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意味着什么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2024年的尾声,民政部公布了一个明年的新举措。

据新华社报道,12月30日举行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消息,2025年将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除了完善制度规定外,鉴于社会救助正经历从单一的物质援助向“物质+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救助模式的转变,2025年民政部还将研究制定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政策措施,推动完善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产业帮扶等发展型政策举措。

收入多少才算是低收入人口?早在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就对不同收入群体给出具体划分标准,其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为低收入群体。

那么,到了2025年,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对于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意味着要针对低收入困难群体实施精准扶持,是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完善就业救助和弥补社会保障安全网的短板。

“对普通百姓而言,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将能有效缓解长期生活困苦的焦虑,并能在就业救助、产业帮扶等政策支持下逐步走出困苦的生活。”刘向东说道。

根据当前的划分标准,低收入人口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困难人员。

央视新闻援引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监测对象达到8059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7%。与此同时,今年以来,26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高了低保标准。

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各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刘向东预测,2025年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划定标准,从而有效摸清全国的低收入人群家底,精准地给予保障。

据了解,当前低收入人口主要的保障来源于医疗、教育、住房、服务类救助等方面。然而,刘向东认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也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收入水平。

时代周报记者翻阅《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当前居民收入水平等存在明显差距。

数据显示,2023年,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15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022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5055元。

“在此背景下,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在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同时,也需要究制定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产业帮扶,从而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刘向东说道。

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还提到,要持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推进研究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政策措施,推动完善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产业帮扶等发展型政策举措,提升基层社会救助能力,促进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等参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优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推进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切实帮助各类临时遇困人员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