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虚证患者,为什么中医建议喝点米汤?

不少患者在就医时,都会听到医生的建议,可以“喝点米汤”。医生口中的米汤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功效?


图片


医生说的米汤是什么?


医生常说的米汤,又叫米油、粥油,广东粤西地区也叫“粥饮”,是用梗米在经过熬煮后,在粥的最上层出现起皮“膜状物”时的物质,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民以食为天”,米作为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除作为主食外,还通过不同搭配,变换出各种饕餮美味。粳米其性甘、平,入脾、胃经。一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各种虚弱证皆宜煮食之;二可除烦渴,热病津伤烦渴者宜用粥或米汤食之。



清代医学大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有“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每收奇迹”的文字。描述了古代穷困百姓吃不起人参,医家们在救治这些患者的时候,往往会嘱咐其家属,用米汤代替参汤,给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补一补。


米汤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功效?


《本草纲目拾遗》中解释:“米汤,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 众所周知,熟地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而米汤的滋阴功效胜过它,可见其功效地位之高。所以,吃不起人参的老百姓、没奶水吃的婴儿,喝米汤确实能强健身体。




时下岭南地区已进入冬季,气温下降时最易着凉,很多老人小孩都出现感冒发热。在发热过程中,会伴有阴液损耗。因此,在发热后,往往会出现口干口渴、大便干、小便黄等津液亏虚的表现,这时候喝米汤再好不过了。




米汤怎么熬制最有效?


熬煮米汤,一般选用新鲜粳米(珍珠米),因为粳米可入药,汉代大医学家张仲景对粳米的药用价值也非常重视,治热病津伤烦渴者喜用粳米,能保胃气存津液。


图片


选材:选取优质粳米250g,水1.5升,精盐3g。


①加水煮沸:米和水置于大砂锅中,用大火煮沸。


②慢火熬煮:水开后转小火慢炖,期间适当搅拌,防止粘锅,大约炖煮半小时左右。


③沥取米汤:煮至米粒熟软,用漏勺过滤出米汤,加入少量盐,搅拌即可饮用。


要提醒的是,这里说的米汤必须是锅中熬出的米汤,并要达到粘稠的程度才有效,米少或者太稀,都不佳。


如果是取米汤养病药效,就不要吃米渣,如果只是日常保健,可以连米带汤一起喝。


进食米汤有什么注意事项?




1.喝米汤最好空腹。


2.尽量不用陈旧米熬米汤,经过长时间贮存的陈旧米会显著降低米汤原本所具有的营养滋补价值。


3.可以适当在粥里加些肉、青菜,换个口味,改善胃口,增加营养。


4.米汤不宜与牛奶同食,以免影响营养吸收。


5.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饮用。■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作者:林龙珠 中医经典科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