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走,跑校园马拉松去!

“姨妈,我得到奖章了!”走下跑道,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校初一年级学生小辉(化名)满脸笑容地告诉姨妈张女士。近日,在该校组织的“阳光杯”校园马拉松赛现场,全校1158名师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赛。

“比赛结果不重要,我们更希望看到这些‘星星的孩子’借此提高交往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张女士介绍,在小辉2岁时,医院诊断其为孤独症患者,在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下,尽力满足他接受正常义务教育的需求。现在,他已能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看不出有何不同之处。

不只是张女士感受到学校组织体育运动的精彩,该校其他家长也纷纷表达了相似的感受:“孩子参加了学校体育运动,收获很大!”“希望学校能多组织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校,参加完学校马拉松赛后,3000多名家长在微信群里热聊起来。

“现在孩子体质越来越差,动不动就感冒。”“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我们说什么都反感!”“‘小胖墩’‘小眼镜”等问题怎么克服?”针对这些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该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陈洪龙说,“体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于预防和破解这些问题具有显著的效果。”

今年以来,学校联合南开共同体成员校举办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校园足球班级联赛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竭尽全力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效果,有力提升了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健康水平。目前,全校师生每天人均体育运动时长超过2.1小时。

“之所以让家长也参与体育活动,是考虑到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很多家长无法和孩子沟通交流,面对孩子的‘叛逆’,他们不知所措。”南渝中学副校长、大学城三中党总支书记李先全表示,学校通过优化体育课程内容、丰富体育文化生活,让学校和家长之间共创、共享、共策,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协作共育局面。

“体育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人格的健全和培养。”在李先全看来,学生们在体育活动参与中,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对他们的意志品质、思想作风和精神气质是一个很好的磨炼与培养的过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杨国良)

图片

环学校跑 学校供图

图片

师生在操场进行三公里赛跑 学校供图

作者:杨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