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医生|“骨关节守护者”李婧:为众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全文2756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湖北省康复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李婧,被誉为“骨关节守护者”,为众多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02李婧通过触诊和肌骨超声诊断,为患者找到真正的病因,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心中的焦虑与不安。

03除此之外,李婧具备灵活的左右手协同能力,能在特殊情况下轻松应对,提高效率并减少患者创伤。

04李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患者,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并配合治疗。

05从医十余载,李婧的医术和医德得到了患者们的高度认可和点赞。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极目新闻记者 彭影

通讯员 吴杨 潘城岗

摄影记者 王永胜

她是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的“骨关节守护者”——湖北省康复医院(湖北直属机关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婧。

她剥丝抽茧般深入探究,为每一位辗转多家医院却未能解决困扰的患者,找到真正的病因。诊疗过程中,她总是用接地气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娓娓道来,让患者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病情,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心中的焦虑与不安。

从医14载,李婧的医术和医德都得到了患者们的高度认可。在她的精心治疗和个性化康复训练指导下,不少患者从刚开始来就医的步履维艰,到恢复正常活动,重新回归工作和生活。

图片李婧

触压诊断,准确“探测”痛点

12月6日上午,湖北省康复医院(湖北直属机关医院)运动医学科,李婧身着整洁的白大褂,全神贯注地为一位年轻女患者进行着触诊检查。只见她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一点点地轻轻按压患者的脊柱,对每一个细微之处进行细致探查,以找寻哪里是患者的“痛点”。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李婧对该患者的病情已有了初步诊断。检查结果出来后,她指着片子上的影像,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正常状态下,胸椎有一个弧度,可你的胸椎已经近乎直线,大部分椎体出现了水平面内的旋转,而颈椎则是反弓的状态。”面对这位“低头族”,李婧安抚道:“不要太担心,改善生活习惯,通过适当的锻炼和调整,你的症状一定能够得到改善。”随后,她还示范了正确的锻炼动作,并为患者制定了康复计划,该患者满意地起身离去了。

随后,她接诊的是一位年迈的患者,李婧仔细按压患者的后腰,短短几分钟便锁定了痛点。“您是肌筋膜出了问题,您患上了慢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肌肉过度紧张,慢性劳损导致的。”

图片李婧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

一上午,李婧接诊了近40位患者,无论是肌肉拉伤、肌腱损伤、韧带损伤,还是半月板损伤等,她都为患者进行细致入微的触诊。李婧说,通过触诊和一些特殊试验可以了解患者肌骨、关节、神经的状况,评估损伤部位、发现潜在问题,而且能够增进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信任。

抽丝剥茧,寻找病痛的根源

不少患者长期受疼痛困扰,多次求医却未能找到病因。李婧医生接诊后,凭借认真诊断和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病痛,受到不少患者点赞。

2024年2月,30岁的纪先生因臀部疼痛,辗转多家医院,做了许多检查,一个个可能的病因被逐一排除,但疼痛却始终存在,让他苦不堪言。纪先生带着厚厚一叠病历找到李婧,李婧仔细聆听患者的病情,查阅以往的病历。

她告诉患者,臀大肌以下的臀深部区域结构复杂,包括坐骨神经、梨状肌、骶结节韧带、腘绳肌、闭孔内肌以及臀部纤维带等。这些结构紧密交织,相互关联,导致在遭受损伤时,往往难以精确判定具体是哪个结构出了问题。更为复杂的是,不同结构受损时可能会表现出极为相似的症状,比如疼痛、麻木、无力等,这无疑加大了诊断的难度。

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结合肌骨超声可视化扫查,李婧最终锁定了患者疼痛的真正元凶——深部臀肌综合征,这让纪先生看到了康复的曙光。“您是在健身过程中负重加压,加之长时间跑步运动,诱发了臀深部区域肌肉筋膜的损伤,进而对神经产生了卡压,引发疼痛。”李婧医生告诉患者。她对症给予治疗,治疗过程中,李婧持续关注患者的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两周后,纪先生的疼痛彻底缓解,睡眠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24年8月,李婧收到了这位患者的感谢信,信中深情写道:“是您这样专业专注、用心呵护的职业品质,关怀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我充满希望,现在越来越好!”

