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里三个“总统”,韩国真正的混乱才刚刚开始

全文4074字,阅读约需12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韩国代总统韩德洙在国会上通过弹劾案,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位被弹劾的代总统。

02由于韩德洙拒绝任命国会选出的3名宪法法院法官,在野党对其发起弹劾,最终导致其被停职。

03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接任代总统,面临在野党设置的弹劾红线。

04然而,韩国朝野双方在司法问题上纠缠,导致政治体制内生性顽疾,进一步恶化政治生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民智评论


图片

    作者:刘怡德,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标题:《半个月里三个“总统”,韩国的朝野恶斗何日告终》






(正文约4200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根据韩联社12月27日报道,针对韩国代总统韩德洙的弹劾案在国会上获得通过,这是韩国宪政史上首度通过代总统弹劾案。在表决前,朝野各方对弹劾案的通过门槛展开拉锯。在野党认为,韩德洙只是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应按照总理的弹劾标准(即150票以上赞成)执行表决;执政党认为,韩德洙毕竟是代总统,应按照总统的弹劾标准(即200票以上赞成)执行表决。最终,国会议长禹元植裁示弹劾案依照总理弹劾标准进行表决,该案件最终以192票赞成的结果获得通过。在弹劾案获得表决通过后,韩德洙立即发表讲话称将尊重国会决定,根据相关法律停止执行代总统职务,等待宪法法院裁决。依照有关规定,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于弹劾案生效后当即接任代总统。


自12月14日尹锡悦遭弹劾停职后,代总统韩德洙仅过了一把两周的“总统瘾”,随即被弹劾下台。在半个月的时间里,韩国的总统大权先后被尹锡悦、韩德洙、崔相穆三人执掌,回顾韩国七十余年的宪政史,如此混乱的场面可谓“史无前例”(注:1960年“四一九运动”爆发后,韩国首任总统李承晚下台。此后近四个月里,韩国先后经历四任代总统,但像本次在两周内“连换三人”的场景却十分罕见)。尹锡悦的“12·3紧急戒严事态”似乎打开了韩国政坛的“潘多拉魔盒”,将韩国的朝野恶斗推向全新高潮。套用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名言,尹锡悦的停职不是“结束的开始”(The Beginning of the End),而是“开始的结束”(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图片



短命的代总统韩德洙


韩德洙是韩国政坛的传奇人物,被视作韩国技术官僚群体的“领军者”。作为一名无党籍公职文官,他以“中立、专业、理性”而驰名韩国政坛,其从政经历遍及韩国保守派和进步派政府。在金泳三执政时期,韩德洙就已担任总统府高级秘书官,负责工商、外资和经贸谈判领域。金大中执政时期,韩德洙出任通商交涉本部长,还曾任总统府政策企划首席秘书官,任内竭力推动《韩美自由贸易协定》,还高效处理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韩举行峰会的相关事务。卢武铉执政时期,他先后出任副总理兼财政经济部部长和国务总理,首度“拜相”。李明博执政时期,他被任命为韩国驻美大使,大力推动韩美自由贸易关系,促进韩美经济合作和产业互利,被誉为“韩美自由贸易的传道士”。尹锡悦就任总统后,由于在国会面临着“朝小野大”的困局(注:韩国总理由总统向国会提名,国会批准任命。由于韩国执政党为国会少数党,尹锡悦必须提名一位能被韩国朝野共同接受的总理)韩德洙作为“四朝老臣”,先后服务于两届保守派政府和两届进步派政府,专业能力突出,政治色彩并不强烈,由此被国会多数党接受,成为韩国民主化后首位两度“拜相”的国务总理。


结合韩德洙的政治履历可知,这位在1970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韩国政府的“职业公务员”并不关心党同伐异的政党斗争,他长期深耕于经贸领域,对于宪政纠纷、司法恶斗既无兴趣,也无专长。“12·3紧急戒严事态”发生后,韩德洙立即公开指出本次戒严不符合《戒严法》中“国防部长或行政安全部长在发生戒严事由时,须通过国务总理向总统建议宣布戒严”的规定,他本人从未向总统提出过建议。在接受国会质询时,韩德洙也指出该会议举行后发出宣布戒严的文件上,并没有出席国务委员的签名,指出连宣布戒严合法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形式条件都不具备。可见,韩德洙不是谋划、参与“12·3紧急戒严事态”的“内乱元凶”,甚至连从犯都算不上。这样一位“政坛老好人”,为什么只做了短短两周的代总统就被弹劾下台了呢?


