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一笔,这是“集安刻纸”传承人李艺发的世界。年过花甲,却依然精神矍铄,眼神中闪烁着对刻纸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
40余年的工艺美术创作中,他在继承了姥姥和母亲刻纸画技艺基础上,李艺发将中国书画白描技法和书法的表现手法融入到刻纸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精湛的集安刻纸“五步刀法”,其以刀代笔,落刀爽利、遒劲有力,且疏密有致、精妙入微,先后创作出长卷《八十七神仙卷》《红楼梦大观园》及书法刻纸长卷《好太王碑》等多部刻纸大幅作品,其中被誉为“墨色精灵的舞蹈”的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安刻纸”更是展现了独特风采。
“刻纸是一门活的艺术,他不应该被遗忘,希望经过我们这些手艺人的努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刻纸的魅力。”李艺发的言语间全是对这项技艺的热爱和不懈追求,“推进非遗的发展和传承,除了手艺人的努力,更需要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税务部门定期上门讲解有关非遗的税费优惠政策,还会特意对劳务报酬的填报流程等进行专门指导。”
集安新开河边条人参栽培技艺省级代表性刘建民也是非遗的传承人之一,致力于传播集安新开河边条人参的栽培技艺,丰富了集安新开河人参栽培技艺“两倒制”,使得集安新开河边条人参在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说起集安新开河边条人参栽培技艺,我算是第十二代传承人,在几代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形成了以原料红参加工技艺为代表的独特加工技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刘建民介绍说道,“非遗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和创新。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断创新税费服务举措,围绕非遗产业发展,及时响应税费诉求,精准释放税费红利,为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增添了不少信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忆,镌刻着城市建设发展和时代进步变迁的岁月痕迹。聚焦非遗,集安市税务局持续保驾护航,实施“政策找人”,将量身定制的“税费红利大礼包”精准投送至非遗纳税人手上。同时,依托建立的“1+2+3+4综合风险防控体系”,立足当地实际梳理了非遗产业适用的现行税收政策和涉税风险点,组织“蓝锋”服务团队为近10家非遗企业“点对点”开展上门辅导,勤问需求、防范风险、巧解难题,当好非遗传承发展的守护人。(鞠婷 栾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