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哥这个人,人品好、能力强,满身都是正能量,从王哥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群众工作的好办法。”这是靖宇县花园口镇副镇长、派出所所长张金波对他的评价;
“热爱这片土地,喜欢这份工作,和老百姓融在一起,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一到花园口就龙兴,一回到家就蔫吧。”这是相濡以沫的妻子对他的印象;
“老哥,骑摩托车记着戴上头盔,喝酒千万别鼓捣车,攒点钱找个老伴,自己过多孤单啊,王警官像亲兄弟一样关心我。说实话,雷锋我真没见过,但活雷锋我是见到了。”这是64岁的村民侯士伟对他的夸奖。
他就是靖宇县花园口镇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晶波。
梳理总结“四有”工作法,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松花江上,一年一度的“雪谷市集”拉开帷幕,冰上马拉松挑战赛、万人打陀螺场面格外热烈,双双创下吉尼斯世界新纪录;观众席前,冬捕第一网在阵阵号子声中徐徐出水,一条条活蹦乱跳的胖头、白鲢、鲤子跃上冰面,为“长白山上赶大集、松花江上过大年”平添了喜庆的氛围。
在这喜庆祥和的场面背后,有人民警察迎战风霜雪雨、铸就金色盾牌的日夜坚守,更有今年57岁的民警王晶波痴心不改、满腔热血的默默付出。在靖宇县花园口镇不论是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还是活泼可爱的“红领巾”,都称赞“老王”“王叔叔”比亲人还亲,是最值得托付、信任和爱戴的人。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王晶波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到花园口镇派出所从事警务工作15年如一日奋力践行的誓言。
2009年,王晶波来到花园口镇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平时工作中喜欢研究琢磨问题的他发现,乡镇派出所“小警务”中藏着“大学问”。他全身心沉入基层一线,深入各个村屯进行入户走访,摸清各种基础信息。他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群众不经意说的事情,只要他觉得有用,就立马记下来,时间长了、范围广了、内容多了,他的工作记录本就成为了解辖区情况的“活教材”。
随着辖区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工作开展以来,王晶波积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认真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梳理出了“四有”工作法,即手中有本、心中有数、访有效果、求助有回音。
迈开脚板,哈下腰板,当好样板。王晶波每天都早早来到派出所,根据所里的工作安排和治安动态制定好下基层、入农户,访民情、送服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与乡亲们亲如一家。
打开王晶波泛黄的工作记录本,透过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看到他顶风冒雨帮助兴农村的村民找回走失的耕牛,提醒腰甸子村的侯大哥在新建的鱼塘边安好摄像头,为松阳村没有经济来源的王大妈办理低保……一件件平常琐事,一天天风里雨里,他用行动擦亮了闪闪的警徽,用爱心为父老乡亲们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
“做群众工作不是简单地‘管’,也不是粗暴地‘压’,而是要真诚地‘处’。”这是王晶波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他奋力践行的信念。
兴农村有个游手好闲、啥坏事都干的村民用猎枪伤人被判了16年,因患心脏病要假释出狱。听到这个消息,周围的乡亲们都担心他回来恶习不敢,纷纷来到派出所要求再关他几年。王晶波耐心向乡亲们宣传解释有关政策和他这些年的表现,用事实打消大家的顾虑。
这位村民假释出狱后,王晶波还第一时间去家访,帮助这位他办理了低保,还请镇卫生院定期为他进行病情复查,还多处打听偏方帮助他患有羊角疯的儿媳妇治病,还为他咋吧咋吧刚会走路的小孙女买了奶粉、衣服等生活用品,感动的他不但没有破罐子破摔,还和街坊邻居们和气相处,融入了和谐社会的大家庭。
“老百姓不信耳朵信眼睛,你给他们一分爱,他们还给你的是一片情。”走出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融入人民警察这个大熔炉,王晶波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里,让薪火传承的红色基因变成便民利民的精神动力。
松江村有个患有语言障碍的村民,有一天突然找到派出所,比比划划想表达一件急事。王晶波认真观察分析他的动作,觉得是他的渔网丢了。王晶波顾不得吃中午饭,立即和他赶到现场,沿着江岔子走了三四里路,终于找到了被江水冲走的渔网。
这位村民挺爱凑热闹,松花江旅游线开通后,他经常往人多的地方凑,不时因为情绪偏激和游人发生冲突。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只要王晶波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他保证给王大哥面子,悄悄离开现场。
正是凭借这套“四有”工作法,王晶波渐渐成了花园口村警务的“百事通”“活地图”和靖宇县社区警务的“标杆”,基层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各方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辖区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源头预防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他负责的5个村矛盾纠纷类警情连续4年下降、降幅达30%以上,连续多年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打开群众的“心结”,交上社会和谐的优秀答卷
