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千亿级万亿级新赛道,广州开发区何以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今年是国家级经开区设立40周年,也是广州开发区成立40周年。

12月28日,广州开发区召开新征程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回顾总结40年发展历程,谋划展望高质量发展蓝图。

会前,广州开发区举行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竣工投试产活动,160个项目签约投产,投资总额约1577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1837亿元。

40年前,广州开发区以一片蕉林滩涂为起点,开启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时代征程,以“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精神,成长为经济大区、制造大区、创新大区,谱写了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创新创业的时代篇章。

当前,面对日益复杂的严峻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势所趋,广州开发区以“二次创业”的崭新姿态勇立潮头,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示范样本。

四十年风华正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州开发区何以二次创业,再次向上突围?

图片

广州开发区“开拓者”雕塑。李剑锋 摄

01

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大投资引领大发展。

有效投资,尤其是着眼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投资,以及谋篇布局于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只具有短期的投资拉动经济之效,更有促进产业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效应。

在建区40周年之际,广州开发区以一场“重量级”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竣工投试产活动,为全年经济攻坚打好“冲刺”战,也为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抢先“开局”,更成为40年来一路勇立潮头、奋斗拼搏的缩影。

如果说建区伊始,基础设施是投资建设的重中之重,发展“三来一补”产业是当时的战略重心;如今,当广州开发区成长为全国TOP3工业百强区,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需求,重点布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的高能级投资项目,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则是新的使命所在。

本次参与签约竣工投试产的160个重大项目,120个属于竣工投试产,40个为签约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竣工投试产项目中,产业项目投资合计占到7成左右。

今天的有效投资,相当于未来的增长新动能。这些重大项目在拉动短期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还将为未来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增产值。本轮竣工试投产的120个项目,投资额与预计产值双双超千亿元,势必为广州开发区新一年发展带来更为坚实的支撑。

与重大项目不断涌现相比,更受关注的是,在这些项目中,出现了诸多“第一”、“首个”、“顶尖”的标签,或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零”的突破,或居于全国乃至全球行业顶尖水平,或是外资企业在内地的新变局,无不体现了项目含金量之高、竞争力之强。

本次竣工试投产的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总投资高达162.5亿元,预计新增月产能4万片晶圆。这是广州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产能最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

当天投产的广汽本田新能源车产能扩大建设项目、百亿级孚能电池项目联袂而至,成为广州打造万亿级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一环,也让广州开发区在新兴产业竞逐战中再次抢得先机。 

图片

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粤芯三期项目。李剑锋 摄

本次新签约的广汽飞行汽车项目,是继今年10月全球首个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小鹏汇天落户之后,广州开发区拿下的又一个低空经济重点项目,再次巩固广州开发区打造“天空之城”的底气和实力。

广汽飞行汽车项目何以落户广州开发区?对此,广汽高域创始人苏庆鹏表示,“广州开发区有着很好的低空产业发展氛围,未来我们将在eVTOL研发制造销售业务基础上,逐步构建‘智造+运营’的立体交通出行生态网络,推动广州开发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商业航天领域,中科星睿作为国内领先的遥感卫星系统全链条解决方案提供商,意向在广州开发区落地建设卫星智能制造产线;广州建筑集团围绕其位于广州开发区西基工业区的金博产业园区,计划争取引入多家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链主企业,打造立足广州、引领大湾区的航空航天园区,泰胜风能航天项目及相关商业航天领军企业方也意向落地,打造大型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产业基地。

图片

广州开发区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竣工投试产活动现场。

此外,在大会现场,由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生产的190辆氢燃料电池冷藏车交付使用,该公司是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本次交付也是目前国内4.5吨氢燃料电池冷藏车单一批次最大的交付项目。

从集成电路到生物医药,从低空经济到商业航天,从新能源汽车到动力电池、氢能……重点项目的纷至沓来,恰是广州开发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主动抢滩千亿级万亿级新赛道的缩影。

可以说,一个个重大项目,勾勒出广州开发区培育新兴产业的图谱;一个个千亿级万亿级产业的崛起,燃起广州开发区“二次创业”的热情和奋斗动力。

02

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开发区含“新”量几何?

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名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顶层设计引领未来,国家对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决定了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力的方向,以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业,正在成为各大城市争相逐鹿的千亿级万亿级新赛道。

无论是低空经济还是人工智能,抑或与新一轮科技革命息息相关的新能源、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领域,广州开发区都已形成领跑优势。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国家发改委日前设立低空经济司,更将这一产业推上时代风口。而早在2023年,广州开发区就诞生了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证,而今年10月,全国首个飞行汽车生产基地小鹏汇天同样落户于此。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透露,“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正式动工,这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我们预计在2026年的年初能够筹建成功”。

图片

广州开发区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竣工投试产活动现场。

以小鹏汇天为代表,广州开发区不仅已集聚50多家低空经济领域企业,涵盖从研发设计与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和集成、应用与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而且创下了诸多全国乃至全球“第一”:从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到全国首个国家级无人机器件检测中心,再到全国首个全国消费级适航审定中心、全国首个全空间全要素无人体系超级示范应用场景……

与低空经济一道“高飞”的,还有人工智能。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既能通达大模型、算力算法等带动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更能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生命科学、城市治理等千行万业,经济效应早已超出产业本身。

正因为这一点,我国已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行动。人工智能成为与低空经济齐头并进的万亿级大产业。在这方面,广州开发区已经初具规模,部分产业形成了领跑优势。

会上,投资5.6亿元的明珞数字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全球总部项目,将建设国内首家汽车产线、设备(工业机器人)、元器件测评中心。专注于新型智能算力运用服务的图灵新智算则主要建设生成式AI产业工厂,基于自研技术为国内头部大模型厂商供应算力。

