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气候债券倡议组织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在2024澎湃新闻责任践行者年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与全球性。
02他认为,绿色金融的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已成为推动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具。
03然而,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需要各国加倍努力,实现全球减排目标。
04为此,他呼吁在能源系统、农业、土地利用、工业变革、城市发展等领域采取行动,共创韧性、公平与可持续的未来。
05最后,他强调需要重构全球激励体系,将资本从不可持续的活动转向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宜居、可持续的世界。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12月17日,2024澎湃新闻责任践行者年会在上海如期启幕。本次年会以“责任同行共创未来”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专业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嘉宾,共同探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企业践行ESG的有效路径以及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模式等一系列热点话题,全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创新模式。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CB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Sean Kidney)与现场连线并通过线上视频发表了主旨讲话。肖恩在演讲中深入阐述了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与全球性。他强调,中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需继续推进减排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他认为,绿色金融的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他也提到,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绿色金融已成为推动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具。
以下是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的演讲中文翻译全文:
大家好,我是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imate Bonds Initiative)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 (Sean Kidney),非常荣幸能在澎湃新闻责任年会上与各位共同探讨“责任同行,共创未来”这一主题。过去十年来,我们一直深耕于气候债券、绿色债券或绿色金融领域,思考如何创造我们理想中的世界,如何应对挑战,以及如何通过金融支持推动这一变革。但首先,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背景信息。
应对气候变化:亟须全球紧迫行动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我们必须在2035年前将全球排放量削减约65%,同时中国也需实现碳达峰并稳步减排。坦白讲,世界上每个国家都需超越既定目标,因为至今没有哪个主要国家做得足够好。若要实现全球目标,每个国家都需要加倍努力,这一点毋庸置疑。若未能达成这些目标,其后果将对人类与地球造成毁灭性打击。我们将看到大量物种灭绝,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相当严峻,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树种正面临灭绝威胁。过去百年间,由于污染、栖息地破坏以及人类占据地球哺乳动物生物量的主导地位,地球、海洋、森林与陆地的生物多样性急剧恶化。如今,地球上仅6%的生物为野生生物,34%为人类,而60%的生物则被人类驯化或利用,如牛、猫等动物。
我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一切令人惊叹,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支配方式却显得极为幼稚。我们没有思考过我们正在摧毁什么,也没有珍视自然、生物多样性、绿地以及为我们净化水源的水域集水区的价值。现在我们清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任重而道远。
让我们回归气候问题。仅仅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成分的变化,就导致排放量急剧增加。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已达417/418ppm,而150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80ppm。我们正在让地球迅速升温。我最近与一位在西澳大利亚工作的海洋科学家交谈,他研究的是世界上一些偏远的珊瑚礁和生态系统。他告诉我,由于海洋变暖与空气成分变化,这些珊瑚礁正遭受严重的生态压力,并接近崩溃的边缘。
这些影响无处不在,同时我们正在全球各地感受到温度的变化。想想几年前四川的高温,再想想去年夏天,印度、美国南部、拉丁美洲与非洲的人们所遭受的高温煎熬,有人因缺水而死亡,有人则遭遇洪水肆虐。在欧洲,干旱与间歇性的大规模暴雨洪水交替出现,冲走车辆与人员,这已成为新常态。我们现在必须正视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持续推动减排,才能为我们的孩子们争取一个合理的未来。
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为本已脆弱的生物多样性将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进一步变化而迅速受到侵蚀。正像我刚刚提到的那位西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巴库气候大会后告诉我的那样,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
绿色转型:全球经济的趋势与行动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一丝曙光。在科学、研发以及应对措施方面,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在地球上拥有所有可行的行动方案。当然,实施这些方案将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而我们已着手行动。
回顾过去的20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扩展令人瞩目,增长水平甚至超越了15年前非政府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最狂野的梦想。当然,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在交通出行方面,我们看到交通工具向电动汽车和电动铁路的转变,从高污染的交通体系迈向更加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在土地利用方面,我们也开始着手解决全球土壤因过去不当农业实践而遭受的破坏问题,再生农业正成为解决之道。所有这些变化都在发生,或者说,在让世界变得可持续和低碳方面,我们已完成了约20%的改变。
