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子”美到“里子” 内江526个村迎来蜕变之旅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当前,由内江市委宣传部、内江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甜城甜乡·大美内江”美乡优城全网短视频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来自基层一线的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投稿,用镜头展现家乡风采,讲述内江故事。

龙会村乡村蜕变之旅、高湾村面貌改善进行时、尹家村旧貌换新颜……来自威远县龙会镇的胡小刚一口气上传了好几条视频,迫不及待地与网友分享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2023年,内江市汲取“千万工程”蕴含的智慧,立足发展实际,启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已在37个镇(街道)、526个村(社区)全域推进,累计46.6万户、139.8万名群众受益。

经过两年的实践,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一位位走出去的村民重返乡村,一幅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在沱江之畔展开。

图片

资中县铁佛镇柏龙社区橙果百户大院(摄影:黄晓庆)

发动群众参与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走进资中县铁佛镇柏龙社区橙果百户大院,一条干净整洁的入户路,从村道分岔后向内延伸,将几个农家小院串联起来。道路两侧的边坡原本堆满了枯草杂物、生活垃圾,2024年初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启动后,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大家伙纷纷拿出自家工具参与清理,然后又用废弃砖块拼凑出了整洁的绿化带。

为了充分发挥居民主人翁的作用,柏龙社区将绿化带分给了每家每户,让他们自由种植花果蔬菜。72岁的王开义在自家门口种上了李子树、桃子树,还在树下种上了2000株红继木。

“干不干,群众说了算;怎么干,干部群众商量着干”。为了更好地发挥群众智慧,2024年,资中县在摸底调查队伍中新增了“泥瓦匠、草编师”等乡村工匠,现场收集群众意见,编制“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方案,及时将群众意见转变为面貌改善“施工图”,让改善内容更加符合群众意愿、更加贴近生产生活。

在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长坝村熊家湾大院,村民们全员行动,改造厨房厕所,拆除杂房畜棚,美化房前屋后。院落改造群众投工投劳就占了总投资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的资金由市、县、镇政府补助。

通过打造示范院落,群众看到了农村面貌改善前后人居环境的转变,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从被动的“要我改”转变为主动的“我要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升。

内江高新区胜利街道联合社区的陈家大院,刚开始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时,不少村民还抱着观望态度,当看到陈吉发家的土坯房维修加固,还粉刷了墙面,硬化后的院坝砌起了美丽的花台,房前屋后的污水沟也消失后,大家伙从“看客”变成了“主角”,主动参与到院落升级改造中来。

图片

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长坝村熊家湾大院(摄影:黄晓庆)

创新拆旧留权

从“不愿拆”到“主动拆”

听说要拆祖宅,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周坡村7旬老汉张富华有些不愿意。尽管十多年前他家就建了新房,而且祖宅倒塌之后,只剩下残垣断壁,可是老人依然有顾虑,“害怕以后生活受影响,更怕房子拆了就不属于我了。”

村干部来给张富华做了两次工作。想到自己是党员,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又听说有“拆旧留权”的政策,张富华第一个同意拆房,随后,其余村民也纷纷加入。如今,张富华祖宅所在的区域已经改造成了菜园和鸡棚,村民们种上了各种新鲜时蔬。

“拆旧留权”是内江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的创新探索。具体如何实施呢?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坝贤村作出了示范。

该村将破旧、废弃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土坯房、无人居住或使用的危旧房纳入拆除范围,积极动员群众与村集体、镇政府签订三方协议,充分保障农户权益,让群众从“不愿拆”到“主动拆”。实施拆除后,一户一档整理留存“拆旧留权”资料,约定拆除旧房不修建新房、保留原宅基地使用权,农户在留有农村户籍的前提下,可依法申请宅基地使用权。

拆下来的旧砖、旧瓦还有大用处。威远县东联镇李家坪村后壁冲聚居点的村民们就将拆除危房后留下的废砖用在了院坝硬化上,废瓦片安插在了羊肠小道两侧的花台边缘,废弃磨盘改造成了适宜休憩的小茶几,还有废水缸、废猪槽、废陶罐等老旧物件经过改造后,都成为了点缀院落的小景观,既美观又实用。

“起码节约了10万元的成本。”李家坪村党委书记曹勇说,废物再利用,既节约了经费,又让乡村老物件焕发了新生命,更保留了乡村印记。

图片

隆昌市金鹅街道光辉村(图据:光辉村)

壮大特色产业

从“往外走”到“回家去”

冬日的隆昌市金鹅街道光辉村,成片的高标准农田里油菜长势正好,一条条村道、便民道串联起家家户户,白墙青瓦红檐的川南民居错落有致。

以前的光辉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远不及周边地区,得益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中成片种植高粱+油菜7500亩,与棉麻集团、郎酒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发展订单农业,村集体经济新建了智慧育苗大棚,特色产业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光辉村党委书记彭良富坦言,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吸引了不少长期外出的村民“回流”,或返乡务工创业,或返乡新(改)建住房。“这两年,村里新修了三四十栋农房,以前大家想‘往外走’,现在好多人想‘回家去’。”

不仅仅是光辉村,围绕着“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发展思路,内江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一芽芽早仔姜让民富村的村民开上了小车、住上了洋房,一颗颗香葱让双岭村的村民鼓起了腰包,一把把豌豆尖让梧桐村的村民搭上了电商快车。

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的紫皮大蒜托起了一个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威远县镇西镇的白萝卜让“周萝卜”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的甘蔗让“汉安糖草”构建出复兴内江糖业的甜蜜蓝图,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内江农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此外,内江还着力打造了“内江牛肉面”“威远羊肉汤”等品牌,建成全国最大内江黑猪种群基地、全国最大血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无花果全产业链集中发展区、全省最大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从“面子”到“里子”,从“硬件”到“软件”,当“千万工程”的浩荡春风拂向沱江两岸时,内江用探索与实践写下了城乡融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