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曝光,解放军公开陆上航母基地,跑道上密布大型涵道风扇

“中国军网”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解放军首次公开了陆上模拟航母训练基地,亚洲唯一的舰载机陆基起降训练基地。在有着中国版“尼特卡”之称的辽宁兴城舰载机训练基地内,还出现了直径约2米的大型涵道风扇。这些大型涵道风扇的用途,旨在模拟舰载机在进行海上起降作业时所需的甲板风。

图片

坐落在辽宁渤海边的舰载机训练基地,在具体功用方面,与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苏俄“尼特卡”训练中心、以及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海军航空试验中心同属一致。都是用于进行舰机适配性陆上试验,另外还包括培养舰载机飞行员。

所谓舰机适配性,是指母舰与舰载机相互匹配特性的指标。按照航空保障专业划分,舰机适配性一般由起飞适配性、拦阻适配性、引导助降适配性、飞行指挥适配性、弹药加挂适配性等组成。倘若以适配性质来区分,舰机适配性则又可分为静态适配与动态适配两种。至于陆上试验,则被认为是达到良好舰机适配性的关键环节,可以起到改进设计问题、固化装备状态的妙用,因此便受到了各国的重视。

图片

需要强调的是,兴城舰载机训练基地在设施配置、区域划分上,显然有别于美俄两国的航母适配性陆上试验场。例如美海军航空试验中心内,除安装有蒸汽弹射器与拦阻装置外,还划分有航母飞行甲板着舰区,以及两栖攻击舰飞行甲板。与之相比,“尼特卡”训练中心则透着浓重的苏式气息,内部主要分布有滑跃起飞甲板、着舰拦阻系统等。

反观兴城舰载机训练基地,则在同一条跑道内,曾设置过两套航母舰载机弹射装置,即蒸汽弹射装置与电磁弹射装置。当然也少不了滑跃起飞甲板的身影,这主要是源于我国同时装备两种类型的航母所致。未来在解放军舰载机训练基地内,或许还会出现两栖攻击舰飞行甲板,毕竟人民海军在这方面的需求也是极为迫切。

图片

舰载机训练基地内大型涵道风扇,主要用于模拟甲板风。甲板风是指由自然界的天然风,和航母运动所共同作用产生的流过飞行甲板平面的风。按照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迎面风和逆风,二是侧风或横风。

首先是迎面风,舰载机在起飞过程中,通常会选取迎风方式起飞,这是因为迎风起飞时,由于飞机的相对速度逐渐增大,所以使得其收获的升力要大于顺风情况。迎风起飞也有利于飞机的方向稳定性与操作性。最重要的是迎风起飞既可以增加飞机离舰速度,也能够减少离舰下沉量。

图片

甲板逆风主要是指回收逆风,原因是它会在舰载机进行拦阻着舰作业时,减少对拦阻装置的能量吸收,以此降低拦阻装置的要求,特别25节的回收逆风,普遍被认为是最有利于航母回收飞机。这主要得益于其在飞机飞行性能、发动机响应、最大拦阻速度、最大着舰下降率、飞行员座舱视野、飞行员反应时间、LSO(着舰指挥官)反应时间等方面,为舰载机创造了最理想的着舰条件。

最麻烦的当属甲板侧风,对于舰载机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来说,侧风会引起飞机对中困难,导致飞行员修正难度和操纵负荷增加,此外较大的漂移也会造成较大的进近偏差。同时侧风还使得尾流加强并更加靠近舰尾,进而导致飞机的复飞概率,相比以往会有大幅增加。

图片

另外,相比左舷侧风,强烈的右舷侧风,会使得在降落区将看到舰岛消隐现象,同时甲板后方会产生明显的漩涡,于是就很容易让飞机迫近航母时发生漂移,从而增加飞行坠毁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拥有航母的各国海军来说,当回收侧风超过规定范围后,舰载机则不会进行拦阻着舰作业。

研究表明,航母飞行甲板上方及周围的空气流场较为复杂,而不稳定的流场,对着舰过程中的舰载机平衡和操稳性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直接危及飞行安全。所以使得舰载机在起降时便对母舰的甲板风提出了极高要求。辽宁渤海边舰载机训练基地的大型涵道风扇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图片

综上所述,涵道风扇实际上是用来人工创造复杂气流环境的辅助训练设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舰载机飞行员逐步适应不同风速、风向的甲板风作业环境,这对提升其操作技能,以及积累相关经验,可谓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