在金融领域,绿色、社会和可持续债券市场已经从我们15年前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成立之际的10亿美元发行量,增长到现在的5.5万亿美元的规模。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当然,与全球市场相比,它仍然很小,大约只占全球市场的二十分之一。但正是这个微小的改变,许多领域的实践也随之而变。如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开始采取行动,特别是中国银行,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指导、监管和激励措施。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同样,虽然总有更多工作要做,但变化已经从世界各地的国家行动开始。改变实体经济以使其允许我们为其提供融资、引入资金,这正是我们需要改变的本质。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变化。在欧洲,“Invest EU”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特别是在乌克兰冲突之后,这场冲突导致俄罗斯切断了天然气供应,这反而对能源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因为天然气并不清洁。由于天然气供应链中的排放泄漏,它比我们之前认知中的更能造成污染。
现在,全球正在减少煤炭使用。几周前,印度尼西亚总统宣布,到2040年,仅15年后,印度尼西亚的能源系统将放弃所有燃煤发电厂。这比此前讨论的时间提前了大约15到20年。我们也需要中国在这方面开展行动,这将需要资本和太阳能板的发展。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很可能在新总统任内继续存在,因为共和党国会议员对该法案表示支持。这些投资在他们所在的国会选区推动了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安装和绿色氢等项目的快速发展,并让这些项目获得了政府的大幅补贴。在印度,我们见证了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太阳能正在兴建。因此,印度经济的增长率现在已经与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长率脱钩。其大部分能源系统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即将大规模出现的能源,如具有前景的核能。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未带动化石燃料需求的大幅上升。
这些都是重要的变化,但足够了吗?当然不够。否则,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与你们讲话,你们也不会在这个会议上思考这些问题。我们正在取得进展,已开始改变全球经济这艘超级邮轮的方向,但我们还需将其推向更远的地方。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在能源系统方面,我们已有明确认识。例如,在中国,有一项对煤炭使用提出要求的政策已经出台——即将煤炭作为备用能源而非基础负荷,确保可再生能源优先于煤炭发电进入电网。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变化,同时开启了中国经济减少煤炭使用的进程。在全球范围内,煤炭(发电)现在已不再新建,并被视为一种相对危险、排放高的化石燃料能源系统。当然,如果你与气候科学家交谈,他们会说我们应明天就停止使用煤炭。但问题在于,由于高温、洪水以及确保民生就业,这并不可能立即实现。但我们确实需要尽快完成这一转型。这就要求我们同时需要继续创新,投资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
同时,我们需要清晰地知道该做什么,并得到关于实现目标所需的适当指导。这关乎所有领域,包括农业、土地利用、工业变革、城市发展等。诚然,中国广推的海绵城市理念颇为重要,但面对气候系统日益加剧的不稳定性,洪涝与干旱频发交替,单一的海绵城市设计难以抵御未来或将常态化的猛烈洪水。因此,我们必须将海绵城市与大型地下水库相结合。诸如东京、华盛顿特区等城市,已在城外构建了庞大的地下洞穴系统,用以吸纳洪水、临时蓄存,待地表水位下降后再缓缓释放回水体或自然环境中。鉴于这种气候波动性正逐渐成为未来常态,此类综合解决方案已迫在眉睫。
此外,我们还需要在这些领域得到行动的指引。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环境物理层面的考量,更需全面审视与可持续性紧密相连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增强经济韧性。面对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冲击,经济体系往往首当其冲;若缺乏充分准备,局势将更加严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19世纪全球经济那动荡不安的岁月——衰退与失业交织,随后又是短暂的繁荣。若任由恶劣气候肆虐,这或将成为未来的新常态,除非我们未雨绸缪,将损失降至最低。具体而言,在上海等地需部署先进的抽水泵站系统,即使该地区发生洪水也能将水抽走,而当前显然尚未达到这一标准。这意味着我们还需建立经济储备机制以便灾后能够迅速复苏。
行动蓝图:共创韧性、公平与可持续未来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保险产品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象一下,如果全球都能像要求汽车事故保险那样,将灾难保险列为强制项,那么当意外降临时,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及时的赔偿与帮助。特别是在沿海和易受灾地区,这样的保险机制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保障,更是社会韧性的重要基石。我们需要通过集中风险、设立专门的保险池来正常化这一过程,从而减轻政府的税收负担,确保在危机时刻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在经济体系中,我们称之为创造“减震器”。
事实上,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减震器。就像失业救济能够在经济波动中为我们提供缓冲一样,我们也需要在其他领域建立这样的减震机制。医疗系统就是一个亟待加强的领域。面对未来可能频发的公共卫生危机,我们如何建立减震器来应对未来30年可能出现的多次大流行病,这需要构建一个更加灵活、有韧性的医疗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必要的医疗支持,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因为在上一次疫情中,美国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穷人没有能力获得免费医疗和某种形式的国家援助,流行病在美国和巴西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反之,如果他们能得到这种帮助,我们就有更大的机会控制局面。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投资于疫苗接种和持续的疫苗研究以及为医疗系统设计全新的应对方案,因为疾病会一波接一波地来袭。
