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传世名画丨陈水华、何水法:《富春山居图》为何会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传奇?

全文2621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分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两部分,分别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02黄公望的山水画风格打破了宋代中国山水画重在逼真、生动的画风,走向更加自由、神逸的意象和境界。

03由于《富春山居图》的传奇故事和珍贵价值,各界人士一直在努力推动其合璧展出,2011年6月1日,分离360年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湾和杭州合璧展出。

04除此之外,浙江与台湾两地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交往,1999年7月,30多位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在富春江畔联手临摹了《富春山居图》长卷。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中新社杭州12月31日电 题:《富春山居图》为何会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传奇?

  ——专访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中国画家何水法

  作者 严格 林波 曹丹

图片

  日前,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在该馆公开展出,吸引海内外观众的关注。

  《富春山居图》系“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所作。它以水墨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是黄公望水墨山水之巨作。1650年被焚成两段,前段《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是一件怎样的画作?为何备受后代文人与画家尊崇?2011年,《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合璧,何时能再团圆?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中国画家何水法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作出解读。

图片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富春山居图》是一件怎样的画作,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传奇?

  何水法:和西方相比,中国文化有着独一无二的山水崇拜,中国古人往往把自然山水当作人的附属物,或寄托上天的意志,或体现着古人对精神道德的追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水中找到“栖息”的居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显著的特征之一。

  这种山水崇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山水画。

  自山水画产生以来,迭经数变,其中元人之变是一关键。这种变化始于赵孟頫,成于黄公望。在元代短暂而纷乱的时期里,文人们地位低下,无邦可经,无世可治。以黄公望为首的“元四家”,转而把时间和才华全身心地投在了绘画艺术上,把山水画推上了历史的顶峰。

  《富春山居图》原画纵约33厘米,横约848厘米,采用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浙江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黄公望打破了此前宋代中国山水画重在逼真、生动的画风,变写实为写意,变具象为意象,变再现为表现,走向更加自由、神逸的意象和境界。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不仅是对美学的探索,更是将人世间的际遇都释然在山水之间,以淡然之心画下富春山水。

  可以说,《富春山居图》是一生颠沛流离的黄公望心目中的理想国,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理想国。

  而其流传过程中扑朔迷离的故事,又为画作本身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进一步增加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影响力。

图片
2024年8月30日,《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展出。曹丹 摄

  中新社记者:《剩山图》《无用师卷》为何被分别珍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陈水华:在黄公望完成《富春山居图》后,这幅画便开始了长达600多年,同主人一样颠沛而曲折的流传故事。

  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他的挚友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由此有了第一位藏主。

  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画坛大家沈周手里,他爱不释手,反复欣赏、临摹。因为当时画上没有名人题跋,沈周就把画交给一位朋友题跋,结果被朋友的儿子偷卖。沈周捶胸顿足、追悔莫及,硬是凭着记忆,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后来,《富春山居图》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睌年将其卖给了吴正志。清顺治年间,吴正志将此画传承给吴洪裕。

  1650年,吴洪裕临终时想仿效唐太宗把《兰亭序》带到来生的做法,嘱咐家人烧掉此画,幸被其侄子从火中救出,但此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图片
2024年8月30日,游客在浙江杭州参观《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曹丹 摄

  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其中较小的一段经吴家子弟重新装裱,因画中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而得名《剩山图》。1669年,《剩山图》被清初大收藏家王廷宾购得,此后辗转于各藏家之手,直到1938年被上海收藏名家吴湖帆用商周青铜器换得。

  1956年,吴湖帆被当时供职于浙江省博物馆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的诚心感动,同意割爱。从此《剩山图》落户浙江省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而保留了《富春山居图》主体内容的另外一大段,便是后来乾隆皇帝得到的《无用师卷》。1933年,为避日军战火浩劫,《无用师卷》运离北京故宫,在此后的15年中辗转运抵四川、贵州,抗战胜利后运抵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
2021年11月4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在位于浙江杭州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出。宋朝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元朝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调色样稿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中新社记者:2011年,《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合璧,何时能再团圆?

  何水法:原本一体的长卷,自被火焚以后,前后两端再难重逢,今天仍是隔着一湾浅浅的台湾海峡,只能遥遥地云水相望。

  一直以来,各界人士都在努力推动《富春山居图》合璧。

  我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在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里,我写了50个提案。其中,《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提案是我于2010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当时众多文化艺术界委员附议。

  那年的全国两会闭幕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时,提及《富春山居图》,希望两半幅画能合成一整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那时我已经回到家中,坐在电视机前,我又一次忍不住为之落泪。

  2011年6月1日,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分离了360年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合璧展出,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一段佳话。

  当天我作为唯一来自大陆的书画家代表,亲眼见证了那一刻,经年的夙愿终于圆满了。

  陈水华:其实,在2011年合璧展出前,从20世纪90年代起,浙江与台湾两地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交往。

  1999年7月,30多位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在当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原创作地——富春江畔联手临摹了《富春山居图》长卷。这在当时,也是一件盛事。

  在这以前,1993年中秋之夜,上海电视台曾与台湾的“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把这件稀世名作采用现代技术,在电视屏幕上给拼接起来了。

  尽管隔着一道海峡,但我们的文化相同,心意相通。两岸难以计数的专家学者、书画家、摄影家因《富春山居图》结缘。

  今年4月,台湾知名艺术史学者、书画鉴定家傅申在杭州富阳逝世,享年88岁。傅申在中国书画艺术研究方面有很深造诣,创造了众多鉴定经典案例。他毕生研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传世名作,也因此与“黄公望隐居地”富阳结下不解之缘。2021年12月,富阳“公望两岸圆缘园”启动建设,傅申与妻子正式来到富阳定居。

  《富春山居图》不仅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史上的财富,也是人类历史上的艺术瑰宝。

  不久前《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展出,每天观者如云。而这里,就是当年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富春江畔,我们期盼两岸的《富春山居图》能够回到其诞生地,再一次合璧展出,让更多人可以欣赏到这幅传世名作。(完)

  受访者简介:

图片
陈水华。受访者供图

  陈水华,鸟类生态学博士,浙江省博物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鸟类多样性与生态文明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长期致力于鸟类学、生态学、博物文化和博物馆学研究。主持国家级、省级及其他科研项目30余项,编著出版《形理两全:宋画中的鸟类》《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等。

图片
何水法。受访者供图

  何水法,中国画家,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在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举办大型个人画展,作品被海内外多家机构收藏。出版了《何水法花鸟画集》《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何水法——四季花语》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