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化“懂你的理发师”晓华因在社交平台分享理发日常而火爆,吸引了大量关注和流量。
2.晓华坚持每天为顾客理发,尽管面临网友争议和压力,仍保持平和态度。
3.然而,随着流量逐渐下降,晓华夫妇的生活也受到影响,承受着现实压力。
4.尽管如此,晓华依然坚持自己的工作,希望粉丝多蹭点流量。
5.除此之外,另一个夫妻店在广东湛江遂溪县成为网友围观的对象,引发关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包括理发师晓华自己在内,至今很难有人能说清,她为什么会火。
每天将理发的日常拍成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2024年2月至10月底,这样的视频晓华已经发了三四百条。视频也没特效没剧情,就像理发店所在的“长泥坡新村”一样,平凡得让人找不到记忆点。
仿佛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抽中了签,“懂你的理发师”如一段没有前奏的重金属音乐,流量呼啸而来。好奇者、崇拜者、流量追逐者、“偷师学艺”者,人们通宵排队取号,簇拥在略显逼仄的店门前,围观理发店里一举一动。连她到底姓李还是姓甘,都成为争论的焦点。
店门外,变化显而易见:邻店把社交账号名加上“晓华隔壁”,老街坊学会了手机直播,安置小区变成网红打卡街区,怀化更是喊出文旅口号:“剪美美的头发,游美美的怀化!”
2024年12月,向佐和郭有才两大“顶流”相继来访,店外狂欢至深夜。此后,热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下去。晓华什么也没做,依旧穿着她的紫色围兜,剪刀在顾客头顶上方飞舞。被围观2个月后,流量归于沉寂,她仍然笃定回答:“我就是个普通人,这一切与我无关。”
理发店突然爆火,邻居奶奶一句关心令夫妻俩落泪
晓华的理发店实在普通,白底招牌上贴着艺术体的“靓点”两个字,右下角贴着“发型设计 烫染洗护”,中国所有城镇都能找到比这更有设计感的门牌。理发店空间不大,布置得温馨整洁。墙壁上挂着几幅孩子的手绘装饰画,镜子前摆着理发椅,皮面已经有些磨损。晓华的剪发工具整齐地摆放在一面工具墙上,剪刀、梳子、发夹等,每一件工具都擦得锃亮。
2024年11月4日,潇湘晨报晨视频记者前来探访时,正值晓华刚刚爆火了几天,围观的人已经把店门堵得严严实实,除了排到号的顾客,其他人一律不被允许进入店里,不然晓华没办法工作。
从上午9点全程站着理发到下午2点,晓华有些疲惫,“也没什么实力,只是说深受大家喜欢,我比较喜欢和大家沟通。”
当天下午5点30分左右,直播间一条评论,竟让夫妻二人“破防”。一位邻居奶奶平时很关心晓华,因为挤不进小店说不上话,就在她的直播间留言“不要那么辛苦,多注意休息”,看到熟悉的账号发来的关心,晓华哭了。
一旁的丈夫杨春松转头走进了店内小隔间,点上一支烟,也默默流下了眼泪,“大家都关注到我们,这一切都是正常的,但是我感觉自己承受不住了,也不知道为什么。”
感受到变化的除了晓华夫妇本人,还有周围的居民,隔壁美甲店老板敏锐地发现商机,她在社交平台上将店名改成“晓华理发店旁边的美甲店”、居住在这的市民周先生,更是热情的化身导游和志愿者引导现场秩序。
这个安静的小区也发生了变化,当地连夜铺修了沥青路,搭建百米网红集市,汇集了整个怀化特色小吃和非遗文化,被本地市民称为“怀化新晋CBD”。据怀化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短短7天内,长泥坡新村人流量累计超过20万次,拉动现场消费超2000万元,拉动了全市消费1.2亿元,怀化顺势推出了“理发+美食”套餐,开通了“懂你旅游专线”。“剪美美的头发,游美美的怀化”这句文旅口号被广泛传播。
人们都在等待,看晓华夫妇如何接住这波“泼天的流量”。
“哪怕是来蹭流量的,我也希望他们多蹭点”
可晓华什么也没有做。她每天早上准时来到店里,从簇拥的人群中穿过,抬起卷闸门,有粉丝热情打招呼,她也热情回应。然后按照排号,一个个为顾客理发。