减少风险、降低影响,并确保灾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包括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拥有我们自己的粮食生产能力。例如,替代蛋白质和以城市为基础的食品生产模式是提高韧性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遇到危机,无论是气候危机还是疫病危机,供应链往往会中断,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粮食自给能力。像新加坡那样,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在当地有最低水平的粮食生产供应,他们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30%的食物本地生产,这不仅关乎地缘政治安全,更是提升社会韧性的重要举措。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社会韧性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合理的财富分配与平等。高度不平等的社会更容易在危机中崩溃,而财富共享的社会则能更好地抵御风险。有时候,亿万富翁们认为是他们的天才创造了财富。但事实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坐在国家机器之上,财富的创造离不开国家提供的稳定环境、法治保障和教育支持。因此,随着财富的积累,我们应该回馈社会,支持这些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从而确保社会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性别平等也是构建韧性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像孟加拉国这样的国家,提升女性教育水平、促进她们参与经济活动,不仅能带动家庭和社会层面的财富增长,还能提高金融稳定性。女性在小额金融贷款方面的低违约率就是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在许多国家,小额金融贷款的违约率男性为20%,而女性仅为3%。因此,我们在确保经济和社会韧性方面,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需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过去一百多年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现在,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增加生物多样性,确保在未来的挑战面前拥有足够的DNA多样性来培育新的作物、探索新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更是为我们自己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玉米原产地的墨西哥,有数千种玉米品种,而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往往只使用一两种。我们通过开发多样性的价值同时也在破坏它。现在我们必须恢复这种多样性,以确保我们拥有必要的DNA多样性,以便在世界发生巨变时,能够利用新的作物、新的想法和新的选择。
我们这些致力于关心并塑造未来的人,必须共同努力,避免走上导致气候恶化的道路。同时,我们还要打造一个更加宜居、清洁的世界,更清新的城市,让女性享有更多的经济机遇,以及一个让我们能为后代自豪的未来。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明确的行动计划和全球合作。
在环境领域,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几个月前发布了《气候韧性分类法》,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将气候韧性分类法等创新工具应用到更多领域,为全球监管机构提供指导与支持,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的世界。
资金流向:重构全球激励体系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重构全球激励体系,将资本从不可持续的活动转向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在我们的城市中,面对炎热、寒冷、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城市环境必须看起来非常不同。当然,要有海绵城市,但更加绿色的城市才是常态。这些城市不仅要更好地管理水资源,还需要具备生产能力,因为人们正在涌向城市。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从现在的约56%增长到80%。这些城市将不得不吸纳在农村因气候危机而产生的经济难民。他们需要富有生产效率,创造财富,才能支付因气候危机而不断重建城市的费用。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这需要革新和创造性思维。对于那些能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人来说,这将为他们创造巨大的商业机会。这些方案将会风靡全球,对于建设我们想要创造的世界、未来,将至关重要。而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我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资金。经过70年的发展,我们成功积累了巨额资本,这是有目共睹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开发银行等机构都建立了雄厚的资本储备,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投资。全球的资金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关键在于如何引导这些资金,确保它们流向正确的方向,助力我们打造一个最可持续的世界。
对于金融领域而言,这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无需创造新的资本或解决方案,因为它们已经存在。我们的任务是将资本引向正确的解决方案。当然,这并非完全依赖市场力量。监管机构和国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这些解决方案得到适当支持,并与错误的解决方案明确区分开来。这需要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但我们完全有能力以高效经济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如果金融行业的我们能够运用结构化的解决方案、明确的指导以及最终的经济支持来推动行动,那么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最后,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同时也拥有实现目标的工具与资源。从能源系统到人工智能,我们拥有创造未来所需的一切复杂工具。现在,我们需要将这些工具应用到正确的方向上,并获得资本的驱动与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挑战、实现目标,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宜居、可持续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使命去书写未来。我知道这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勇往直前。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吧!
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与支持,我期待着我们共同谈论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成功故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