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带着读书团队精读《史记》,有一个很大的感受是春秋战国几百年中,诸侯各国的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他们的才华始终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大放异彩,或成就一方诸侯,或立功于天下。也正是这种人才自由流动的环境,成就了诸子百家,培育了一批文韬武略的杰出人才,进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高峰。
春秋战国人才流动与当下教师发展,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是一样的,那就是需要优良的成长生态并持续优化,让一批一批青年教师有序成长,让一批一批骨干教师走向卓越。
当然,在教师流动中也会出现人才暂时短缺、师资相对不均的情况。但水总是要往低处流淌,若想河流不枯竭,关键看高处是否有源源不断的水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对培育优秀教师而言,这个条件就是公平、科学的教师发展体系,尊重教师专业地位的服务体系。
多年前我负责区域名师培育工程时,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辞职走上了新岗位。他的离开对其任教学校的学科建设是有损失的,对高中语文学科工作室建设也是损失。但同时我也看到,学校和我们的名师培育工程可以借助比较完善的机制有效“补齐”缺口。比如,他所在的学校有一个班主任工作室团队,可以借助这位教师在新岗位的条件开展线上交流学习,让他成为学校的信息“哨兵”,引来更新的学习讯息,进而助力学校发展。对于名师培育工程,则可以继续遴选优秀学科教师负责他此前负责的项目,后来者便拥有了成长的空间。不仅这一个学科,我们设计的全学段中小学教师工作坊体系,可以利用系统的整体性替代个人的独特性,利用教师发展平台体系建设和有效运行最大限度提升区域教师资源的均衡性,同时也尽量减少个别优秀教师的流动给所在学校带来的暂时影响。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教师成长的生态建设很重要,因为这是区域教师培养的托底性、基础性工作。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同样也是如此。
2024年我到一所农村学校挂职学习,在与同事交流中,不少人认为当地优秀教师进城的太多,导致一些原本强势的学科变得捉襟见肘,急需引进优秀教师支援。对此,当然可以借助区域交流的机制以支教的方式引入优秀教师来解燃眉之急。但从根本上解决优秀教师短缺的问题不能等、靠、要,而是要优化管理机制,让更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让更多中青年教师冒出来。在良好的发展生态中,让人人都成为本学科的骨干,这才是实现优质均衡的办法。
深水才能养大鱼。优秀教师的流动是机制决定的,是人才价值的认同决定的,是成长环境决定的。当然,一些优秀教师流动后未必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甚至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我们关注的不应是优秀教师流向何方、走向何处,而应反思如何才能用良好的成长生态发展教师、发展教育。
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教师发展机制呢?一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话语权,把专业权限还给教师。二要真正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取消不科学、不合理的制度。三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价教师,增加增值性评价的权重,给教师的成长留足空间。四要让全体教师聚焦主业,直面教育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能力。用制度发展人而不是用制度压制人,才能人尽其才。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济源市教育体育局)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01日第3版
作者:常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