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西北的汉长安城遗址中,有一座未央宫遗址,未央宫遗址中北部,遗留着两个夯土台基,就是这两个不起眼的“夯土堆”,却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遗存。
天禄阁遗址
夯土堆中偏东边的一座,是天禄阁遗址,它距离未央宫前殿遗址700余米,原为一高台殿阁建筑,现存夯土遗址长约30米,宽约20米,高约7米;偏西边的一座,是石渠阁遗址,东距天禄阁遗址500余米,原先同样是高台殿阁建筑,但规模比天禄阁大,遗址现存夯土长约70米,宽约60米,高约8米,因其阁下有石砌渠道导水而得名。二者都是西汉王朝的藏书阁,西汉中期以后,也是当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交流的文化场所,许多著名学者还在此校勘书籍。
天禄阁遗址资料图片
天禄阁和石渠阁的修建,在西汉初年,也就是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98年之间,由第一任丞相萧何主持,最初这里珍藏的主要是刘邦入关后收集到的秦朝山川户口、法令文书、文史档案等资料典籍,这些典籍在楚汉战争以及西汉初年治理天下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随着西汉几代帝王对秦末散佚的天下藏书进行发掘和整理,收藏于天禄阁和石渠阁的藏书逐渐丰富起来,汉武帝时,司马迁就是参考这里的资料编纂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石渠阁遗址资料图片
历史上有关石渠阁最著名的事件,当属由汉宣帝亲自召集当时国内著名的儒生们,在石渠阁内召开了著名的石渠阁会议,会议通过讲论“五经”的异同,规范了经学的标准解释,会议讲论的奏疏经过汇集,辑成《石渠议奏》一书。石渠阁会议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重要一环,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石渠阁遗址
汉成帝时,天禄阁和石渠阁的藏书已经达到堆积如山的程度,于是西汉政府组织了全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图书校勘工作,将所有图书进行了编辑整理,此项工作是由当时的目录学家、经学家刘向主持,刘向死后,其子刘歆子承父业。父子二人各有一部著作传世,刘向撰写的是我国的目录学之祖——《别录》,刘歆汇录的是我国第一本图书分类学目录——《七略》。
除此之外,“汉赋四大家”之一的扬雄,在天禄阁进行学术研究,经过27年整理,编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跟方言有关的著作——《方言》。
天禄阁遗址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他所进行的一系列改制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化,公元17年爆发了绿林起义,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首当其冲的是未央宫,起义军杀死王莽,烧毁未央宫,天禄阁和石渠阁可能就是在这次起义中被焚毁。
上世纪在石渠阁遗址的位置发现了“石渠千秋”瓦当,在天禄阁遗址位置也发现“天禄阁”瓦当,就此确定了这两座建筑遗址的名称。
煌煌西汉,人才辈出,萧何、司马迁、刘向、刘歆、扬雄……这些名扬后世的人物,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或多或少都与石渠阁和天禄阁相关。纵观历史,书籍如果是进步的阶梯,图书馆和档案馆就是搭起连绵不绝阶梯的坚实地基,古如此,今亦如此。
监制:刘振 何砾丨策划/出镜:左海茹丨文案/撰稿:闫含 实习生 祁小童丨摄影/剪辑/图片:王珊 实习生 冯海祺 张子扬丨海报:张亚岚 丨鸣谢: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丨审核:李明真 责编: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