图片李婧为患者做注射前的扫查

如果说触诊是李婧的“基本功”,那么肌骨超声诊断就是她的“杀手锏”。在2023年第二届中国康复医学会超声介入肌骨疾病(康复/疼痛)临床病例大赛中,李婧荣获二等奖,“透视眼”般的诊断能力再次得到认可。

缓解焦虑,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超声可视化精准注射治疗中,穿刺的针头有7厘米长,比针灸针粗,进入治疗室的每一位患者,都会问打针会不会很痛。在治疗过程中,注射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操作细节等因素,也影响着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李婧将患者感受放在首位,力求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我特别怕打针,每次打针都紧张得手心出汗。”2024年12月6日,来复诊的患者刘先生说:“但是李医生打针我不怕。”刘先生肩部需要手术治疗,他听说超声引导介入手术的注射针很长,于是心生退意,一度表示不想治疗。李婧耐心地给他解释治疗过程,并表示会使用合适的麻醉方式,让他不用担心。

治疗当天,刘先生勇敢地走进了治疗室。“进针时,痛感只在针穿过皮肤的那一瞬间,之后就不会痛了。”李婧提前对刘先生说。通过超声影像,李婧发现刘先生肩周滑囊内有积液,于是在进针前,使用局部麻醉剂减轻疼痛感。“看,这是抽取的积液。”李婧展示给刘先生看。随后,李婧对粘连部位进行了分离。操作中,李婧邀请刘先生一起看超声屏幕,通过讲解病情来分散他的注意力。进针时,刘先生仅微微皱眉,整个过程流畅顺利,不到15分钟就完成了,刘先生甚至疑惑地问:“药物注射了吗?”

图片力求让每位患者都能在手术中感受“打针不疼”

“除了局部麻醉和调整进针角度、深度,更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她说:“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患者,要说些幽默的话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这些有创操作。”在超声可视化精准注射治疗的8年里,李婧医生积累了丰富经验,绝大多数接受过治疗的患者都没有对注射产生恐惧和不安。

此外,李婧具备灵活的左右手协同能力,在遇到一些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特殊操作时,李婧都能游刃有余地操作。无论是同时使用双手,左手持针、右手扶探头还是左手扶探头、右手持针,她都能轻松应对。不仅提高了效率,患者的创伤也更小。

通俗易懂,让医学知识变得接地气

李婧总能将一些生动的比喻信手拈来,把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简单又亲切,让患者们一听就懂。对于年长的患者,她会用家常话娓娓道来;对于年轻的患者,她会结合科技和时尚,让医学变得更加接地气。

40岁的白领王女士每天伏案工作,一个月前,王女士突然感觉肩膀像“被冻结”了一样,每次转头、抬手都费劲,甚至痛到无法入睡。她尝试过贴膏药、做理疗,但都没有改善。当李婧告诉王女士她患上了肩袖撕裂时,王女士十分不解,问道:“我没有干过重活,怎么伤到了肩膀?”“打个比方,你的肩膀的骨头就像长江二桥的水泥墩子,而你的肌腱就是搭在桥上的钢索。如果某根‘钢索’力量不够,拉不住水泥墩子,墩子就会偏移,撞到周围的墩子。时间一长,钢索还可能会断裂。”王女士恍然大悟。

还有一次,她在查房过程中,一位患者在病房里做深蹲运动,李婧连忙上前阻止。这位62岁的患者因为旅行,行走量突然增多导致髋关节磨损发炎,患上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就在前一天,李婧为这位患者做了髋关节的PRP富血浆注射治疗,术后患者感觉良好,于是第二天就开始尝试运动。

“李医生,我感觉蹲下再起来不痛,很利索呢。”患者兴奋地告诉李婧。“您之前的髋关节就像门缝里塞满了棉花,不能转动,我现在把棉花取出来了,门可以转了,但是你这个门现在还是变形的,你反复地去开关它,就会发生碰撞,最后把这个门撞坏。”这比喻既形象又贴切,患者一听就明白了自己的状况,也知道了该注意什么,连忙点头说要好好休息。

精心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用温暖又易懂的语言,把难懂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患者,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配合治疗……李婧就是这样在点滴细节中,帮患者缓解了焦虑,增进了医生和患者间的信任。从医十余载,李婧的医术和医德,得到了患者们的高度认可和点赞。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