全国各地的人一波接一波赶来,甚至有人从韩国坐飞机专程赶来找她理发。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几十家媒体在店内外全天候直播。
晓华自己也在直播,评论区留言飞快翻动,快得看不清字。除了点赞的、劝她休息的、咨询如何取号的,也有不少网友问:“理发有什么好看的,这也值得直播?”甚至有网友言语粗俗,对她进行人身攻击。晓华没有关闭评论区,“网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接受一切好的不好的言论。”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现实的压力是无法避免的。白天理发,晚上剪辑视频发到社交平台,通常凌晨才能睡下,晓华有时一天只能睡2个小时,白天工作只能靠喝浓茶来提神。
邻居黄先生说,晓华全家人已经快一个月没有一起好好吃顿饭了。晓华接受潇湘晨报记者专访时说,最对不起的是孩子,“我也想带孩子去海洋世界玩玩。”
流量是一面放大镜,晓华的一举一动都在被围观、解读。晓华曾在招牌上打上“甘晓华”几个字,但媒体报道显示晓华姓李,她到底姓什么?这个算得上个人隐私的信息,引发了网友争议。不久后,招牌上的这几个字被去掉了。
理发店的收费标准,一度引发美发行业争论,有人说晓华30元收费“拉低了整个美发行业水平”,有人说她“扰乱美发市场行情”。网友吵翻了,但晓华没有参与争论,也没有调整价格。
另有一件小事,有人发视频称晓华理发时“打顾客”,在接受潇湘晨报记者专访时,晓华回忆:“当时他(顾客)要我给一个KTV打广告,我不同意,他就一直说,我就用手轻轻拍打他,让他别说了别说了。结果他就剪了视频,说我打顾客。”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不少,争议从没有停止过。喜欢晓华的粉丝一直在帮她发声,将说晓华坏话的言论一律归类为“蹭流量”。
晓华则用自己最“软弱”的方式回应:“哪怕是来蹭流量的,我也希望他们多蹭点。”
流量狂浪之后,理发店一切都没有变
当向太和晓华隔空互动,并送来奢侈品包后,全网喊话向佐找晓华理发的声音越来越大。直到11月下旬,流量似乎一直在高位保持着。
但熟悉互联网的人都清楚,流量不会一直停在某一个人身上。网友们一边等待向佐去理发的消息,一边眼睁睁看着晓华店门前的人群不再拥挤,看着她直播间的人数渐渐变少。有网友调侃:“向佐还不来,晓华要凉了。”
流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时,2024年12月9日,向佐突然来了。
当天,全国几十家媒体再次聚集到晓华店门口,环卫工人早早清扫了周边街区,当地多个部门安排工作人员现场维持秩序。夜幕降临,长泥坡街这条窄窄的道路上,簇拥了数千人。向佐如约而至,围观的人群迅速进入亢奋状态。当天晚上,人群直到接近半夜才散去。潇湘晨报晨视频直播观看人数达到640多万。
晓华与向佐的这场互动,如绽放了一朵巨大的烟花,炫彩夺目过后,很快归于寂静,这片街区几乎回到晓华爆火前的状态。
2024年12月24日,郭有才的怀化之行,虽然也吸引了大量网友围观,但热闹程度已远不如向佐那一次。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说:“来谁都不管用了。”
被围观两个月后,晓华和她的理发店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价格还是男士30元、女士35元。她依旧穿着紫色围裙直播理发,神情专注,时不时和网友互动。 和往常一样,深夜下班后,她关上卷闸门,丈夫的电瓶车已在门口等候。长泥坡新村安静睡去。
晓华可能还不知道,几百公里外的广东湛江遂溪县,另一个小小的夫妻店正成为网友围观的对象。每天天亮后,店门打开,小两口紧锣密鼓准备食材,中午,一群小学生揣着零花钱涌进来,恰如当时涌向晓华理发店的流量狂浪。
潇湘晨报记者黄康睿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