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创金融改革,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图片

2024年12月3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济南在推动科创企业加速对接资本市场、完善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效。

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金融办主任、市委金融工委书记吕涛介绍,2021年11月,济南市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被赋予在科创金融领域先行先试的重任。借此契机,济南市通过建立“专营机构支撑、专属产品支持、专项政策引导、专家团队服务、专门板块培育、专业载体聚焦”,以及“人才团队可作价、信用数据可定价、知识产权可估价、科创企业可评价”的“六专四价”工作体系,畅通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坚持政府引导,打造“6+N”基金集群。济南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资体系,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高适配性的资本支持。“6”是天使创投、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战略新兴、重大项目协同发展等6只引导基金(母基金);“N”是引导基金下设的参股基金、股权直投基金等。截至9月末,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累计出资设立基金88只,认缴规模919.41亿元,实缴309.29亿元,市级引导基金放大7.1倍。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AIC股权投资试点。9月24日,济南市入围AIC股权投资试点,成为全国18个试点城市之一。10月25日,举办五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AIC股权投资济南试点签约,及6期AIC专场路演及现场考察活动,推送195个优质项目,加速国家级耐心资本在济投资落地。12月30日,山东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注册成立,基金规模1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为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赋能,目前基金首批储备项目已开展前期尽调。

坚持扩面提质,拓宽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强科创企业上市梯队建设,目前全市上市后备资源入库企业501家。推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齐鲁科创板”专板,并与全国股转公司建立“四板转三板”对接机制,助力创新型企业加快进入公开市场。试验区获批以来,全市累计上市企业12家,均为科创型企业。推动重点企业发行科创类债务融资工具,全市新增直接融资额年均超3000亿元,居全省首位。

坚持服务赋能,营造资本市场服务良好环境。常态化开展科技项目(企业)路演活动,打造“海右”路演投融资品牌,举办“海右路演”系列活动27场,参加路演企业83家,邀请机构970家次,解决融资6.4亿元。加快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平台建设,完善“评、保、贷、投、易”服务体系。发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四合一”资本市场服务山东基地优势,打造面向全省、辐射黄河流域的资本市场综合性服务平台。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项标志性指标变化明显,科创企业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多项全国、全省首单业务落地。济南在全国率先制定科技金融机构评价标准、发布《科创金融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地方标准,建设全国首个区域性股权市场“齐鲁科创板”专板,发行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科创公司债券,市级层面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多项全省首单项目落地,“济南市创新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连续两年跻身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前十。

科创企业融资效能提升。济南推出百余款科创企业专项金融产品,实现融资支持225.7亿元;建成全市统一融资服务平台——“泉融通”平台,累计贷款280亿元。截至9月末,全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2094.8亿元,较获批前增长90.7%;科创企业获贷率41.6%,较获批前提高3.3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利率3.22%,较获批前下降103个BP。

科技创新活力增强。研发经费投入较获批前增长30.6%,“四新”经济增加值5160.5亿元,占GDP比重较获批前提高2.8个百分点;科创企业数量累计达到9667家,较获批前增长41.5%;技术合同成交额806.53亿元,较获批前增长70%,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

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试验区获批以来,全市金融运行稳中有进,金融业主要发展指标保持有力增长。今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060.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96%,较获批前提高2.26个百分点。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