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血细胞分离机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看着殷红的血液顺着导管缓缓流入分离机,躺在采集床上的周义晨和秦炳南相视一笑。
周义晨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团委副书记,秦炳南是该校法学院2024级环境法专业博士生。他俩成为本市第719例和第7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是四川人,小时候经历过汶川地震,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温暖。我希望能回馈社会,也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周义晨说,2019年自己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这是我第二次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了,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周义晨说,第一次捐献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一直觉得非常遗憾。
因为造血干细胞的需求量与受捐者的体重有关,得知受捐者体重较大后,周义晨努力长胖。他甚至做好了一次采集量不够,进行二次捐献的准备。
巧合的是,和周义晨同校的秦炳南,也是在2024年最后一天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俩还是同年同月报名加入的中华骨髓库。
“说起来可能有些幼稚,小时候我就在新闻或者影视作品里有看到过移植造血干细胞的行为,当时觉得他们都是英雄。这回我也有机会当‘英雄’了!”秦炳南说,得知配型成功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惊喜,感受到了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他给受捐者写了一封长信,将捐献出的造血干细胞比作冲破黑暗的种子,期待这些希望种子可以为对方驱散病魔的阴霾,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
秦炳南说:“每一次的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都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敬畏与尊重。它让我们意识到,科学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发现新知,更在于用这些新知去造福人类,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心灵。”
近年来,秦炳南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从社区的环境维护到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现场,都留下过他忙碌的身影。“参与公益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秦炳南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自己的2024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牛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