今年10月底,来自广州开发区的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同月,以“黄埔1号”命名的智算集群建设开工建设,这是着眼于人工智能的算力“新基建”,旨在面向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提供算力服务。

可见,从硬件到软件,从智能制造到大模型,从自动驾驶到工业机器人,广州开发区都已有广泛布局,集聚各类人工智能企业超过700家,相关规上企业超过550家。

这背后得益于其集制造业、数字经济为一体的深厚底蕴,既有先进制造的硬核实力,又不乏数智技术的底层支撑,在人工智能领域可谓“软硬双强”。

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两大热门赛道的强势突围,是近年来广州开发区持续打造制造强区、创新强区的体现。

当前,广州开发区正在形成汽车、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5大千亿级和高端装备、生物技术、集成电路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低空经济、氢能与储能、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新赛道”产业,建起“四梁八柱”新兴产业框架,“万亿制造”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广州开发区新兴产业的突破,为的不只是自身,对于广州“二次创业”有着积极意义。

从总量上看,广州开发区以占广州市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近40%的工业产值和14%的GDP;从结构上看,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已超过50%,是广州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的主战场。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柱产业稳中有进,新兴产业集聚成势,未来产业攀高成势,站在40周年的历史节点,广州开发区继续向“新”而行。

图片

四十峥嵘广州开发区 荒滩“长”出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李剑锋 摄

03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广州开发区含“科”量几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无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都是根本支撑。但科技创新不会凭空而来,有赖于大院大所大装置、高新技术企业、高能级创新平台等战略科技力量的汇聚整合。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4年全球科技创新集群排行,深圳-香港-广州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五年蝉联全球第二。

随后,自然杂志发布2024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在全球领先科研城市及都市圈中,广州跃升至全球第八位,相比2018年大幅提升8位。

全球科技创新集群与全球科研城市,一个聚焦于科技产业创新,一个侧重于基础研究,广州在两项榜单中双双名列前茅的背后,正是以广州开发区为代表的科创强区带来的强劲支撑。

许多人对广州开发区的印象,还停留于制造大区的层面,一个区贡献了全市40%以上的工业产值;事实上,广州开发区也是广州不折不扣的科技创新第一大区,更是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之一。

图片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李剑锋 摄

据媒体统计,广州开发区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高层次人才总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年度PCT专利申请量、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科技服务业营收等13项核心科技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其中,广州开发区研发投入强度达6.65%,远超全市及全省平均水平,达到国际发达城市水准。研发强度,衡量的是研发投入与GDP之比,既折射了一个地方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也是科技策源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的体现。

创新强度的节节攀升,不无科技领军企业带来的贡献,也与科研院所、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持续汇聚不无关系。数据显示,广州开发区已集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5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62家,形成了庞大的科创军团。

在各层次创新力量中,以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大国重器”的布局,更能体现一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近年来,广州重点构建了“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其中,第一个“2”代表的“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第二个“2”之一的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及“N”中的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平台,都落子在广州开发区。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中,粤港澳大湾区是仅有的三个集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一体的区域之一,而广州既是我国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也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在大湾区科创“双中心”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

作为“湾顶明珠”,广州开发区在以“万亿制造”支撑起广州乃至大湾区的世界级制造基地的同时,还以科技创新助力广州和大湾区参与国际科技产业竞争,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新赛道。

04

一路向“新”,这是40年来广州开发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之一。

这里的“新”,既是持续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之新,也是汹涌澎湃的创新创业之新,更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之新。

正如广州开发区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大会所总结的,“改革是广州开发区的精神内核,开放是广州开发区的底色基调,创新是广州开发区的鲜明特质”。

图片

四十峥嵘 创领未来——新征程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李剑锋 摄

在深化改革创新方面,广州开发区敢饮“头啖汤”,开创多个“全国首次”;敢闯“无人区”,缔造多个“全国领先”;争当“排头兵”,擦亮多个“首创品牌”。

无论是首创土地使用权出让、率先探索行政区与功能区融合体制,还是打造全国首个区级营商环境改革局、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示范区……广州开发区以无数个“第一”、“首创”诠释了改革创新的成色。

在创新创业方面,40年来,无数海内外龙头企业远赴重洋在此落户,无数本土企业从这里起步与开发区共成长,无数中小企业以此为起点开启赶超之路……广州开发区因此获评联合国“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被企业点赞“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1992年落户的安利,在30多年时间里,连续10次增资扩建,在广州开发区打造了海外最大的生产基地,而最近一次的大动作就在本月,将最具增长潜力的细胞抗衰产品线落户在了开发区。

从广州成长出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自2016年以来就扎根于开发区,2020年建设造车新工厂,2024年10月又打造了飞行汽车工厂。

对此,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开发区在过去的40年拥有一段非常光荣的历程,我们期待在下一个十年,小鹏汽车能够和广州开发区一起走向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40年来,广州开发区完成从工业园区向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的蜕变,从传统的工业大区向着先进制造强区、创新强区迈进。

无论是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能级创新平台,还是创新强度、专利成果和尖端制造产品,广州开发区都已走在全国前列。当“万亿制造”渐成雏形,向着更高处攀登,勇闯科技无人区,剑指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就成了新的追求。

今年初,广州开发区发布全国首个全面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政策,设立全省首个颠覆性技术创新园,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图片

2024年广州国际灯光节广州开发区分会场点亮“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璀璨灯光。 李剑锋 摄

四十峥嵘,创领未来。40年来,广州开发区因改革而兴,因创新而强,人均GDP接近36万元,工业产值连续3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前三名,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5年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生动实践和精彩缩影。

站在40周年的历史性节点,外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处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以创新为引领,勇当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示范标兵,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勇担拼经济、稳增长的中坚骨干,正是广州开发区新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