他们内心戏一大堆,爱钻牛角尖、想很多但不行动等诸多缺点感到苦恼不已。
但也许缺点会被称作缺点,只因其可贵之处未被人们所发现。
是枝裕和在《有如走路的速度》中写道,缺陷并非只是缺点,还包含着可能性。
今天我想抛开大家对INFP的世俗看法,挖掘出INFP更多可能性的另一面。
内向——内心的坚定
INFP蕞显著的特点便是内向,在外人看来ta们不善社交,沉默寡言,在人群中总是那个坐在不起眼位置的安静聆听者。
而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都是会鼓励我们外向开朗,不能扭扭捏捏,要自信大方,所以INFP的内倾特质有时会让ta们的成长经历中遭受到一些否定、批判的声音。
但其实,内向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性格特质,INFP只是不喜欢无效社交,并将更多的能量用来充实精神世界。
这是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的选择。
ta们时常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探索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擅长内省的ta们,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往往更加了解,也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可以坚定自己所求的,坚定自己的价值观,不为外物所动。
悲观——向往更美好的世界
我们可以看到,INFP对于这个世界更多抱着悲观的想法,“毁灭吧,世界!”、“这个世界怎么会是这样的呢?”、“这个世界超烂,垃圾人类感觉灭绝”......
ta们似乎总是带着一种忧伤、阴郁的气质,清醒冷静地在世间行走。
但悲观其实是因为INFP向往美好的世界。INFP有着完美主义倾向,在ta们的内心有着一个小世界,区别于外在的大世界,因为理想主义,所以常常觉得这个世界不完美。
ta们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也更善于观察到环境中可能的危险因素,因此更容易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
当真正遇到问题时,强迫自己积极思考往往是没有用的,而带着追求实际的眼光则会让人更接近复杂而真实的现实世界。
不盲目自信乐观,才能冷静分析当下情况,找出真正可实施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实现目标。ta们希望活得有意义,为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耗——内心的“开悟”
很多时候,INFP们都会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思考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做一件事情前,内耗太多,耗费大量的心力,导致自己行动力下降。
而让ta们具备如此思维模式的源头,便在于ta们对于意义的追求。
追求行动的意义、追求人生的意义、追求自己存在的意义,在这个意义未解答之前,ta们难以做出行动。
但如果INFP能够亲身经历,那么在现实种种体验、在人与人的真实交流当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后,便会迸发出无限的动力,专注于此,不会轻易被挫折打败,也不会被外物诱惑,一心一意地,朝着ta认同的、想要达到的方向出发。
所以,有时INFP也会被称作“大后期人格”,在前期ta们的思索、困惑、迷茫、其实都是ta们的发育阶段,
当ta们理顺、疏通了内心世界的干扰,经历过内心的磨难后,能获得人格上精神上的强大,能够达到一种"开悟"的状态,内心获得了真正的力量感。
情绪敏感——共情能力强
让INFP远离社交的很大原因,是ta们自身非常在意他人的目光和看法、对很小的刺激或事件容易“过度反应”、对负面信息比较敏感,习惯反复地思考和担忧。
例如网上关于INFPmeme图里,发出一条消息得不到回复,小蝴蝶们会想到上百种可能:
为什么还不回?是没看手机吗?
啊,有在群里发,怎么就不回我消息呢?
是对我有意见吗?对方是觉得我发的消息不礼貌吗?
过去30分钟了,怎么还不回我?是忘记了吗?是不想回我吗?
啊,还能撤回吗?撤回不了了,算了,就这样吧,不管了刷视频吧。
到了晚上睡一半,还是醒过来,ta怎么还不回我消息!
但对情绪敏感其实是大部分人缺少的,无论是对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而INFP对情绪的敏锐性在另一方面其实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进行情绪上的沟通和表达,同时也能更好地体察和共情身边的人。
高的情绪颗粒度,敏锐的触觉,强大的洞察力、感知力和想象力,而这些都是灵感、创意的来源。若是发挥得当,让价值得以体现,INFP会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家。
所以,对于INFP来说,进阶的思路,不是摒弃情绪、钝化感知力,而是找到一个表达出口,为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情绪、灵感、想法找到落脚的地方。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人格特质,都具有ta独特的人格魅力,蕞重要的,是我们对自身的接纳,能否做到对自己保持着全然的、不加评判的觉知。
接纳自己,相信自己,便能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