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2024年下半年,社交平台上兴起了一阵“代写回忆录”的春风,吸引了许多个体写作者和专门的服务提供商。
02除了传统的代写服务,一些团队还推出了专门的回忆录代写公司、公益项目和社会企业,如广州的康乐忆享和成都的朝花夕阳。
03随着AI写作工具的出现,传统的人工采写受到冲击,但也为其辅助,广州一家科技企业研发出一套“软件+AI”写作系统。
04然而,目前回忆录代写市场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各参与者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发展形态各异。
05未来,回忆录代写行业有望发展成婚纱摄影那样庞大、成熟的产业,但仍需时间探索和演化。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小县城帮退休老人写3本回忆录,收入购买一辆车”“只工作不上班,月入2万多”……2024年下半年,社交平台上刮起了一阵“代写回忆录”的春风,吹得文科生们心旌摇动、写作者们百感交集。
南都记者持续观察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网络话题,而是一个蓬勃发展中的新兴行业。时至今日,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个体写作者从观望到入局,还出现了专门的回忆录代写公司、从公益项目起步的社会企业,以及作为每个风口“标配”的技能培训生意。
AI写作工具的出现,既对传统的人工采写构成了冲击,也可以成为后者的辅助。广州一家数百人规模的科技企业研发出了一套“软件+AI”写作系统,他们的目标已经不是与真人作者竞争,而是创造出“AI回忆录代写师”这个新职业,提供与之配套的标准化培训,并从中获益。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深入采访多个回忆录代写服务提供商,记录他们此时此刻的探索、理解与布局。
旧行当,新风口
12月下旬,广州一家刚开业的“回忆录代写师”线下培训班,又迎来了一批新学员。学费5万元,食宿自理,但提供免费试听,课程结束后能打包带走一整套软件,尽管定价不菲,仍有求知者从千里之外的山东、浙江、上海等地飞赴。
课程负责人李铁,是一名互联网连续创业者,现任广州盖得排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向南都记者介绍,他们的“001号学员”是11月初过来上课的,此后公司持续接受报名、组织开课,截至12月底,已经培训了五六十人。
这些学员的年龄、背景多样,既有想创业自雇的年轻人,也有想发展副业的媒体人,还有的原本就做助老产品生意,属于自带客户资源。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加,培训班也由刚开始的每周一期,调整到了每周两期,“基本上每周一和每周三都有。”
李铁(右一)和他的“回忆录代写师”培训课001号学员。
据李铁观察,目前代写回忆录确实是个风口,其市场规模正在经历“爆炸式的增长”,越来越火热了:“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来临,另一方面是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自我意识和表达欲望逐渐觉醒。现在这个消费已经不限于个别人群,而是真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经商多年的胡先生,也开始在“回忆录赛道”发力。他告诉南都记者,自己经过前期试水,今年11月才正式决定将它作为主业。而现在,团队即将完成26本回忆录的委约。
“我觉得这个事情能挣点小钱,挣不了大钱。”但胡先生的优势在于,身边有现成客户,还有之前创业磨合出来的写手团队,做这门生意也是顺水推舟。
“鬻文为生”的代写自古有之,并不新奇。现代很多作家或资深记者,都曾为名人操刀立传。但当这项业务,遇上“银发经济”这个新概念,立刻产生了广阔的遐想空间。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对其中绝大多数老人来说,他们从未有过站在舞台中央、被人书写的机遇,而今这样的体验,变成了一种普通人也可承担的有价服务,个中商机不言自明。
胡先生团队近期交付的回忆录。
