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博物馆,探秘古滇国,寻访南诏和大理往事

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云南博物馆位于昆明城南的官渡区,和官渡古镇隔路相望。从大理返回到昆明,预留了半日给官渡古镇,顺便到这个博物馆转转。

图片

图片

作为一家省级博物馆,自然是汇集了全省的宝贝,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镇馆之宝,让人印象深刻的有大波那铜棺和大理国金翅鸟等。

博物馆位于广福路和新秀路的交汇处,旁边就是云南省大剧院。大门并没有按传统的习惯正对着马路,而是面向博物馆和大剧院之间的广场。这种设计虽然很特别,但也让不少初次到访者找不着北。

大门旁边立着一座雕塑,名为大鹏金翅鸟,它正是镇馆之宝之一: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它是云南大理国时期的佛教珍品,以前藏在大理崇圣寺寺塔的塔顶。崇圣寺寺塔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大理三塔,这个宝贝是在主塔塔顶发现的。

图片

图片

博物馆中的布展方式主要按云南发展的时间线进行,展厅分布于二楼和三楼,只需按顺序参观,就能将云南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了解个大概。

展馆前部是一个中空大厅,直达天花板,空间开阔,看起来简约而大气。展厅则分布于后部,有自动扶梯直达,十分便捷。当然,大厅里也少不了文创商店和茶饮餐食一类的配套设施。

图片

图片

展览的主题是云南历史文明,从远古的史前文明一直到近现代的百年风云。特别值得多花些时间的是文明之光和南中称雄两个陈列,它为我们呈现的是青铜时代和东汉到初唐的云南,那段历史因为只有少量的文字记载,人们只能从出土文物中去寻找答案,所以也显得尤为神秘。

滇中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古滇国,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在战国末期,楚人庄蹻率军进入滇池地区,后被秦军阻隔了归途,就留在了当地,成为一代滇王。古滇国虽然神秘,但却留下一枚滇王之印,为汉武帝所赐。这件珍贵的文物被埋藏在滇池边的石寨山,1956年重见天日,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了国宝。

图片

图片

古滇国后来神秘消失,取代它的是南中大姓。从东汉到初唐的七百年间,中原动荡,大量汉族迁入,云南也经历了民族大融合和文化大转型时期,南中大姓成为独霸一方的势力,其中两爨,统治云南达400余年,形成独特的爨文化。

书法爱好者一定都知道二爨碑,它们是指发现于云南曲靖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碑文记录了两位爨氏首领的生平。二爨碑的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被称作爨体,历代书法名家对它多有推崇。另外,二爨碑为典型的汉碑风格,说明那时中原文化已深入到云南腹地。后来,这些滇人南迁,与西南边地民族融合,他们也成为现代云南少数民族的祖先。

图片

唐初,洱海附近形成了六大部落,称作六诏,其中蒙舍诏的势力最大。诏是首长或王的意思,因蒙舍诏所处位置最南,故称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诏统一了云南。

唐朝灭亡后,中原进入到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几乎与此同时,南诏也走向灭亡,经历了短暂的政治动荡,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作为南诏的继承者,大理国继续保持着与中原密切的联系。因为其佛教的繁荣,大理国也留下了“妙香佛国”的美誉。

元统一云南后,长达数百年的地方割据政权结束,儒家文化开始传入云南。元明以来,土司制度开始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并在云南存在570多年。土司制度对当地土官的势力过于依赖,其弊端也渐渐显现。明王朝在实行的同时,也在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以削弱土官势力。清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通过招抚为主、武力为辅的手段,使云南境内的土司仅剩宣慰使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