花园口是鱼米之乡,也是交通要道。闻名遐迩的“朝贡道”纵贯全镇,满清王朝曾在这里设立驿站,长白山、松花江盛产的东珠、人参、貂皮、红松籽等“贡品”,就是从这里发往“吉林打牲乌拉”,再几经辗转“朝贡”到朝廷;随着长白山生态旅游、松花江冰雪运动相继升温,国内外的游人纷至沓来,使花园口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要擦亮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就要打开群众的‘心结’,让每个人都心里敞敞亮亮,交上学习枫桥经验的优秀答卷。”王晶波用一件件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小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绘就了一幅最美“枫警线”。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2010年春天,腰甸子村村民侯某和李某,因为100多米长的一条垄打了起来,李某抡起斧子砍向张某,要不是被树枝子挡了一下非出大事不可。
下乡出访的王晶波了解这一情况后,先是登门找到侯某,一声“侯大哥”拉近了距离,再盘腿坐在土炕上,一起喝起野菊茶,唠起上大学的孩子多么有出息,“侯大哥”的火气顿时消了几分。王晶波说你俩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老李多占了你一条垄是不对,但地都种上了,咱们看看秋天把苞米棒子都还给你行不?“侯大哥”也是快人快语,爽快答“王老弟”怎么说就怎么办。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侯大哥”这边行了,还要靠“李老弟”那边积极配合。王晶波来到“李老弟”家,经过一番谈心,“李老弟”最后认识到耕地有时候边界不清,但心里不能装糊涂,强种人家的一条垄确实不对,答应赔付“侯大哥”4000元医疗费,等到了秋天把那条垄的苞米棒子都送还给主人。
人人都要自尊心,村民更是爱面子。等到天一擦黑,“李老弟”就把5麻袋苞米棒子麻溜送到了主人的院子里。一双“冤家”重归于好,变成了一对“哥们”。如今,“侯大哥”成了一名优秀的普法宣传员,讲起法律知识有条有理,不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还真说不过他。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做群众工作常用的办法,遇到硬不讲理的村民,就要多动脑筋,多用真情感化。这是王晶波多年在基层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花园口镇派出所传承“扁担精神”,实行“快联巧”“三主动”调节邻里纠纷的成功实践。
松阳村一位村民,在江边种了几亩滩涂地,修建鹤大高速公路时这几亩地被占用。这位村民蛮不讲理,越级上访15年,张口就要30万元补偿款,孩子和丈夫都觉得太过分,一个劲做她的思想工作,想让她放弃补偿款,但越整越僵,一气之下老伴带着女儿回山东老家了。
王晶波每次下乡都到这位村民家里唠会嗑,了解她家有什么困难就热情帮助解决。“妈,儿子来看您来了。”“我要是有你这个儿子,还能受这种欺负啊。”“妈,不能成为您亲儿子,我就当您的干儿子。”“那赶上好,正好愁没人帮我养老送终呐。”“妈,儿子可以有亲的有干的,但是滩涂地可改不了基本农田啊。”
一声声问候,一次次对话,“母子”间的感情升温了,老人的低保问题也解决了,平时用的新鲜蔬菜,年节用的新衣服,“干儿子”都给准备好了。老人终于开窍了,再也不上访要补偿款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把老百姓当亲人,老百姓就不会拿你当外人。在王晶波的示范带动和全体民辅警的共同努力下,花园口派出所把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置在当下,政务服务事项连续15年保持“零投诉”,2023年被授予“全省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单位”称号。
发扬“敢打必胜”优良传统,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花园口镇风景如画,奇山异水美轮美奂。新落成的松花江游船码头,新建成的全国第一个哲学小村,新开发的冰上运动项目,成为广大游人为之向往的地方;境内高1312米的老秃顶子格外抢眼,成为“365里路”“地平线”等户外爱好者的首发站和打卡地。
“做基层群众工作就像登山,靠的是韧劲、长劲、拼劲,不能半途而废,也不能光看风景而耽误了和大山融为一体,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心。”王晶波把淳朴的真情实意倾注在守护群众的利益上,一锛子一斧子排除来自群众身边的不安定因素,一点一滴精心描绘和谐社会的“工笔画”。
与村民建立“热线”联系,排查隐患“抓苗头”。迈出“铁脚板”,走进“百姓家”,是王晶波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法宝”。正是“有事没事喝喝茶聊聊天”,使他零距离、面对面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真正做到了解真情况,找准真问题,问题真解决。
“解决民事纠纷这类问题,要先做好一方的工作,要争取让一方得理也饶人,有了这样的高姿态就能解开死疙瘩。”这是王晶波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坚持使用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大干沟子村有位村民,在给自家耕地挖排水沟时,挤占了一户人家的坟地,两家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在村民“热线”中了解到这件事后,王晶波匆匆赶到村里,看到情况属实,他对那位村民说:“挖人家的祖坟,搁谁谁也不能饶了你。”他一边说一边哈下腰,用那位村民的镰刀清理坟地的野草,再平整好挖开的水沟,整理好了之后用手机拍下视频。
