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金融办主任、省委金融工委书记张海波等介绍山东落实国家金融领域一揽子增量政策,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网记者:
前面介绍到,一揽子增量政策正在山东稳步实施,我们关注到资本市场也出台了系列落实措施。能否向我们详细介绍下,山东将如何推动形成政策“合力”,让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见到实效?
张松: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今年以来,山东证监局一体推进山东资本市场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推动资本市场一揽子增量政策在山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加强政策宣讲营造良好氛围。第一时间通过推送政策解读视频、走访上市公司和证券经营机构、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政策宣讲;组织召开媒体座谈会,鼓励围绕资本市场相关增量政策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结合自身实际,抢抓政策机遇,提前谋划落实工作。
二是深入调研摸排系统掌握底数。点对点全面摸排上市公司开展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意向,及时通报再贷款业务问答口径。深入了解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并购重组需求等,系统掌握政策落实底数。指导中泰证券及时响应,积极做好互换便利业务申请及落地准备工作。
三是全面加强协作形成落实合力。及时向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推送有贷款意向的上市公司名单,联合召开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政策座谈会,沟通融资需求与专项再贷款业务推进情况。联合省委金融办等开展2次并购重组专题活动,推动上市公司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利用并购重组做优做强。在倾听各方需求基础上,局主要负责人带队走访交易所,联合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提高并购重组交易匹配度和效率。
四是强化监管引导防范违规乱象。按照要求严格做好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使用银行贷款回购增持股票监管工作,及时将中泰证券互换便利工具使用情况作为日常监管重要内容,确保把好政策落实好、执行好。
截至目前,辖区已有16家上市公司获得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额度,涉及金额25.31亿元;其中首批3家,全国排名第三位。中泰证券获批成为首批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20家证券、基金公司之一,有效提升了资金流动性。“并购六条”新政实施以来,辖区4家上市公司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序推进资产重组。
下一步,山东证监局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同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金融监管局等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相关增量政策在山东取得更大实效,助力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找准金融支点,能更好“撬动”科技创新。结合当前的科创金融改革实践,请问济南市在推动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吕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金融监管局、山东证监局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11月,济南市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被赋予在科创金融领域先行先试的重任。借此契机,济南市通过建立“专营机构支撑、专属产品支持、专项政策引导、专家团队服务、专门板块培育、专业载体聚焦”,以及“人才团队可作价、信用数据可定价、知识产权可估价、科创企业可评价”的“六专四价”工作体系,畅通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特别是在推动科创企业加速对接资本市场、完善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打造“6+N”基金集群。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资体系,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高适配性的资本支持。“6”是天使创投、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战略新兴、重大项目协同发展等6只引导基金(母基金);“N”是引导基金下设的参股基金、股权直投基金等。截至9月末,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累计出资设立基金88只,认缴规模919.41亿元,实缴309.29亿元,市级引导基金放大7.1倍。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推进AIC股权投资试点。9月24日,济南市入围AIC股权投资试点,成为全国18个试点城市之一。10月25日,举办五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AIC股权投资济南试点签约,及6期AIC专场路演及现场考察活动,推送195个优质项目,加速国家级耐心资本在济投资落地。12月30日,山东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注册成立,基金规模1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为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赋能,目前基金首批储备项目已开展前期尽调。
三是坚持扩面提质,拓宽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强科创企业上市梯队建设,目前全市上市后备资源入库企业501家。推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齐鲁科创板”专板,并与全国股转公司建立“四板转三板”对接机制,助力创新型企业加快进入公开市场。试验区获批以来,全市累计上市企业12家,均为科创型企业。推动重点企业发行科创类债务融资工具,全市新增直接融资额年均超3000亿元,居全省首位。
四是坚持服务赋能,营造资本市场服务良好环境。常态化开展科技项目(企业)路演活动,打造“海右”路演投融资品牌,举办“海右路演”系列活动27场,参加路演企业83家,邀请机构970家次,解决融资6.4亿元。加快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平台建设,完善“评、保、贷、投、易”服务体系。发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四合一”资本市场服务山东基地优势,打造面向全省、辐射黄河流域的资本市场综合性服务平台。
下步,济南市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金融办、各驻鲁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持续探索科创金融改革新路径,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精准对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山东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刚才提到了济南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我想继续向吕市长提问,请问改革试验区获批建设以来,市场与企业反馈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的成果?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吕涛: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项标志性指标变化明显,科创企业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市场与企业的反馈是积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多项全国、全省首单业务落地。在全国率先制定科技金融机构评价标准、发布《科创金融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地方标准,建设全国首个区域性股权市场“齐鲁科创板”专板,发行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科创公司债券,市级层面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多项全省首单项目落地,“济南市创新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连续两年跻身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前十。
二是科创企业融资效能提升。推出百余款科创企业专项金融产品,实现融资支持225.7亿元;建成全市统一融资服务平台——“泉融通”平台,累计贷款280亿元。截至9月末,全市科创企业贷款余额2094.8亿元,较获批前增长90.7%;科创企业获贷率41.6%,较获批前提高3.3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利率3.22%,较获批前下降103个BP。
三是科技创新活力增强。研发经费投入较获批前增长30.6%,“四新”经济增加值5160.5亿元,占GDP比重较获批前提高2.8个百分点;科创企业数量累计达到9667家,较获批前增长41.5%;技术合同成交额806.53亿元,较获批前增长70%,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
四是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试验区获批以来,全市金融运行稳中有进,金融业主要发展指标保持有力增长。今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060.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96%,较获批前提高2.26个百分点。
下一步,济南市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真抓实干、守正创新,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持续推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济南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姜倩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