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亮眼财报背后的转型挑战与增长机遇

AI划重点 · 全文约2405字,阅读需7分钟

1.美团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收入同比增长22.4%,达到936亿元,经营溢利同比增长307.5%,达到137亿元。

2.然而,尽管财报表现亮眼,美团股价连续下跌,引发市场对增长点的担忧。

3.为应对市场变化,美团正深度扎根行业供应链,拓展新商业业态,如即时零售、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

4.其中,美团闪购业务在下沉市场取得明显增长,非食品类增长更快。

5.另一方面,美团新业务仍处亏损状态,第三季度亏损10.26亿元,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达50.97亿元。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美团资料图


美团亮眼财报背后的转型挑战与增长机遇


王琳



美团近期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再次展现了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在过去一个季度内,除了新业务依旧亏损外,其余指标均继续增长,活跃商家和新交易用户的数量也创下新高。


然而,这份亮眼的财报却未能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引发了股价的连续下跌。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美团正深度扎根于行业供应链中,不仅致力于反哺商家、一起构建更健康完整的生态,拓展新的商业业态,还积极寻求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以期找到新的增长点,但这些计划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美团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外卖单量或迎来增长上限


美团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美团实现收入936亿元,同比增长22.4%,经营溢利达到137亿元,同比增长307.5%。经调整EBITDA及经调整溢利净额分别为145亿元及128亿元,同比增长134.8%及124%。


业绩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核心本地商业的收入增长,该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20.2%,占总收入74%;实现经营溢利146亿元,同比增长44.4%,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至21%。


其中,配送服务收入增长主要由于实时配送交易笔数增加以及在收入中扣除的补贴减少,今年第三季度,美团即时配送交易70.77亿笔,同比增长了14.5%。此外,美团闪购继续引领实时零售的快速发展,用户数及交易频次均实现双位数的同比增长,到店酒旅业务也录得强劲增长,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50%。


从美团过往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出,作为美团核心本地收入的核心业务,即时配送的交易笔数增速正在下降,近五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6.4%、16.3%、41.6%、14%、23.9%,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速是14.2%。


美团官方给出的第四季度指引显示,第四季度的外卖增速可能会回落到10%左右,原因是11月下旬以前温度较暖影响了北方市场外卖单量,但最终情况还要看12月表现。摩根大通也预计,四季度美团即时配送收入同比增速将略低于第三季度。


美团的管理层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取得即时配送行业的领先地位后,本地生活服务也开始衍生出餐饮之外的更多商业形态,以享受其原有的规模效应。


即时零售成为美团当下的重要词汇。“我们认为快速消费品是一个具有高潜力的领域,在过去几年中,线上零售已经显著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转变了整个零售行业。消费者相信几乎所有商品都可以在30分钟内送达。”美团管理层在第三季度财报业绩会上表示,长期来看,线上零售将占据总经济的10%以上,因此,美团将继续扩大供应链,特别是在低线市场。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业绩会中提到,目前美团闪购业务在下沉市场取得明显增长,闪购业务中生鲜和食品相关品类的交易频次持续增长,但非食品类增长更快,比如七夕及中秋节期间鲜花及白酒,夏季的冰镇啤酒等。同时,夜间订单的占比有所提升,下沉市场的增长持续好于整体市场。


“自今年年初以来,我们不断地适应当前的消费趋势,更好地满足商家的需求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管理层表示,尽管当前的消费市场、消费环境还不景气,但是长期看来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要维持健康增长,与相关方一起构建健康的生态,这个是我们当前的重点。


  

新业务的不确定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拓展新业态、开拓下沉市场之外,美团也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第三季度,美团新业务实现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领先于核心本地商业,美团在财报中表示,新业务收入增长主要由于商品零售业务的收入增长。与收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业务至今仍然处于亏损中,第三季度亏损10.26亿元,前三季度亏损额累计达到50.97亿元。


据了解,美团新业务包括美团优选、小象超市、快驴、共享电/单车、充电宝以及小额信贷等等。


美团在财报中表示,由于效率提升和健康增长,除了美团优选外的其他新业务作为一个整体在第三季度实现了盈利。也就是说,美团优选是新业务亏损的根源。


美团优选作为美团旗下的社区电商业务,采取了“预购+自提”的模式,专注社区生鲜。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美团优选的亏损在新业务整体亏损中的占比很大,主要是因为宏观方面的不利因素和线下消费的恢复,导致其增速放缓,美团优选虽然处于减亏路径上,但改善幅度将进一步缩小,此外,第四季度,共享单车和充电宝业务受季节性影响盈利性也将有所下滑。


在境外及海外市场,美团2023年已经登陆香港市场,根据香港的数据提供商Measurable AI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美团旗下的国际平台Keeta应用程序在订单量方面位居市场第一,在商品交易总额(GMV)方面排名第二。


今年10月,美团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也推出了Keeta。据管理层透露,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的扩张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仅在首都地区进行运营,计划未来扩展到更多城市,但会谨慎行事,确保每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并获得当地文化和监管的支持。


“国际扩是我们未来十年的重要策略,”美团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会保持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海外发展的机遇,并耐心观察每个市场的最佳时机。


摩根大通在研报中认为,第三季度新业务的营业损失环比收窄,表明美团优选及其他业务进展稳健,虽然预计这些业务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改善,但美团近期进军沙特阿拉伯外卖市场将给第四季度和2025年带来更多的亏损,这可能会限制新业务整体的减空间。



转型进入关键期


各种迹象显示,美团正在处于转型的关键期。


为了应对企业的转型,美团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持续的“变阵”。今年2月,美团创始人王兴通过内部信宣布,对到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美团平台、基础研发等进行整合,共同向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汇报。


“当前,内部、外部充满各种挑战,但与此同时,这也是公司进一步成长的机会。”王兴表示。这是美团自2021年宣布“零售+科技”新战略后的首次架构调整,主要对核心本地商业相关业务进行整合。


据公开报道,王莆中出生于1984年,曾任美团到家事业群负责人,是目前美团S-team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不仅如此,去年9月晋升为美团副总裁的多位业务负责人中,还有多位为85后。


12月4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发布内部邮件,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此次调整后,技术研发将更好支撑业务发展,进一步强化本地商业板块协同效应。邮件中也显示,此次调整是为了更好地践行“零售+科技”战略,持续夯实技术基础,抓住新技术机遇,不断升级组织能力。


在外卖业务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美团的转型几乎是必经之路,并且至关重要,但最终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