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3

评论

17

30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一位妈妈的“100个人生遗愿清单”:再难的日子,都要让孩子活出“生命力”

 看点    为了让孩子永远记住有活力的妈妈,身患癌症的邓静开始拍摄“100个人生遗愿”系列视频,她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里展示出了生命的韧性。新年第一天,借由邓静的故事,我们不妨一起探讨一下,最近被越来越多人提起的词——“生命力”。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张楠    编丨Sherry


当生命真的进入倒计时,生活如何继续?


邓静的回答是:“有限的生命,无限的可能。”


抗癌妈妈邓静,在抖音上发布的视频中,总是笑得灿烂,带着两个儿子去爬山、跳街舞,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看起来生机勃勃、明快而温暖。


2023年2月,36岁的邓静被诊断出乳腺癌,在医生告知她“最多只剩一年”后,她做出了一个不寻常的选择: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记录自己的“100个人生遗愿”。


在过去的一年中,她和家人去爬山、去海边看日出、挑战自驾游、再办一次婚礼、挑战仙侠装扮......把这些时刻都变成珍贵的礼物,留给两个孩子。


图片

邓静视频画面,来源:邓静视频


新年第一天,借由邓静的故事,我们不妨来细细探讨一番,最近被越来越多人提起的词——“生命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很少思考:孩子们的生命力是不是也在高压的教育体制下慢慢消耗殆尽?


让我们从邓静的故事出发,聊聊如何帮助孩子找回对生活最原初的热爱与活力。


图片

“100个遗愿清单”

像明天就会死那样活着


有一天妈妈不在了,你怎么办呢?”


“我也不活了撒!”小男孩笑嘻嘻地说。


话音未落,一只手伸过来拧住他的耳朵:“以后不准像这样讲话,听到没得?”


2023年2月,邓静确诊乳腺癌。这时候,邓静36岁,大儿子10岁,小儿子才刚满1岁。


图片
邓静一家,来源:红星新闻


噩耗来得措手不及,但痛哭过后,邓静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她拿起手机,开始记录自己和癌症对抗的每一天。


她和家人去爬山、去旅游,身体撑不住,老公、儿子就拖上一只小车,拉着走,半道上儿子被路人笑“胖”,结果邓静笑得比路人还大声;休息时,儿子忿忿嘀咕“我不是胖子”,她又细心安慰:“没错!我也觉得他说得不对!你今天很棒!


她拉上老公去学街舞、挑战亚裔辣妹妆容,一边自嘲自己从没这么“洋气”过,一边自信地问老公自己是不是很美、很棒?


她要过一天完全撇下家里的“单身生活”,独自走进公共浴池,坦然面对自己“不完美”的身体,不理会别人的眼光......


视频里,邓静总是笑得大声、活得精彩,丝毫没有刻板印象中病人的样子。可是,往下一瞥,便能看到这个账号的主人“邓静”和她最朴实也可能最奢侈的愿望“长命百岁”。


2023年2月14日,邓静确诊乳腺癌。在历经6次化疗、25次放疗和乳房切除手术后,她的病灶又转移到了肺部。医生告诉她,寿命可能只剩“三到六个月,最多也就一年”。


漫长的治疗的日子里,化疗拉出一盆盆血,皮肤溃烂至重度烧伤,漫长的恢复期,在26度的天气也要穿毛衣、戴围巾......邓静受够了躺在床上绝望“等死”的日子。2024年初,邓静开始在抖音上发布自己的“100个人生遗愿”系列视频。


之所以这么做,她说,是为了人生不留遗憾,为了给家人留下念想,为了给在困难和挫折的人们带来力量和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她不想让孩子们记住一个总是躺在床上、病恹恹的妈妈,而是一个有活力、有力气做事情的、努力的妈妈


起初,大儿子何子申并不支持邓静拍视频。妈妈生病后,身边的大人总是会跟孩子说,你要懂事、要照顾妈妈,10岁的孩子,听久了也难顶这样的心理压力,更多的人知道,就有更大的压力。


邓静不是不能理解,但她想和儿子一起,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一切:妈妈即使这么痛苦也在坚持做事,那这是不是可以成为一种精神,激励他在未来遇到困难时,告诉自己“这都不是事儿”?


