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席卷|请回答2024

全文2175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年,AI应用落地元年,各种AI应用深入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如生成式AI在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内容创作方面取得突破。

02以大模型为核心的AI革命对人类的影响是跃迁性的,AI正在融入社会结构,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03然而,AI仍存在技术应用、商业变现和安全伦理等方面的待解之题,如语言模型的局限性、商业化尚未大规模爆发以及安全伦理问题。

04为此,人类应学会驾驭AI,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人机互补,而非担心工作机会被取代。

05同时,人类具有AI所不具备的独特技能,如复杂情感理解、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

一切刚刚开始。

张弘一  杨肖若
出品商业秀


2024年,一个被人类历史铭记的年份,AI应用落地元年的大幕拉开。各种各样的AI应用如火如荼,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生成式AI在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内容创作方面有了突破。AI助手在各行各业的支持,也更智能。

同时,这些应用又把搜集和分析得到的海量数据,用于更进一步的训练,帮助我们创造出更高效精准的产品。

毋庸置疑,以大模型为核心的AI革命,是一场类似电力革命的存在,它对人类的影响是跃迁性的。而在人类和AI循环流动当中,人类和AI的关系这么近,又那么远。但毫无疑问,AI正在融入我们的社会结构,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5年,也将会用迎来大模型落地爆发,它带来的商业价值也将超乎想象。未来,人类和AI的关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命运。

这一年,「商业秀」也在不断记录着这个变化的时代,记录AI的发展进程。岁末年初,我们来总结探讨如何与 AI 共处,以及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同时我们也会加入一些产品应用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一起看看 AI 如今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我们自身该如何迎接 AI、与它共存发展。 

首先,让我们回顾这一年出现的那些惊艳的大模型产品。不得不提的,就是 ChatGPT,自它诞生以来,每一次进化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对 AI 的关注和研究热潮。今年,ChatGPT 推出的 GPT-4o 模型实现了语音和视觉的结合,能够接受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输入。

不过,即便像 ChatGPT 这样的顶尖模型,也存在模糊、误解和回答不准确的情况,大家对它以及其他大模型的进化期待,都集中在使生成文本在逻辑、连贯性上更接近人类思维和表达水平上。

有数据显示,ChatGPT 4.0 版本在对话理解任务上的准确性相比 3.5 版本提升了约 87%,但仍有提升空间。 

其次是 Sora,自今年 2月 16 首次发布后,它将文字直接转化为视频的能力惊艳众人。当然,人们对它的期待不止于此,更希望它生成视频的质量能更高,接近甚至超越专业视频制作水平,并且加强与其他音频、文本等模态的融合。 

除了国外的模型产品,国内主要有豆包、Kimi、文心一言、混元、Qwen 等等,这里就不详细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一览弘观」之前的视频。 这些产品应用的爆发,离不开背后重要公司的重大技术突破。

比如OpenAI 年初推出了 o1 推理模型,到 12 月又推出了o3模型,这些模型让聊天机器人、写作助手等软件变得更聪明、回答更准确。谷歌的 Gemini 2.0 比之前的版本快了两倍。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其生产的 GPU 就像给 AI 准备的超级发动机,助力提升 AI 训练和运行速度,正是因为有了更快的硬件支持,才有了更好的 AI 应用。 此外,2024 年还有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开源 AI,这使得 AI 开发更加多元化,开发者和企业有了更多选择。 

梳理完重要的大模型产品以及公司后,我们来看看目前 AI 还存在哪些待解之题,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技术应用,二是商业变现,三是安全伦理。 

在技术应用层面,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早期。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模型性能,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语言模型在复杂的语义理解、逻辑推理和上下文长期依赖等方面,可能出现错误或不准确的情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幻觉”。而且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能源,成本高昂。 

在商业变现层面,由于产品和技术的局限性,AI 的商业化尚未迎来大规模爆发。「商业秀」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决策者担心 AI 系统在关键业务决策中给出不准确的建议,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且 AI 技术在某些复杂业务场景下的适配性不佳,难以确定投资回报率,尤其是在传统制造业中,将 AI 融入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环节,需要克服诸多技术和管理难题。

在过去一年「商业秀」的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多数企业认为很难准确衡量 AI 产品或服务为其带来的具体价值,定价也较为困难。 

在安全伦理问题上,AI 系统中用户的大量数据被大规模收集和使用,攻击手段也更加 AI 化,风险更高。伦理层面,AI 的决策过程和行为结果引发了一系列讨论,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在面临不可避免的碰撞时,应优先保护车内乘客还是行人,以及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虚假、诈骗、误导性信息等问题。 

关于人类与 AI 的关系,虽然有人担心人类的工作机会会被 AI 取代,但我们更应该探索如何与 AI 更好地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人机互补。我更赞成 AI 的本质就是一个工具,而不是对人类构成威胁,我们应该要学会驾驭它,掌握与之协作的能力,让 AI帮助我们 做初级工作,我们则可以专注于深度分析和战略决策等层面。 

AI 时代已经来临,但一切才刚刚开始。除了拥抱时代,我们也要看到人类具有 AI 所不具备的独特技能。

比如复杂情感理解和共情能力,如果你在线上做 AI 心理测试和咨询,那只是冷冰冰的体验,而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面对面交流的那种情感连接,是 AI所 无法取代的。

还有创造力,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情感,这是基于人类共同生活经历的价值观共鸣,AI 虽能模拟情感表达,但难以真正理解情感的内涵。

以及,人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更需要去甄别和判断信息,像新闻调查记者、医护人员等工种背后的伦理权衡和人文关怀,都是 AI 的冰冷算法难以企及的。 

一言以蔽之,不管 AI 如何发展,它始终无法掌握人类追求意义感和向内探索的能力。 「完」


互动与联系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每月会在留言点赞前三名的评论中选出3位,送出神秘礼物。

@新媒体制作与运营:林晓;

   图文校对与视频后期:耿琪琪

@文章开白、投稿合作

@对图文有异议或有更多线索爆料

   请联系:Yimuchuanmei2022@163.com



更多商业报道

《独家|“定位之父”里斯:“BAT”里出问题的,都没学好定位理论》

图片

《阿里留给盒马的时间不多了》

图片

裸辞的年轻人,困在“数字游民”里》

图片


商业·生活·新知】@一览弘观


【数智·科技·价值】@数智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