社交平台上,有人宣告自己成功赚得第一桶金,在招徕客户的同时售卖“入门课程”,也有从业者将“拒绝采访”的留言置顶,为这一炙手可热的职业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很多人看到了市场需求,却不得其门而入。接受南都采访时,胡先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验。他笑称,小团队不用指望接到名人回忆录的订单,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好故事的富矿,关键是能从中找出一种反差,“不是‘左右’就是‘上下’的,这样一般能有故事出来。”换句话说,要么结结实实地游历闯荡过,要么经受过人生的波澜起伏。
对于一些夸夸其谈的人,要注意他们所讲的“威水史”未必可信,有些“没面子”的真事也会被他们避而不谈。反而一些刚开始一言不发的老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吐露心声,展现出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
胡先生说,自己有一位伯父就是如此,平时很少跟晚辈聊起往事,但只言片语都带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他说过,一群人在澡堂排队洗澡的时候,在里面呆久一点没问题,但是上厕所的时候,千万得赶快出来,因为里面跟外面是两个世界。”遗憾的是,这位老人已经去世,跟很多长辈一样,没有留下完整的生平记录。
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将记忆视为一种资产。
包括胡先生在内,多家代写回忆录的服务商都对南都记者表示,他们的客户中,有不少是老人的子女,甚至孙辈。这些后人通常受教育程度较高、有文艺情怀、很有孝心。“比如老人过六十大寿,他们送其他礼品也要好几千元,现在他们可能会送老人一本回忆录,更有仪式感。”
而那些主动找上门来的老年人,一部分是比较有学识,有阅读习惯,愿意付费寻求更专业的服务,也有一部分是受到身边伙伴的带动,临时起意。胡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他从后台数据看到,很多来找他询价的用户集中在四川和山东,这未必说明不同省份的人思想观念有很大不同,更有可能是一种示范效应——“别人有回忆录了,我也要找人写一本。”
不是文学,而是服务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每个生命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
“即使再平凡,都值得书写。”
“写一本书留给子孙后代,告诉他们,有这么一个人曾经来过。”
在网络平台上,如今很多回忆录代写服务都会打出类似口号。其实更早之前,随着非虚构写作的流行,普通人的自我书写(“素人写作”)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现象。2017年,北漂家政工人范雨素在非虚构公众号上发表自述文章,起首那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传遍全国。2023年,她的长篇小说《久别重逢》在京出版,中国作家协会还曾发文荐读。
而在学术研究范畴,近年也有一个颇受关注的概念叫“口述历史(oral history)”。
今年6月,诺曼底登陆80周年之际,南都记者采访了中国大陆最后一位战役亲历者黄廷鑫之子、杭州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黄山松。为了将父亲这段往事尽可能准确、完整地保存下来,他潜心研读民国海军史,查阅多国文史资料,最终完成了17万字的《亲历与见证:黄廷鑫口述记录——一个经历诺曼底战役中国老兵的海军生涯》,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青年黄廷鑫。
但新兴的代写回忆录成品,绝大多数没有机会正式出版,目标读者仅限于“传主”的身边人。
胡先生对南都记者直言:“千万不能把回忆录当成文学!这项工作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今天有什么要改,明天老人可能又没空,后天发现有什么东西记错了……真正搞文学创作的人,未必受得了这种琐碎。”同时,无论是老人亲述还是后人代述,在未经事实核查的情况下,很难说这些文本究竟有多少历史价值。归根结底,这是一项“服务”,服务的是客户的精神需求。
“中国的老人家,很多都得不到真正的关心。”胡先生向南都记者回忆,曾经有一个瞬间,让他看懂了老年人的“精神空缺”。那时他回到广东揭阳老家,去一个朋友家里做客,“进门就是大厅,在很暗的角落坐着一个老人,两只脚踩在凳子上,默默地抽烟。”他很快意识到,这是朋友的父亲,立刻打招呼问候,可老人始终神情漠然,并没有理会。
