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文化铜陵“交响曲”——2024年全市“宣文艺旅”融合发展综述

奏响文化铜陵“交响曲”

——2024年全市“宣文艺旅”融合发展综述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

这一年,我市首部枞阳腔原创大戏《汤生与鹂娘》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扶持;这一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关注我市迎新春文化旅游活动、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关注永泉、犁桥假日盛况;这一年,铜陵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市;这一年,百舟互娱和新永安成功获评国家文化重点出口企业;这一年,“铜都文艺角”经验陆续登上《时事报告》《中国文化报》;这一年,铜陵城市文化IP持续出新、出效、出彩、出圈。

围绕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凝心聚力、人才锐意进取、成果可圈可点。




文化文艺硕果盈枝

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市上下坚持守正创新、主动作为,《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等4项成果在《人民日报》《新阅读》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准备中,预计2025年首演”,市艺术剧院院长王丽娟表示,首部多声腔融合“黄梅戏+枞阳腔”原创大戏《汤生与鹂娘》是艺术剧院第四次斩获国家艺术基金,对于地市级院团而言,实属不易。

长江奔涌,文风炽盛。全市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以文化精品书写时代答卷,推动创作生态不断优化、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这一年,我市文化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群众,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高举时代精神火炬,把握时代跃动脉搏。

聚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重要节点,推出《我和我的祖国》MV,超2万人点赞,17.8万人观看,国庆期间在市民朋友圈“刷屏”。聚焦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推出《醉乡铜陵》《青莲剑仙》《爱上铜陵的理由》原创MV;聚焦青铜文化、乡村振兴,推进《青铜时代》《玉楼故事》等长篇小说采风、创作;围绕革命历史题材,引进《虎口夺经》等影视剧来铜拍摄。

这一年,我市文艺作品频频入围国家级“舞台”。

画家江林作品《词到静时落江南三》入选全国美展,纪录片《犁桥新事》《静静的顺安河》在央视频上推介,《审夹克》入选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全国黄梅戏小戏展演,《春到铜都姜满园》应邀参加全国地市级文化馆“百馆联动”暨“暖城鄂尔多斯”文旅嘉年华集中展演活动,好评如潮。

这一年,我市艺术剧院大胆改革、主动创新。

抓直播“风口”,加入“艺播计划”,启动抖音直播、团播模式,在抖音平台弘扬戏曲文化,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自9月签订协议以来,首月实现盈利4万元,培育“戏曲王丽娟”“黄梅戏汪兰兰”等10余个文艺账号,演员最高单月增收破万元,实现戏曲传承社会效益和经营创收经济效益“双效合一”。市艺术剧院迈出的一小步,是我市文艺院团改革创新迈出的一大步。




文旅融合绽放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我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犁桥火了、永泉霸榜”是铜陵市文旅出彩、出圈的“代表作”。今年1月20日,全省“我们的节日——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在永泉和犁桥举办,小黑诸鸣、王又又等网络达人齐聚一堂,多个创意视频点赞、转发破10W+。“柴锅饭”“用铜钱购物”“夜游犁桥”“国潮汉服”等创意做法成为文旅“热搜”关键词。

这一年,我市以青铜文化为脉络,以长江文化为底色的全域旅游新画卷缓缓铺陈开来。

9月23日至29日,第十四届青铜文化主题活动举办,启动仪式上发布了铜陵铜文化旅游品牌、铜文化研学路线、“铜冠天下 休闲铜都”旅游伴手礼。《铜济天下——师姑墩夏商周遗址考古成果展》入选2024年度全省博物馆系统精品展览库,充分展示铜陵的青铜文化魅力,为青铜文化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大通古镇,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拉开序幕,在特别策划的“夜赏大通”巡展、古镇文旅消费新场景市集、“寻迹江南 古镇漫游”采风等活动上,参会嘉宾多角度体验古镇风采,领略铜都的独特魅力。会上宣布“大通古镇—超萌江豚微笑驿站”入选十大长三角古镇文旅消费新场景。大通古镇成为游客“此生必去的20个长三角古镇”。与此同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铜陵段)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将大通古镇、月亮湾、最美滨江书屋、上码头、浮山等长江文化资源“串珠成链”。