图片



围绕司法问题的恶斗


12月19日,韩德洙对在野党主推的《粮食管理法》《国会证词鉴定法》《国会法修正案》等6项法案行使了否决权,并表示“这是最优先考虑宪法精神和国家未来而做出的决定”。这是自2004年时任代总统高建行使否决权后,时隔20年来代总统再次行使否决权。在朝野对立如此严峻、在野党几乎占据国会绝对多数席位的境况下,韩德洙此举“颇具勇气”。在韩德洙行使否决权当日,共同民主党方面即表示,“这是最后的警告,不要越线”。共同民主党还表示,“如果代总统拒绝任命国会推荐的3名宪法法官或对《金建希特检法》及《内乱特检法》行使否决权,将成为弹劾的红线”。尽管在受到在野党的“弹劾威胁”后,韩德洙第一时间从专业角度公开表明了自己行使否决权的理由,如“《粮食管理法》一旦行使将造成供应过剩、造成巨大财政负担”“《国会证词鉴定法》从法律角度看很可能侵犯个人隐私,也容易泄露商业机密”等,但这些基于职业公务员理性考虑而说出的理由很快湮灭于韩国在野党“党同伐异”的怒火之中。


而韩国在野党弹劾韩德洙的直接动因在于韩德洙拒绝任命国会选出的3名宪法法院法官,触碰了在野党设置的“弹劾红线”。12月26日,韩国国会通过了3名宪法法院法官的任命案,其中2名由在野党推荐,1名由执政党推荐。根据韩国法律,宪法法院9名法官中至少7人出席、6人赞成才能确认弹劾、罢免总统。目前,韩国宪法法院仅有6名法官,尚未达到开庭标准。纵然宪法法院突破程序审理总统弹劾案,也必须让6名法官均同意弹劾方能真正罢免尹锡悦,条件不可谓不苛刻。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野阵营必须往宪法法院塞入3人,增加成功弹劾尹锡悦的胜算。


图片



为了保住政权,执政党肯定希望宪法法院“瘫痪”,无法在程序上启动对尹锡悦的弹劾审理,也力求弹劾案最终达不到最低通过标准。代行总统职能的韩德洙遂成为朝野恶斗的关键。一旦韩德洙行使法官任命权,往宪法法院塞入3名法官,尹锡悦的政治生命或将彻底走向终结,国民力量党政权也会真正被推到悬崖之边。因此,执政党阵营一再宣称,“现行宪政体制只允许代总统在总统缺位的情况下任命宪法法院法官,如今尹锡悦仍保留总统头衔,仅被停职而已,代总统无权履行法官任命权”。在野党则反唇相讥,以朴槿惠被弹劾期间,代总统黄教安任命宪法法院法官为例,声称代总统遵循国会的决定,任命宪法法院法官“没有任何法律阻碍”,并称“总统的法官任命权只是形式上的权力,不能否决国会通过的人事案”。在朝野恶斗之下,韩德洙只得表示,“兹事体大,唯有执政党和在野党达成协议后,方能行使任命权”。这样的表态直接惹恼了在野党,于是就有了韩德洙被弹劾停职一事。


为何朝野双方在司法问题上如此纠缠,不惜以弹劾代总统这样的极端形式来宣示立场、震慑对手呢?原因在于,在野党同样面临着司法审理的“生死竞速”。早先,在野阵营领袖李在明被指控违反《选举法》,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执行。根据韩国法律规定,李在明若在终审仍被判处有罪,将失去国会议员资格,并在未来十年内不得竞选公职,无疑扼杀了其政治生命。所以,在野党阵营必须尽全力推动尹锡悦弹劾案快速审议且成功通过,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新一届总统大选,将李在明推到总统大位之上,否则,如今的一切谋划都是“黄粱一梦”。而执政党必须力保政权,拖延弹劾案的审理进度,防止让在野党成功“摘桃子”。在朝野各方的“司法竞速赛”下,中立的职业老文官韩德洙自然成为朝野政争的牺牲品,这样一番“维护大局”的苦心,最终还是为自己敲响了政治生命基本结束的丧钟。


