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牛气”!农学研究生变身“牛护卫”,负责吃喝还管接生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36字,阅读需3分钟

1.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二学生乔子鑫在扬州高邮市卸甲镇金港村的奶牛“科技小院”担任220多头奶牛的“大总管”。

2.乔子鑫每天负责投喂饲料、记录产奶量和采食量,还要照顾母牛产后护理,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小牛总”。

3.在驻扎小院期间,乔子鑫先后接生了30多头小牛,其中一半以上是在凌晨参与助产。

4.由于乔子鑫的出色表现,又有一位农学硕士来“接龙”,继续参与奶牛“科技小院”的工作。

5.科研团队在奶牛“科技小院”的创新成果显著,如BM1259巨大芽孢杆菌添加剂提高奶公犊生长性能。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扬州高邮市卸甲镇金港村,有座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立的奶牛“科技小院”。这个学期,该院研二学生乔子鑫和另一位小伙伴驻扎小院,当起了220多头奶牛的“大总管”。因为和奶牛们相处特别“融洽”,乔子鑫还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小牛总”。

图片

每天九点半,饲喂不同剂量添加剂;每周采奶一次,记录产奶量;每两周记一次采食量,做好饲料准备……在乔子鑫的任务清单里,工作真不少。一头泌乳牛每天食用饲料大约20公斤,每天,乔子鑫要带领七八名工人给220多头牛投喂约6吨的饲料。70多头产奶牛,每日挤奶三次,有时,乔子鑫也要上阵挤奶。一头奶牛每日产奶35公斤 ,70多头奶牛日产奶约2.5吨。

图片

奶牛“科技小院”工人郭玉辉说:“乔同学每天在这里,忙进忙出,吃苦耐劳,对牛相当好,他照顾小牛,有的时候就跟哄小孩一样,很有耐心。我们叫他小牛总,他就跟大侠一样,保护奶牛。”

图片

乔子鑫带着记者来看他到科技小院后,第一次接生的小奶牛。“从8月底来,第二天就立马给它接生了,参与了第一次新生命的诞生。你看,它还在那边,它叫巳巳,平时会特意关照它,因为它是我第一个接生下来的小母牛。”

图片

那天凌晨三点多,他和兽医合力迎接小牛巳巳的到来。第二天,要服侍巳巳的妈妈坐月子,还要承担起照顾巳巳的责任。

乔子鑫说:“母牛的产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经产牛,骨骼需要钙嘛,然后对母牛进行投喂钙棒、打针、进行红糖水补充一下能量,就相当于坐月子。”

巳巳出生半个月后,由于受凉腹泻,伴有低烧。乔子鑫半夜起来查看,焦虑难安。

乔子鑫说:“哎,这个牛可怜,来回在兽医室想,该怎么办怎么办,竭力想把它救下来。”

图片

在驻扎小院期间,乔子鑫先后接生了30多头小牛。

乔子鑫说:“我接生30头牛,其中一半以上是凌晨,当时就是睡得正酣的时候,三四点,那个工人在巡夜嘛,然后把我喊起来,有一头牛它是初产牛嘛,然后它生的比较费劲,需要助产器,相当于难产,最后顺利出来一个大胖小子,公牛犊。”

乔子鑫为期四个月的驻期将结束了,又有一位农学硕士来“接龙”。

乔子鑫说:“感觉收获也挺多的,不管是从身体上,就是比如力气变大了,刚来小院的时候,一袋饲料40千克,拖都拖不动,现在能够很简单地,把一袋饲料拖到传输带上。实践才能出真知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后遇到任何一个岗位都可运用,科技小院非常培养我。”

图片

从2019年奶牛“科技小院”落成5年来,科研团队创新成果显著,BM1259巨大芽孢杆菌添加剂提高奶公犊生长性能,低粪便和尿液有害气体排放,就是科研运用到生产中代表性成果。

图片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饲料配制与工艺岗位科学家赵国琦说:“学生们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也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确实是锻炼了学生,他们能够扎根基层,把所学的知识直接用到生产,对产业质量升级,是很有帮助的。”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编辑/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