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婧 (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一网友发布视频自述称,自己从小被亲生父母弃养,由养父母抚养长大,而现在亲生父母找回来要认亲,并要求女子给予20万元的“养育费”。对此,该女子回应道:“覆水难收,未来会努力工作,让养父母过得更好,请你们靠边站”。(12月31日《河南商报》)
12月31日,据大象新闻视频显示,网友回应称“是真实非炒作,我一分钱不会给”。
亲生父母当年的弃养行为,无疑是对亲子关系最残忍的撕裂,是道德与责任的严重缺失。在孩子最脆弱、最需要依靠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亲手将嗷嗷待哺的婴儿遗弃在了命运的边缘。彼时的他们,又是否曾想到过“养育”二字呢?而今提起,更觉讽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养父母的无私与善良。他们不顾生活的艰难,接纳了弃婴,给予她生活的保障、教育的机会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艰难的岁月中为她撑起了一片天,他们的付出是纯粹而伟大的,是人性光辉的闪耀。
而今,亲生父母索要养育费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感到荒诞和心寒。他们的回归并非出于愧疚与弥补,而是以一种近乎“讨债”的姿态,将亲情这一神圣而温暖的情感扭曲为冰冷的金钱交易。不仅没有想过弥补多年来缺失的责任,反而以血缘为要挟进行勒索,这既是对亲情的亵渎和玷污,也是对被弃养女儿及其养父母的二次伤害。
对于被弃养的女子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情感和道德困境。但她没有被血缘关系的突然“回归”所迷惑,也没有被亲生父母的不当诉求所胁迫,而是坚守内心深处的道德准则和感恩之情,勇敢地捍卫了自己的生活和真正的亲情,这种成熟与担当让人动容。
从社会的宏观角度来看,这一事件无疑是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深刻揭示了我们在儿童权益保护和家庭伦理教育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
一方面,它提醒我们必须全方位强化对儿童权益的保护。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家庭问题导致儿童权益受侵害的案例不在少数,这急需我们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细化弃养行为的法律责任和惩处条款,对不法行为及时惩处;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要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增加儿童福利机构的数量和覆盖范围,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为遭受变故的孩子提供帮助和关爱;再者,还要加大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公益广告、社区宣传等多种途径,让每一位父母都认识到抚养子女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更是道德层面的神圣使命。
另一方面,当这类违背公序良俗的问题浮出水面时,社会各界应当迅速形成合力,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树立正确道德标杆。要给予那些坚守善良、秉持正义的人最有力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正义;同时,对违背道德的行为予以严厉的谴责和批判,让道德约束好个人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亲情重新回归到那份纯粹与本真,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爱与温暖的气息。
亲情不应被“明码标价”,道德与责任也不应被轻易抛弃。希望这一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家庭、亲情和道德的深刻反思,让爱与善良在社会中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也祝愿这位坚强的女子能够继续勇敢地走下去,用自己的努力守护真正属于她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