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在海洋。从2023年开始,广东高质量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2024年,广东各地海洋牧场建设如火如荼、比学赶超,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屡屡取得新突破。
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羊城晚报成立“海洋强省”调研组,启动“海洋强省”大调研,探访高歌猛进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情况,调研情况同步收录在羊城派《海洋强省 向海图强——广东高质量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专题及羊城晚报《海上牧渔记》专题中。
通过近一年来的调研,我们看到,沿着广东4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向深远海挺进,一个个大型智能深海养殖装备“拔海而起”,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方兴未艾。截至今年11月底,广东全省共建设5678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和11个桁架类网箱;全省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0个、总投资额超200亿元。
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也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全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实现稳健起步、良好开局,逐步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全国。
辽阔海域之上,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成势。相对于传统海洋生产力,数字经济大省以新质生产力入海,推动广东奏响向深蓝挺进的宏伟乐章。
广东海洋新质生产力的蜕变和能级跃迁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新”和“质”两个层面,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成为广东突破资源瓶颈、打开海洋经济增长新空间的重要思路。
为了助力数智力量进一步赋能海洋强省建设,羊城晚报出版《广东数智海洋渔业发展白皮书》,汇总农业科技创新力量及案例,发布新质生产力入海带动广东崛起的一批“耕海新势力”。同时梳理近期发布的《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为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看广东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油气化工等产业如何支撑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力先进生产要素不断向海洋集聚,为打造海上新广东贡献媒体力量。
文|记者许悦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