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冬天的威海,就彻底重塑了我对大海的认知。不是只有沙滩海浪才是绝配,海与雪也会诞生极致的浪漫。后来,我又去了青岛,开始等待那里的雪。据说雪后,青岛就成了童话世界。
01
暴风雪,水晶天
威海雪后的梦幻世界
通常,威海在11月末就会迎来初雪。此前,我留意到天气预报说会有连续3天的降雪,于是毫不犹豫从济南出发前往威海。但因为雪太大,导致我乘坐的高铁延误了一个多小时。从下午等到天黑,当我走出高铁站,地面已经堆满厚厚的积雪,路灯下雪花漫天飞舞,由于延误产生的阴郁情绪一扫而空,我觉得这次一定能拍到心仪的画面。
第二天是小雪。这样的天气走向其实很方便拍摄。一夜暴雪后外面的积雪有了一定的厚度,已经可以达到拍摄需要的效果,此时如果持续暴雪天气,一方面起飞无人机非常危险,另一方面海边的降雪通常都伴随大风,对摄影师来说也是一种折磨,而小雪天气就减轻了这些苦恼。
第一个拍摄地是海边的一战劳工纪念馆。天空还在飘雪,我起飞无人机,高空俯瞰的视角下,纪念馆呈现出十字架的样子,上面覆满雪,银白色的,庄重肃穆。于这片海天之间,这座建筑如历史的守望者,十字之形就像永恒的铭记,令人动容。
威海的海源公园紧挨着一战劳工纪念馆,这附近停靠着很多渔船,每艘船上都有厚厚的积雪。但海风太大,无人机只要稍微增加一些高度,镜头就会被雪完全糊住,拍不出大一点的景别,致使我错过了这片渔船群。
因为持续降雪,户外温度较低,天空整体比较阴沉,视觉上海水是深蓝色。每一次起飞前,我都需要将无人机悬停预热2分钟左右,以保证电池可以在低温环境下保持良好状态。但还是要尽可能不飞太高或者太远,因为越靠近海边风越大,雪花聚在高速运行的无人机上会迅速融化然后凝聚成水珠,附着在镜头前影响成像。加上气温基本处在零下,水珠很容易结冰。所以每飞10分钟左右,我就必须让无人机返航,用干纸巾吸掉机身上的水珠,然后再次起飞。此外,无人机的备用电池,我也全部塞在衣服内胆里,以保证电池温度不至于过低。
纪念馆的拍摄结束后,我继续前往下一个计划好的点位。雪天车辆和行人都非常少,安全起见,我徒步2公里来到半月湾海滩。这是威海的一个经典拍摄机位。但是这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不是海,而是海滩后面被大雪覆盖的群山,山的前面还有一座小小的水库,可以作为我预设的场景构图中很好的点缀。
拍着拍着,明媚的光线居然穿透厚厚的云层,太阳显露出来了——是暴雪后的水晶天!我一面感叹自己的运气,一面尝试用无人机的长焦继续探索。摄像画面告诉我,远处的山还在降雪,山顶有座寺庙,天山一色,全然一幅水墨中国画。
随着天气的好转,我继续推进拍摄计划,终于,紧赶慢赶在下午3点左右到达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也就是威海非常出名的“火炬八街”对面的海滩。海滩上的积雪被冲刷出一道曲线,像一道缺口,每当海浪涌上来时,雪与海就会有短暂的重合,而在这缺口下面就是金黄色的沙滩。航拍视角下的画面宁静温馨,仿佛有治愈人心的疗效。
我使用DJIMavic3(大疆御3)的7倍长焦镜头进行拍摄,通过对场景的压缩,突出雪海岸的线条。而此时,湛蓝的天空加之阳光反射,海水呈现出淡淡的蓝,我将无人机朝着阳光的方向再偏移一些角度,又得到了闪闪发光的海面。这一场景也成为这次拍摄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除了绝美的海岸,我还被沙滩上的游乐场深深吸引。旋转木马上盖着一层厚厚的雪,但顶部是彩色的,像一朵傲寒盛开的花。金海湾栈桥伸入海里,巨大的海浪碰撞在栈桥上,激起高高的浪花,从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来看,十分壮观。在威海,还有一些地方比较出片,如日落古堡,一座用石头搭建起来的海边城堡,以及天鹅湖、布鲁维斯号……但它们离市区都很远,下雪天交通不便,很遗憾我没有太多时间去拍摄,只能等待下一次降雪。
02
蓝冻冰海
与无人机一起等青岛的大雪