后来有一次,他跟自己的父亲因为一些观念不同、相互之间无法理解,闹得不愉快。他起身离开,走了几步之后偶然回头,就看到父亲被独自留在客厅的场景,“那一下子,我心里特别难过,然后忽然想到之前在朋友家见过的画面,简直一模一样!……很多年轻人没意识到,他们把‘孝顺’定义成了‘让父母还活着’,或者说‘让父母的生活更好’,其实老年人需要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我想你的时候你在’,‘我想跟你聊天的时候,你能给我一些关注’。”
康乐忆享团队免费为老人代写回忆录。
某种程度上,比起回忆录的成书有多精彩,老年人更需要的是采访过程中的倾听和陪伴,以及“人生被记录、被阅读”的满足感。
国内也有团队用公益的方式提供这样的服务,由河南在校大学生发起的公益项目“康乐忆享”就是其中之一。自2022年以来,他们从十几人的校园小组发展成了全国范围的志愿者组织,通过与郑州当地社区及其他公益机构达成合作,免费为老人撰写回忆录。最新数据是,他们已累计服务老人超过3.28万人次。
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团队创始人之一、00后大学生王文浩说,这几年志愿服务的经历,让他感触最深的不是某个具体案例,而是所有这些案例的共性。
“我们能感受到老人的开心,这种开心不是通过语言表达的,而是比如,我们跟老人约定10:30(去采访),结果老人10:00已经在楼下,甚至是在小区门口等着我们。每次采访结束,老人都会把我们送到小区门口,有时候在楼下还拉着手说半天话,直到我们上车走了才回去。”对学生志愿者而言,这样的交流同样意味深长,两个时代的连接,历史事件在普通人生活中的投影,让他们心里沉甸甸的。
康乐忆享还有一个已经成文的规定是,新加入的志愿者在接受培训之后,先要寻找一位身边老人,面对面倾听、记录老人的生平事迹。王文浩说,就像他自己最开始做这件事,也是从他的爷爷奶奶写起,“希望我们的志愿者为他人奉献爱心之前,先回到家乡跟自己的长辈聊一聊。这很重要。”
回忆录的生产线
连日来,南都记者接触了多个回忆录代写服务提供商。由于绝大多数团队并没有注册成为企业,在公开市场上,普通消费者几乎无从参考各家的资质,悬殊的定价更让人一头雾水。
成都朝花夕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这个行业为数不多的以企业为主体运营的团队。工商信息显示,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10万元。几个月前,他们以展商身份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朝花夕阳公司的回忆录代写流程。
创始人、总经理赵宇希,致力于建立一套规范的回忆录代写流程。他向南都记者介绍:“目前朝花夕阳的流程分为6个步骤,先和客户第一次聊天访谈,大家商定书籍的主题和章节设置,从第二次访谈开始,按设定好的章节进行详细访谈,录音收集素材,再由团队里的写作人员撰写,反馈给客户审核修改,最终定稿、制作成书。”整个过程中,要与客户面谈4-8次。
为了保证成书的质量和效率,朝花夕阳对写手的审核较为严格,三次试稿合格之后,才能成为公司的签约作者。
赵宇希自己曾在媒体任职,他为回忆录设定的“业务标准”也接近传统媒体的人物稿写作,“其实不瞒你说,朝花夕阳聘用的访谈老师就有从记者、编导等岗位出来的,他们一来就能上手,并且呈现得更专业。”不过,他也向南都表示,不排斥将来用AI辅助写作。
在回忆录代写行业,使用AI大模型进行代写,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分水岭在于如何使用,以及用在哪些环节。
王文浩告诉南都记者,从ChatGPT问世之初,康乐忆享团队就在积极思考,如何让AI工具发挥作用,今年暑假期间,他们正式引入AI作为辅助工具,“目前用的是API接口,就是将外部公开的大模型接过来,而且我们一直在换不同的大模型,因为想要试验一下哪个更好用。”
“其实回忆录就像我们小时候写的记叙文,它的结构是比较基础的。一般来说,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然后抓住几个重点,一般是老人的童年、爱情故事,以及退休后的生活。”在王文浩看来,有些步骤善用AI辅助,确实能够提高效率,比如用AI进行扩写、续写、润色等。
不过他也强调,康乐忆享只是在后期写作时使用AI,前期的线下采访和陪伴,无论如何都不会省略。这跟目前市面上只用电话采访,乃至于完全跳过沟通环节,纯粹用AI处理素材的方式有本质不同。
而作为一家几百人规模的中型互联网公司,李铁和他的团队将AI自动化的思路贯彻得更为彻底。
“过去这样的代写服务只能靠人工完成,成本会很高,对写作者的要求也很高。价格居高不下,市场自然会窄。AI的出现,为大家提供了降低成本、打开市场的机会,但这并不是说直接丢给AI去写,因为这样写出来,肯定是乱七八糟的——顺便提醒一下,现在网上所谓的几百元钱‘教人用AI代写回忆录’的课程,绝对是割韭菜的,不可能落地。”
