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省第四届南药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有记者向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刘涛提问:“广东省政府办公厅2022年6月印发了《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示范区建设现在已经开展两年多了,目前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涛表示,广东启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建设效果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形成了良好的共识共为。广东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领导。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了打造中医医疗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国际化高地等“五大高地”,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医保政策机制、人才评聘激励机制、中药审评审批机制等“四大机制”的建设目标和任务。2023年、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均对示范区建设工作作出部署。遴选11个地市,开展“小切口、大变化”改革试点。其中,云浮市作为试点之一,赋予云浮市在“构建现代南药产业体系”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二是促进了部门间协调联动。省直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产业促进、人才评价、特色医保、中药制剂等政策措施,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改革新局面。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相关文件,布局“岭南中医药现代化及关键技术装备”等省重点研发专项;省人社厅等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完善全省中医药人才临床评价体系;省医保局加大医保政策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将临床需要、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制剂中成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省药监局持续开展“岭南名方”遴选,建立“岭南名方”品种库,促进医疗机构制剂向新药转化等等。
三是项目带动成效明显。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牵引,打造高水平中医医院群。实施“岭南中医药现代化”科研专项,支持中医优势病种防治、中药现代化、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等研究。建设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深化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创新中药研究。打造南药产业金字招牌,建设4个国家级和一批省级南药农业产业园,69个单位获评广东省中药材产业化基地,22个南药品种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四是制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刘涛指出,全省100%的地市和95%的县(市、区)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云浮、茂名两市还在市、县两级设置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心”。完善中医特色医保支付政策。遴选169种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并建立全省统一的分值库;遴选56个中医日间治疗病种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制定9个中医基层病种和6个家庭医生中医服务包在基层推广使用;出台“纳入医保基金单独支付范围,按照单独支付政策执行”等六方面政策,支持中药制剂“岭南名方”。
完善了中医药人才评聘机制,核准有承接能力且有意愿的高校、地市或高水平医院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取得中级职称后在基层工作满10年的专业人才可直接认定基层副高职称。刘涛介绍,职称评价改革以来,全省通过认定已有50人取得中医专业基层副高职称;中医药专业申报高级职称人数为7199名,通过人数为4123名,中医药专业通过率比整体通过率高出3.6个百分点。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
建立“岭南名方”品种库,探索“名医-名方-名药”中药创新发展新路径,促进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提升及新药转化。落实“港澳药械通”政策,27种境外中药获批进入内地临床应用。允许港澳外用中成药人用证据替代临床试验资料用于上市注册,15个港澳外用中成药获批内地注册上市。首创“港澳持有+大湾区内地生产”模式,目前港澳2个药品已跨境在大湾区内地生产。
文、图 | 记者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