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快要过去
2025即将到来
回眸过去的一年
您身边的五华都有哪些
新闻大事记
今天和五小布
一起看看吧
1月
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数字经济先行区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政办〔2021〕77号)的要求,经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申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调研考察和专家评审,五华区被认定为2023年度市级数字经济先行区。
1月9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3“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民警王泽郁入选2023“最美基层民警”。
1月15日,区委常委班子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副市长赵波到会指导并作点评讲话,市委第一指导组到会指导,区委书记陈江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1月22日,昆明市首个垃圾分类应急处置中心——五华区垃圾分类应急处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五华区垃圾分类应急处置中心位于五华区西翥街道东村社区,距主城核心区19公里,用地总面积约2660.15平方米,是一个集大件垃圾分解、可回收物分拣、厨余垃圾处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垃圾分类应急处置中心。
2月
2月2日,云南五华产业园区政务服务中心西北新城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中心设置三个综合窗口,可办理“人社医保类”“企业开办类”“综合审批类”等334项业务;配备社保参保证明打印机、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3台自助设备,可以自助办理打印营业执照、参保证明等14项业务。
3月
作为五华区经济建设主阵地、招商引资主战场,云南五华产业园区狠抓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重点工作,2023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87亿元,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
3月10日至12日,享千亩梨花春光,展乡村振兴成果,西翥街道梨花节如约而至。陡普鲁社区精心打造了30余个旅游美景打卡点,感受乡村的淳朴和文化的魅力。
3月13日,五华区召开“当好排头兵·五华在争先”大竞赛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2023年大竞赛工作,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引导全区上下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全力推动大竞赛各项工作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4月
4月9日,五华区红云零工市场启动仪式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专场招聘会活动在红云街道和谐广场举行。启动仪式上,五华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与支付宝生态链企业签订了共建数字化就业驿站的协议,云南省首批3台1号求职机正式落地红云零工市场。
4月16日,五华区召开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五华实践暨全区警示教育大会,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推进清廉云南建设行动的新部署、新要求,总结2023年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任务,进一步推动清廉云南建设五华实践工作落细落实。
4月23日,五华区召开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传达了市委城市管理委员会会议精神,通报了五华区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工作专班成立组建情况;区国投公司对相关旅游项目进展进行汇报。
4月26日,五华区智能化汽车产业园招商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举行。经过一上午的深入交流与洽谈,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多家企业表达了入驻意向,其中9家现场完成了签约仪式。
5月
5月1日,五华制作《无名的人》专题片,致敬每一个为社会发展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旅游市场持续火爆,五华区累计接待游客127.90万人次,同比增长25.90%;累计实现旅游收入8.92亿元,同比增长53.03%。
五华区结合区情特点,把院坝协商作为破解“两个薄弱”的重要抓手,在“汇众智、聚共识,育文化、求实效”上狠下功夫,实现院坝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一体推进、互融共进,实践之路越走越宽。
5月,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国际人才社区投入运行,成为云南省首个国际人才社区,也标志着昆明市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人才中心城市迈出关键一步。
6月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五华制作专题片《赤光》,致敬每一位如“赤光”般闪耀的革命先烈,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7月
7月15日,来自磨憨—磨丁合作区管委会的消息,经过网上竞价,云南五华园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华园区开发公司”)于当日竞得磨憨—磨丁合作区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成交总价1295.677万元。这是昆明市重点“飞地园区”首宗拍卖成功的土地,标志着全市跨区域协作机制迎来新的里程碑。
7月23日,区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安排部署五华区贯彻落实工作。
8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之际,省委宣传部在云南广播电视台举行发布仪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军队离休老干部李一飞同志先进事迹,授予他“云岭楷模”称号。
李一飞勤俭节约,倾心倾力帮助他人,将大部分退休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累计捐款114.2万元,惠及学生420余名,被广大学生亲切称为“公益爷爷”,曾荣获“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军先进离休干部”等表彰。
8月7日,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区人民政府关于五华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项工作报告,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司法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项工作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8月14日,中国艺术报对中国文联批准建立第三批“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进行报道。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入选中国文联第三批“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
9月
9月9日,五华区2024年教育发展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领导下,不忘育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坚持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提振师道尊严,共兴尊师风尚,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改革创新、拼搏实干,奋力推动五华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9月13日,“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授牌仪式在五华区红旗小学布新校区举行。现场为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认定公布的昆明市13所学校举行授牌仪式。其中,由五华区委宣传部推荐的昆明市第十四中学、昆明市五华区红旗小学2所学校获此殊荣。
9月22日,昆明市五华区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西翥街道成功举办,百余名农业企业代表和村民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丰收的时刻。
10月
10月1日上午,五华区在区级机关办公大楼一楼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祝福伟大祖国、礼赞伟大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2024年国庆假期,五华区各景区景点纷纷推出异彩纷呈的活动,吸引市民和外地游客积极参与,共度充满文化味的假期。据统计,今年国庆期间,五华区共接待游客99.69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5.18亿元。
五华区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以高标准建设和高标准服务,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群住房问题,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体验,切实响应国家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引导,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10月8日,昆明市第八中学教育集团红云校区正式揭牌启用,如安校点初二年级22个班的学生搬到红云校区上课。昆八中红云校区总占地300余亩,建设用地185余亩,配备60余间教室,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优美的校园建筑,为莘莘学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10月25日,西翥街道举行“村播小院”揭牌仪式。作为云南省第一个挂牌成立的“村播小院”,将通过镜头,向世界展示西翥街道的自然风光、特色农产品以及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西翥、走进西翥、爱上西翥。“村播小院”的建立,不仅是一个全新工作平台的搭建,更是五华聚焦“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新路径、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的有力实践。
11月
11月20日,五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盘龙江圆通大桥更换斜拉索相关情况进行通报。截至2024年,圆通大桥已使用33年,大桥斜拉索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经前期安全检测、专家论证研究后,为确保圆通大桥使用安全,五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拟对圆通大桥斜拉索进行更换。
11月19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10个典型案例的通知》。其中,五华区《奏响三部曲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案例入选云南省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典型案例。
11月,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评选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4)”正式发布,昆明市入选11个(创新案例10个、公益慈善专项奖1个),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12月
12月11日,昆明市五华区乡村振兴党群服务中心在西翥街道西山区粮食局沙朗旧址揭牌。作为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党群服务中心,五华区乡村振兴党群服务中心将致力于数字兴农,实现城区农产品需求与乡村供给侧数据的精准对接,通过与现有相关信息化系统融合接入,为广大乡村党群用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同时,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政策信息,促进企业与乡村的深度合作,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的公示》,其中,昆明市五华区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公示名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