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2024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共青岛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擂响了新年奋进战鼓。
青岛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会议充分肯定了2024年全市经济工作:一年来,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决扛牢经济大市责任,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扎实做好稳增长、提质效、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增长平稳,发展质效提高,信心预期增强,风险化解有力,全市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会议认为,虽然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要看到,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能持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加快集聚。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目前,全年经济数据尚未公布,透过最新披露的11月经济运行数据,可以窥得2024年青岛取得的一系列经济成就。
诸多数据之中,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1-11月份,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35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58.2%;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2.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15.4%。今年以来,青岛抓工业的大动作一直不断,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正是对青岛奋斗的回应。
服务业依然是青岛发展的主引擎。1-10月份,青岛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比前三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性服务是最大的增长主力,数据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8%、14.6%和6.3%。
除此之外,作为“北方消费第二城”,青岛“消费马车”活力奔涌。1-11月份,青岛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9%。其中,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3.6%、50.1%、1.8倍。在本轮家电、汽车以旧换政策激励之下,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外贸进出口是拉动经济最关键的动力之一。1-11月份,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8306.5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民营企业依然是外贸主力军,进出口额达5749.4亿元,占比69.2%;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表现也同样亮眼,分别增长6.3%和13.4%,展现出青岛多元化市场主体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青岛,幸福是不断绘就的民生图景。1-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6.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53.2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4.6%,比1-10月份提升0.4个百分点。青岛持之以恒推动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青岛就业工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11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61万人,总量全省最多。其中,外来劳动者来青就业25.79万人,同比增长15.4%。
在客观研判形势,立足自身实际,放眼全国全省大局的基础上,本次会议提出了青岛2025年经济工作总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在扩大国内需求、科技创新、创新型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城乡统筹、绿色转型、民生改善、安全发展上持续用力,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
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聚焦重点,抓关键环节,精准发力。2025年青岛怎么干?会议提出,2025年要重点做好“十个持续用力”——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