在李铁看来,想用AI写得“又快又好”,真正有效的解法是与软件相结合。他告诉南都记者,盖得公司的百人团队花了整整一年,才将传统的人工采写流程拆分、转化为机器语言,一共开发了6个软件,并多次调用AI大模型,最后共同组合成一条完整的流水线。
用盖得公司研发的系统软件生产的回忆录样书内页。
在这个系统设计中,就连通常认为AI难以替代的采访提问,都引入了AI辅助。
“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是不懂怎么采访的,这在过去会被认为‘无解’。而我们的办法是,先让老人填写一份表格,登记最基本的情况,比如什么时间在哪里出生、家里有几个人,然后借助AI输出一系列模版问题,等老人回答之后,我们再跑一遍AI,生成下次采访要补充询问的问题。”
李铁说,通过多次测试迭代,团队已经把这个系统完全跑通,但他们也发现,这项服务自带“本地”属性,相较于盖得这种体量的公司,还是个体户去操作更加合适。于是,他们转换思路,研发了一套职业培训课程,“这是一个全新的职业,我们目前在做的,就是教一个普通人如何成为AI回忆录代写师。”
未来行业的畅想
无论是人工代写回忆录,还是AI代写回忆录,迄今为止,都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有趣的是,南都记者在与多个团队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从业者对这项服务底层逻辑的理解都存在显著差异,他们设想的业务发展形态,更是迥然不同。
发端于公益项目的康乐忆享,随着创始人王文浩明年大四毕业,已在逐步开展商业服务,用来负担专职人员的薪资。
王文浩说:“如果我们想持续做下去,企业肯定还是要有一个基础的营收,只不过,在我们不考虑挣太多钱的情况下,它的收费不需要那么高。”同时,他们坚持将志愿服务和付费业务分离。学生志愿者不做付费业务,只参与公益;反过来,付费业务的盈利可以补贴校园公益活动的必要支出。
康乐忆享团队成员正在使用AI辅助写作。
另一件康乐忆享团队正在着手的工作,是提高技术力量。今年10月,他们新建了一个技术小组,研制专有的AI辅助写作工具。“毕竟不能老是用别人的接口,我们想做一个自己的模型,不断地训练它,可能5年之后,它会变得特别专业,从而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长远。”
至于公益项目的传承,团队采取的是“倾囊相授”的原则。“我们常说康乐忆享没有秘密,其他学校、其他项目团队的同学来问什么,我们都愿意说,尽可能帮助他们做得更好。因为我们觉得,只要有人在做这个事,就很有意义。”
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期间,胡先生多次表达了对回忆录代写这个创业项目的审慎:“如果是一个写作者把它当成副业,接到一单就做一单,我觉得它肯定是一笔好生意。但如果是养一个团队,专门来做这个事情,我就怕投入太大了,一下子陷进去。”
所以现在,他只组建了“三五个人”的核心把关团队,接到订单之后,再根据客户所在的城市、具体的需求来匹配合适的作者,稿费的分成高于市场标准,“这样我自己不用投入太多,作者也有钱挣,能把活儿干得漂亮些。”
前一段时间,胡先生新建了一个公众号“银发能量站”,将回忆录代写服务的需求细化为5类,依次定价为2999元、20000元、50000元、20万元以上和5000元/人(团购)。谈及最便宜的一档,他相信“没有人更低了”,主要是想把价格打下来,接收更多原先被高价挡住的潜在客户。
而他的商业构想不只停留在回忆录的层面。现阶段,团队不单承接回忆录代写,还为老年人群、协会等提供创作、运营等服务。
待进一步深入客户圈层之后,除了将他们的经历写下来,同样可以定制成画册,或者拍成纪录片;如果能收集到更多故事,并且得到当事人的授权,还可以将它们影像化,在线上乃至于线下构建一个专属银发群体的审美空间。
胡先生描述道:“它是一个精神产品,也不一定是只有怀旧,可能还混合着青春的激情……应该称之为乌托邦吧。其实我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
今年6月,朝花夕阳公司首次参加成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赵宇希曾在采访中说,相信回忆录代写有机会发展成婚纱摄影那样庞大、成熟的产业,希望将朝花夕阳打造成中国的行业标杆。但现在他更希望,外界的关注度能够减弱一些。
他向南都记者形容:“其实我觉得,这个行业还处在一个刚刚萌芽的阶段,很多商业模式只能看到雏形,参与者也都是在黑暗中摸索。等它再演化演化,也许过个半年,或者明年的什么时候,我可以给你一些新的内容。”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