图片
何子申参与妈妈视频拍摄,完成妈妈心愿:吃一顿孩子做的饭,来源:央视新闻


正如电影《好东西》里王铁梅和女儿茉莉的那番对话,“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我们才能直面悲剧。


儿子对妈妈拍视频的态度,在第一个“遗愿清单”视频上线后有了转变。


邓静收到很多网友暖心的私信,有人在和病魔斗争,有人刚失去至亲,他们都从邓静的视频里获得了力量。邓静把这些私信念给儿子听,告诉他这就是她拍视频的意义。


图片
网友留言,来源:央视新闻


还有同学跟何子申说,是邓静妈妈的几个“铁粉”,觉得她好勇敢,想见她一面。那时候,何子申心里特别自豪,但他没表现出来,因为妈妈那天刚“打完药,不是很舒服”。


在这些遗愿清单里,有一集令人印象颇深,“我想提前当完孩子一辈子的妈妈。”


邓静说,她怕小儿子会不记得自己,又怕大儿子记忆太深刻、长大以后太想念她,因此,在一家相机品牌的帮助下,360度拍摄邓静,然后用全景视频导入VR,作为两个孩子的生日礼物(两个孩子碰巧同一天生日)。


视频里,有孩子7岁时,送他上学,边走边聊,“在学校不得被欺负,谁打你你就打回去”;


有15岁全家一起过新年,给孩子压岁钱;


17岁时,考试考砸了,带孩子出门散心,告诉孩子“这不要紧,人生还长,以后会更好”;


18岁要离家上大学,妈妈收拾行李,叮嘱要自己记着添衣服......


但最令人潸然泪下的,是邓静对小儿子说:“祝你生日快乐。不要听别人说,妈妈生病不是因为你,妈妈从来不后悔生下你,妈妈永远爱你。”


图片
邓静为儿子录制18岁生日祝福,来源:邓静视频


邓静说,她想拍的还有很多,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庆祝找到第一份工作,还有婚礼现场......这是邓静的“遗愿清单”,也是给孩子埋下的一颗“时空胶囊”。


图片

重拾生命的热度


有人说,向死而生,似乎太过激烈。就像山巅上的野花,迎风摇曳,顽强美丽,却未必能打动大棚里静静生长的蔬菜。但那一抹生命的微光,却能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悄然流转,潜移默化。


这也正是邓静的故事之所以格外动人的地方,不同于那些宏大的生命启示,邓静的身上那顽强的生命力,就来自于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面对癌症就该像电影里演的那样:either go big or go home——要么轰轰烈烈地完成人生愿望清单,要么就默默等待命运降临。但邓静用她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韧性往往藏在最普通的日常里。


原本,邓静只是拍摄“100个遗愿清单”系列,说是100个,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寿命可以支撑到哪一个,只当多一个就算赚到一个。


在积极地治疗下,邓静慢慢看到了希望,她有机会被治愈,成为活下去的那20%。


图片
邓静在医院,来源:红星新闻


今年10月份,邓静开启了一个新的视频系列,她给它起名叫“重生计划”


在这个系列的第一条视频中,邓静说,她对人活着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以前,她觉得,活着就是要挣钱、过好日子、购物、度假,而现在,对她来说,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


她决定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好好活着:好好吃饭、乖乖睡觉、积极锻炼,夺回人生的主动权。她说:“如果我能把自己养活,你们一定可以把自己养得更好。”


在这个系列里,仪式感不再是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最细碎、最日常的生活:


早上打一份蔬菜汤喝、用十分钟清理家里的一个小地方、花点小钱买个喜欢的小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在她镜头下变得温暖而动人。


