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南北词是一种众人围坐在一起用南词和北词说唱故事的曲艺表现形式,清朝道光初年已在江西赣州落地生根,有200多年的历史。当地至今仍保留着近百个传统曲目,留存着众多珍贵的艺术史料。
赣州南北词题材广泛,既有传统故事,又有红色主题,内容贯通古今,蕴含着当地人民的生存哲学与价值观念,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时至今日依然有独具特色的育人价值。
2021年3月,赣南师范大学省级重点研究基地——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了赣州南北词研究所,专门从事研究、保护和传承赣州南北词的工作。同时,学校也将赣州南北词引入公选课。这是高校立足地方文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的主动探索,也是民间艺术与高校美育的一次“双向奔赴”。
清廉尚忍的治家智慧
赣南地区的居民聚族而居,发展出了历史悠长的宗族文化。宗族曾是当地村落生产与生活的基本自治组织单位。而家庭是宗族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的和睦兴旺是宗族延续发展的基础。赣州南北词中有较多反映宗族体系下家庭治理之道的内容,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是《九子升宫》(又名《张公百忍》)。
《九子升宫》以传统坐唱为表现形式,再现了唐朝人张公艺家的一场元宵节家宴。张公艺有九子、十三孙,一家人同居一堂、和谐相处。剧中点出,张氏家族之所以和谐友爱,其根本原因在于家主的正直品行。在家族之中,家主乃是一家的德行典范。剧中多为张公艺“为官清正”着墨,他品德的高尚被家中众人所敬佩。同时,张公艺认为,“忍”字是家庭和睦、国家安定的关键。在主持家宴时,张公艺与夫人以对唱的形式将传家之道——“忍”的智慧娓娓道来,表达了“君若忍来国安泰,臣若忍来是忠良”等观点,强调了“忍”字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在高校美育课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扬《九子升宫》中清廉为本的为官准则,以及尚忍相让的治家之道,让“张公百忍”的故事流传下去。
克勤克俭、礼孝为先的伦理观念
赣南地区是儒家文化盛行之地,儒家认为教化是治国的关键所在。教由孝生,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观念,更是治国理政之本。故而,孝悌之义在赣南人的文化观念中有极高的位置。
《安安送米》是赣州南北词传统大型剧目《三孝记》中的一场折子戏。剧情感人至深,展现了家庭伦理、亲情与道德的力量,充分歌颂了母子之情,并将“克勤克俭,礼孝为先”的思想内核渗透其中。
故事发生在古代一个普通的家庭。主角庞三春勤劳善良,平素尽心侍奉婆母陈氏和丈夫,照顾小姑子秋姑和儿子安安。然而,由于秋姑的挑拨,陈氏对庞三春产生了误解和偏见,认为她心怀不轨。在种种误会和压力下,庞三春被赶出家门,被迫到白云庵带发修行。安安得知母亲的下落后,私下积攒米粮,在风雪中前往白云庵探望母亲。母子两人相拥而泣、互诉亲情之时,庞三春仍不忘以克勤克俭的道理教导儿子:“庞三春坐小房穿针引线,为妺妺做嫁衣巧插细盘,妇随夫君偷偷学把书念,读四书和五经礼孝为先,但愿得婆母娘早日康健,门庭旺家清静欢乐无边。”从唱词中可以看出,庞三春不仅是孝顺、勤俭的妻子,更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庞三春集贤良淑德、母爱如山、知书达理、宽容大度于一身,她的言传身教帮助安安形成了孝顺节俭的优良品质,也对秋姑的价值观进行了重塑,颇具教化意义。
除了《安安送米》,赣州南北词中《岳母刺字》《机房教子》等剧作也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凸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
结合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教育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江西实践的跟踪研究”(编号:21QN042)的成果,笔者认为“师道尊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师徒平等、合作学习的新型师徒关系被推崇。这种新的价值观念在新创编的赣州南北词中被广泛传扬。
《拜师》是赣州南北词说唱创新剧目之一,主要围绕待业姑娘李苏琴如何成长为电机厂的工人这一时代主题展开,讲述了李苏琴与聋哑师傅刘芳庭教学相长、共同成才的故事,塑造了爱岗敬业、不惧困难、勇于创新、不耻下问的新中国工人形象。这部新剧蕴含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具备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其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青年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
创新剧目《送鸡》以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当地的红色文化,体现了赣南苏区人民与红军的鱼水情深。
从《九子升宫》《安安送米》等传统剧目到《拜师》《送鸡》等现代创新剧目的发展沿革可以看出,赣州南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艺术表达,其意义深远的创作主旨彰显着传统美德中正义的价值取向,引人入胜的剧情闪烁着人性的真、善、美,优美的唱词与旋律传递着和谐中正的审美取向。这些正是赣州南北词得以流传的精神支撑。
综上所述,深入挖掘分析赣州南北词的文化意蕴,将其作为美育的载体纳入高校教学体系,不仅是对地方非遗的传承,而且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实践途径。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01日第10版
作者:杨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