这一年,我市广聚文旅达人,深耕线上宣传,以传播“热点”催生旅游“爆点”。

邀请小黑诸鸣、周群等103名网络达人、知名人士为铜陵“宣文艺旅”融合成果打Call,圈粉无数。“永泉小镇 无忧度假”“犁桥水镇”抖音话题点击量分别超7亿、2亿。“年俗年味在永泉”累计播放超3242W。

      我市持续加强与新媒体平台合作,举办铜陵首届文旅推荐官活动,邀请市外知名文旅新媒体达人多个维度进行主题游线沉浸式体验,联动市内文旅推荐官拍摄短视频,在微信、抖音、小红书、B站、快手等平台宣传推广。




文化惠民走深走实

9月以来,在“安徽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下基层演出”活动中,吹腔《贩马记》演出收获超20万人次的直播流量。

据统计,“铜都好戏”文化惠民项目演出30余场次,送戏进村惠民演出高质完成,文化民生实事项目落到实处。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作为文化阵地的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义安区雨点书屋获评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法医秦明在图书馆为市民献上“文化大餐”,讲座现场门庭若市、听众络绎不绝。我市紧盯群众需求,在实施文化惠民项目、打造文化空间品牌上持续发力,让文化惠民“有声有色”,百姓生活“有滋有味”。

这一年,“文化艺术乡建”让文艺与乡村美美与共,“点燃”了乡村文化旅游新活力,绘就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11月15日的西联镇犁桥村热闹非凡,铜陵市第五届田原艺术季活动在此开幕。从稻田间的钢琴演奏到T台上的农民走秀,再到用艺术摆盘方式展示的农耕文化,各类活动让人目不暇接。

犁桥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2018年以来,围绕“宣文艺旅”融合发展,连续举办了四届田原艺术季活动。

走在犁桥村的乡野和民房之间,艺术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的彩绘文化墙,用旧家电改装的艺术装置,造型别致的湖心迷你美术馆,这些文化艺术景观既别具风味又自成风景。

       这一年,铜陵市抓实“传育立行”教育工程“四进”工作。推动“传育立行”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进校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表率作用,进一步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到“传育立行”工作中来。如:市广播电视台举办“童声传家风”短视频大赛,融家训家风家教和文化地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安小学积极打造“安雅学子”德育品牌,走出了“诗香润德 安雅卓立”文化传承模式。




文化IP有趣有味

       在“放歌青春 筑梦铜陵”铜陵市第二届青年歌手大赛中,有来自南昌、合肥、芜湖等10余个城市青年踊跃报名参加,海选、复赛、决赛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达17.7万,有力助推铜陵打响城市文化IP,增强城市“文化吸引力”。

       2024年,我市围绕文化IP塑造,着力打造“青春铜陵、活力铜陵、文化铜陵”,助力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

       这一年,我市积极探索城市品牌出圈表达“新路径”,顺“新媒体”之势,乘“短视频”东风,打造独有的城市IP,助力“千城一面”变“一城千面”。

       点开抖音平台#爱上铜陵的理由话题界面可以看到,这场以短视频为参赛形式的城市IP大赛,已经收获了2.1亿次的播放量,加上视频号平台将近5000件参赛作品,其中:视频《一碗鸡汤》获51.5万点赞、14万转发、1.8万条评论,更有马滢等知名主持人来铜拍摄视频支持本次大赛,路人甲旅行记、熊子骁等百位网络达人参赛。

       “爱上铜陵的理由”铜陵市第三届城市IP创意短视频大赛旨在通过短视频挖掘“文化+旅游”“文化+和美乡村”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全面展示美好铜都山水风光、人文风情、文化历史、发展成就以及市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让更多人发现并爱上这座城市。

       影像为媒、赛事为介,串联起市内市外的行家里手。铜陵在全省率先成立短视频和自媒体联盟,让“短视频”发挥“大作用”,持续团结影视人才助力铜陵文化IP建设。

      这一年,我市着力打造“铜都文艺角”文化平台阵地,先后被《人民日报》《时事报告》《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以及市直新闻单位等各级媒体报道。

       持续开展“铜都文艺角”演出活动,有力提升铜陵的城市知名度、美誉度。“铜都文艺角”平台逐渐成为铜陵“流量文旅地图”,既让线下观众享受闲暇时光,也让线上观众领略铜陵之美。

       回望来路,我们收获颇丰;展望前程,我们信心满怀。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2025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勇担文化使命,推动宣传、文化、艺术、旅游融合发展,全面出新、出效、出彩、出圈





撰稿:市委宣传部 尹尚

编辑:安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