用邓静自己的话说,就是“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


化疗最痛苦的时候,邓静不是没有悲观、痛哭过,但她也只是对丈夫何哲说:“哲哥,不治了,我不治了。”何哲会变着法安慰,但态度总是坚定:“治,要治。”


不久前,邓静迎来了更大的好消息,她用的DS-8201作为乳腺癌治疗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自2025年1月1日起,可通过医保报销。


图片
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这句出自动画片《樱桃小丸子》的话,在这一刻显得格外贴切。


说到《樱桃小丸子》,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部作品的作者樱桃子在2018年因乳腺癌去世。但在生前,她和她笔下的小丸子一样,总是能用温暖幽默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邓静在视频里哈哈大笑:“我好像真的可以不用死了!好像真的可以陪他们(孩子们)长大!”


图片
邓静和大儿子何子申,来源:邓静视频

图片

提升生命力

生活本身就是答案


借着邓静的故事,外滩君也想就此延伸一下,谈谈“生命力”这个话题。最近这个词常常出现在教育讨论中,但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现在,年轻人讲自己的生命力萎缩、崩塌、干枯……今年,人类学家项飙注意到这些表达,并提出“生命力”这一概念,指出教育系统正在大范围“捕获生命力”——以生产高分为目的,不断消耗孩子的体力、心力、生命力,进而呈现出一种整体的倦怠。


看到这种表达,已经非常令人无奈,但看到一张张麻木、迷茫的稚嫩面孔时,心都会揪起来。更让人着急的是,这种状况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看到孩子整天埋头学习,家长心疼想带他们出去玩玩,却发现孩子要么说“太累了”,要么说“没什么想玩的”。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还能找到出路吗?


毕竟,像邓静妈妈这样特别的例子是少数。(或者说,我们希望是。)邓静一家的爽朗,本就给了两个孩子最温暖的生长土壤。而面对癌症,乐观、坚强的邓静,更是给了孩子们最生动的生命教育课。


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我们该怎么办呢?


让我想起了2022年美国演员Jonah Hill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施图茨的疗愈之道》。


图片


作为美国知名演员,Hill 演过《华尔街之狼》《点球成金》。但在镜头之外,他与焦虑症斗争了 20 年,自尊低下、自我厌恶,「超重和身体意象问题」一直是他心理健康中的大阴影。


这部纪录片主要还是聚焦于Hill的个体治疗,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其中提到生命力的部分,很值得单拎出来,细细品味。


Stutz 将「生命力(life force)」拆解为一座金字塔的三个部分,最底层的是建立与自己身体的关系,第二层是建立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最顶层的,则是你与自己的关系。


图片

施图茨生命力理论,来源:豆瓣


当发现孩子似乎“被困住了”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关注的,反而是那些看起来最基础的事情:睡眠、饮食和运动


道理虽简单,真正做到的家庭,却少之又少。


在我们的教育和成长环境里,“规则”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几点必须睡觉,吃饭要限时二十分钟,每周必须参加两次体育活动......家长和老师都在努力制定各种规则,希望通过这些外部约束来保证孩子的基本生活质量。


但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规则越多,孩子越容易产生抗拒心理,也越来越依赖外部的提醒和要求,逐渐失去了感知和掌控自己身体的能力。


与其让孩子只会对“规则”言听计从,不如教会他们“听自己身体的话”。当一个孩子能够体察自己的身体状态,知道什么时候该休息、什么时候该运动、什么时候该吃饭,至少他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健康与快乐。


一堂自然的生命教育课程,不妨从这里开始。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浏览)


1. 抖音:邓静妈妈(长命百岁版)

2.央视新闻:当一个11岁的孩子,和我谈起妈妈的生死 | 相对论,2024年5月11日

3.红星新闻:癌症妈妈回应“挑战完成100个人生愿望”:乳腺癌切除两月后转移,多做一件事也是赚到,蔡晓仪,陈思宇, 2024年1月31日

4.上游新闻:当声明宣布倒计时,2024年5月20日

5.青年志Youthology:对话项飙:教育系统正在批量生产炮灰,Qinyi,2024年11月6日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