做通这位村民的思想工作后,王晶波又赶到那位村民家里,向他转达歉意并播放了拍下的视频。这位村民看到水沟平整了,还帮着清理了坟地的野草,心里的“死疙瘩”解开了,还买了两瓶酒邀请那位村民、王警官一起喝顿酒,让这件不愉快的事早点“翻篇”,可别影响了文明村的形象。
激活各个“工作群”,重心下沉“堵源头”。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易发多发的规律和特点,王晶波利用辖区内的12个微信群“7x24小时”不间断发布反诈知识;针对辖区老年人较多的特点,他带领警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面对面讲授反诈常识。与此同时,他还组织驻村干部、志愿者、警务助理,一同收集反诈“微电影”、发放反诈“小物件”,以更加生动、更有代入感的方式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连续4年保持辖区内电诈案件“零发案”。
乡间的路弯弯曲曲,交通安全是天大的事。每到秋收大忙季节,王晶波就在微信群里发布安全预警,一次次提醒下地干活的村民注意躲避“小三轮”“四不像”,骑摩托千万戴好头盔。到了旅游旺季,他一次次提示乡亲们出售农产品要货真价实,要用纯朴的民风、热情的服务,把美丽的花园口展现给全世界。
没事就串百家门,把群众的牵挂“记心头”。王晶波是个“坐不住”的人,冬天他坐越野车,夏天他开电瓶车,坚持上山下乡、走村入户,哪个村子有啥情况,哪户人家有啥需求,一一记在心里,件件落到实处。
今年秋天,南方自驾游客来到靖宇县花园口镇进行山间“探秘”,夜间突降大雨,汽车抛锚。了解情况后,王晶波迅速带领警务室民辅警赶赴现场。他们顶着狂风暴雨,经过2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找到被困群众并将其救出。事后,游客们将一面写有“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锦旗赠予王晶波以表感谢。
2024年12月的一个清晨,王晶波入村了解到一位村民的老人病故,他急忙来到一处建筑工地,对留守人员说要借几根铁管搭灵棚用,留守人员说“没问题,王警官的话好使。”转眼要到新年,村民孙大哥给儿子办喜事,给王晶波打电话,请他来喝喜酒,还叮嘱他一定要穿警服。在乡亲们看来,人民警察能来参加孩子的婚礼,该是多有面子啊。
以平凡之力、行温暖之举,是主动警务、民生警务的灵魂。在王晶波的感召带动下,花园口派出所的“老少中青”四代民辅警纷纷加入到了创先争优、为民服务、纾困解难的队伍中,他们发扬公安机关“敢打必胜”的优良传统,把一件件“分内事”做到了辖区群众心坎上。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王晶波了解到85岁的孤寡老人王大妈祖籍系河北人,30多年前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目前无依无靠。为了帮助王大妈了却一份心愿,王晶波和他的警务团队走上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寻亲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居民身份证还没有普及,要想找一个人难如“大海捞针”。善于攻坚克难的王晶波通过各方关系,与河北警方取得联系,进行海量搜索、研判、筛选。电话打了上百个,同样的话说了数百遍,王晶波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联系到了王大妈的亲弟弟。
当天,王晶波第一时间赶到王大妈家中,为30多年未曾谋面的姐弟俩拨通了电话,久别重逢让两位老人喜极而泣,也让王晶波和他的警务团队内心深感欣慰,寻亲过程中的艰辛和委屈顿时烟消云散。
王晶波常说,“服务群众没有终点,老百姓竖起的‘大拇指’是对我最大的认可、最好的褒奖。”大到排查调节民事纠纷,小到帮助村民上户口、办理各种证明;忙到找绳子、挥铁锹帮助村民拽出陷在地里的车辆,累到在松花江上“雪谷市集”连续加班执勤,晚上回到家里两条腿像灌了铅似地那么沉……王晶波从无半点怨言,总是走在攻坚克难的最前面。
王晶波是一位忠诚的人民警察,也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的老父亲患有脑血栓,卧床10多年。每天早晨6点半,王晶波用温暖的双手,将老父亲抱到轮椅里,精心帮助老父亲洗脸、刷牙,一口口喂老父亲吃饭,然后和爱人商量好中午做有营养、好消化的饭菜,叮嘱老母亲多陪老父亲看电视剧、晒太阳。
前不久,王晶波的老母亲患病去长春大医院做手术,正赶上新雪季刚开板,安保任务特别繁重,他就打电话让妹妹去照顾老母亲,自己默默坚守在疏导交通、确保景区安全的岗位上。
王晶波像一个上足了劲的时钟,总是无私奉献自己的能量。为了能让辛辛苦苦的民警吃上一口热乎饭,单位建立了小食堂。他自告奋勇承担起厨师的责任,每天总是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单位新考进一位大学生,王晶波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使他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很快胜任了本职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的忙碌,他的身体也时常出现不适,有一次值班时阑尾炎急性发作,但他总是凭着韧劲“永不停摆”。
35载藏蓝记忆,15年默默耕耘。王晶波用坚韧和执着,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树立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美好形象,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也赢得了崇高的荣誉。2016至2019年获得靖宇县公安局嘉奖4次;2020至2022年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22年获得三等功;2023年荣获县公安局嘉奖;2024年荣立省公安厅个人二等功。
撰稿:谭晓东 王宏旭 叶剑波
初审:孙晨
复审:矣玲玲
终审: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