领略完威海的雪景后,我马不停蹄地来到青岛胶州湾。在这里,我拍到了更为震撼的“冻海”景观。“冻海”,顾名思义是指被冰冻的海浪。它的形成并不复杂,通常出现在0℃以下的极低气温环境。当海浪越过海岸,由于海浪的冲击和拍打,海水被迅速推上海岸并在岸边形成冰层。极低的气温、海浪的冲击、盐度较低的海水,以及较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都是冻海形成的因素,它们共同作用使得海水在岸边瞬间被凝固,就像时间停止了一样。
但青岛并不是每年冬天都会出现“冻海”,只有在持续的低温天气下才有可能形成,所以想要拍摄到这样的景观,需要好好研究天气。我将拍摄点位选择在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一方面,跨海大桥在海面延伸十几公里,十分壮观。另一方面,在跨海大桥下方会形成大片大片连绵几公里的浮冰,航拍视角下的画面绝对非常震撼。等到傍晚,粉色的天空倒映在深沉的蓝冰上,又是另一种视觉享受。而且,在这里用无人机航拍信号非常好。
下午3点左右我才开始拍摄,这个时间节点往后,光线会越来越柔和,冰面不会有很强的反射,拍出的色彩会更有质感。因为胶州湾跨海大桥的构造影响,靠近海岸的部分,俯拍视角下的线条不是特别流畅,如果温度不够低,浮冰范围比较小,那么拍出来的画面不会太有冲击感。
此外,在海上飞无人机时一定要注意风力。胶州湾可以作为起飞点的机位,距离大桥直线距离有2公里左右,往返都需要消耗不少电量,返航如果逆风,那么意味着会加大电量消耗。海上拍摄所遇到的情况都是未知的,所以一定不能贪飞,要给返航留足电量。同时,为了确保飞行安全,拍摄时建议开启无人机的“姿态球”功能,并且最好在晴天风力小的时候拍摄。
拍摄浮冰大部分需要俯拍机位,一般在正常视角飞行时,在海水与冰块的分界线可以俯拍,通常会有好看的纹理线条。靠近岸边的浮冰一般比较厚,通过特写镜头,可以看到冰面上类似于气泡、蘑菇云一样的纹理,甚至还能看到冰面的裂纹,像树枝一样向外扩张。靠近海水的冰面因厚度的不同,颜色深浅不一。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气温的升高会导致冰面厚度降低。当气温上升时,冰面底部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这使得冰面底部的融化速度加快,降低了冰面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冰面受到的压力会增大,当压力超过冰面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导致冰面裂开。这也给我的拍摄安排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可以借此推算出拍摄的最佳时期,应当是持续低温(形成大片浮冰)后,气温回暖(冰层逐渐消融裂开)的2~3天内。
除了拍到胶州湾的冻海以外,我还获得了一个意外之喜。在海岸附近有一艘被冰封住的废弃渔船,连被封住前在海上拖尾的痕迹都清晰可见。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在这艘小小的木渔船上还栖息着一群苍鹭,它们看着懒洋洋的,夕阳的余晖里,一只苍鹭振翅而飞,恰好落在我的镜头中。循着它掠去的方向,我看到了岸边大片大片的海鸥。但考虑到海鸥数量庞大,无人机在其中穿行并不是很安全,所以我放弃了飞近去拍摄。
对于使用无人机拍鸟,我也摸索出一些经验。大致分为两种视角,一种是俯拍视角,在较高的角度找好构图,然后慢慢下降无人机,在预感到群鸟起飞的一瞬间拉升高度按下连拍(建议设置三连拍或五连拍)。这种拍摄角度离鸟群较远,相对来说安全度更高。还有一种就是正常视角,建议使用7倍长焦镜头进行拍摄,以免惊到鸟群。拍完这些以后,我又回胶州湾跨海大桥,等到落日时刻。晚霞把整片天空染成橘色,冰面倒影着柔和的光,不远处有渔船经过,我按下快门,装帧这些我格外偏爱的画面。
总体而言,在青岛的拍摄还是非常顺利,美中不足的是浮冰范围不够广,也没拍到雪景。不过,青岛并不像被称为“雪窝”的烟台、威海一样,每年冬天都会下雪,而一旦下雪,青岛几乎与童话世界无异。甚至在崂山,还可以拍到雾凇景观。我和我的无人机,都在等青岛迎来一场大雪。
作者简介
几奥
大疆、8KRAW、500px 签约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