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缩小“三大差距” 蔡之兵:浙江通过“五个准”的实践为全国提供经验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王彬 吴盈秋 汪洋

图片

【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思想有观点,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

(Δ视频由AI共同创作)

形容浙江,人们常会想到“均衡”二字——

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6,省内发展滞后的“山区26县”GDP均破百亿元……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明确要求“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强调要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

这意味着,浙江要在“均衡”上有更高标准、注入更深内涵、付出更大努力。

详情点击>>

富春江丨缩小“三大差距”,浙江这样干

图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

浙江依靠“五个准”缩小三大差距

缩小“三大差距”是浙江各项工作的主攻方向,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必然要求。从过去的具体实践看,浙江通过“五准”有效缩小了三大差距,这也是其他地区在缩小内部发展差距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有效做法。

一是方向瞄准。浙江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考察浙江时提出的“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作为工作方向。2024年浙江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接下来工作的主攻方向。这种坚定不移的目标导向,是浙江缩小“三大差距”的根本前提。

二是方法拿准。缩小任何类型的差距都绝非易事,更何况同时缩小“三大差距”,其难度可想而知。对此,浙江深入学习和全面应用“千万工程”的科学方法论,在产业选择、空间布局、公共产品供给等多方面学习并借鉴了大量“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为“三大差距”的缩小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是路径找准。缩小发展差距是同时涉及千头万绪的复杂工程,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探索系统有效的路径。浙江立足不同类型发展差距的具体成因和本地实际情况,坚持从“强城”“兴村”“城乡融合”等方面协同推进各项工作,为“三大差距”的同时缩小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产业选准。产业发展水平是决定地区发展水平进而影响地区和城乡发展差距的决定性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为各县(市、区)、各村镇找到并培育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浙江能够稳步缩小“三大差距”的根本支撑。

五是实践对准。在缩小“三大差距”的过程中,浙江既强调步步为营,瞄准教育、养老等小切口,积小胜为大胜,又立足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缩小“三大差距”。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