图片

▲ 韩国在野党党魁李在明



新的代体制又能走多久


韩德洙被弹劾后,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部长崔相穆(无党籍)依序接棒,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位“代行的代行”,也是韩国史上首位“双重代行”——既代行总统职权,也代行总理职权。崔相穆在韩德洙弹劾案表决前夕就曾公开表示,“针对代总统的弹劾是针对国务会议(即韩国内阁)的弹劾”,他呼吁在野党暂缓弹劾,“这是对国政运营的强力挑战,将加剧当前不稳定局势”。在弹劾已成定局后,崔相穆公开表示,将竭力维护国政稳定,不使国家走向更为混乱的境地。崔相穆上任后两天,即发生“12·27济州航空空难”,目前韩国政府正在紧急救援,崔相穆也于空难发生后第一时间到场督导。空难的发生预计会暂缓在野党咄咄逼人的“弹劾威胁”,崔相穆的代行政权预计会进入一段平稳期。但是,一旦空难事故基本处置完毕,在野党又会将任命宪法法官的难题抛给崔相穆。如果崔相穆的应对策略不能让在野党满意,可能又难逃弹劾的厄运。


当前,国务会议的法定委员长(总统)和副委员长(总理)均被弹劾停职,又有多名内阁成员因涉嫌“内乱罪”被停职调查。若崔相穆被弹劾之后,国会再弹劾4名内阁成员,国务会议将因未达到法定人数而无法运作,届时韩国政府将处于“停摆状态”。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将对韩国的国政运行、内部治理和国家形象产生毁灭性打击。


图片

▲ 现任韩国代总统崔相穆


韩德洙被弹劾已成“敲山震虎”。半个多月来的局势发展已经表明,在野党的目的就是想尽快终结现行政权,提前举行总统大选。韩德洙、崔相穆等中立文官希望“缓和朝野”“居中调和”的做派注定“两头不讨好”。如今摆在韩国执政团队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其一,认清自己“看守政府”的定位,执行由在野党控制的国会通过的决议,“上班打卡”般地履职到最终弹劾结果出炉的一天;其二,继续复制韩德洙的“调和”操作,顶着弹劾压力“自主履职”,但极大概率被在野党再度弹劾,直至政府彻底瘫痪。


“后戒严时期”的朝野乱象表明,韩国朝野双方已经完全丧失互信基础,政党沟通、府院协商、政治妥协等机制完全失灵。国会已经完全沦为在野党发泄情绪、要挟政府的工具,本就疲弱的代行体制也无力在宪法框架内制衡势大的国会。一般研究认为,韩国总统制存在“帝王总统”的痼疾,总统权力之大难以约束制衡。而本次韩国的朝野乱象表明,当总统被“打趴”后,一个本应发挥调和鼎鼐、沟通协商功能的国会却成为屡屡以弹劾要挟政府的“利维坦”。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韩国政治体制的内生性顽疾。一个在先天上就存在“权力制约失序、失衡”隐患的三权分立体制,面临着韩国七十多年来最极端的政党恶斗,俨然失去了发挥良政善治的能力,成为继续恶化政治生态、瘫痪国政运营的制度性依赖。


图片



参考资料

[1] 韩联社,《韩国国会表决通过代总统韩悳洙弹劾案》,2024年12月27日,https://cn.yna.co.kr/view/ACK20241227003900881?section=politics/index


[2] 韩联社,《韩国代总统崔相穆向政府各部门下达紧急指示》,2024年12月27日,https://cn.yna.co.kr/view/ACK20241227004000881?section=politics/index


[3] 每日经济报,《代总统韩悳洙拒绝任命宪法法院3名法官,国会发起弹劾》,2024年12月27日,https://www.mk.co.kr/cn/politics/11205146


[4] 东亚日报,《韩德洙不顾在野党弹劾警告,对6项法案行使否决权》,2024年12月20日,https://www.donga.com/cn/article/all/20241220/5359861/1


[5] 朝鲜日报,《한동훈·한덕수·용산 동반 사퇴…‘참패 내홍’ 선제 차단에도 대혼돈》,2024年12月4日,https://www.hani.co.kr/arti/politics/election/1136261.html



作者简介:

刘怡德,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生,研习兴趣为外交政策分析、比较政治、政党和选举政治。



编务:曾玉婷

责编:王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