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湖南省涟源市三甲乡硐下村四年级学生小梁乘坐“专车”来到了3公里外的乡中心小学。在原村小,由于多个班级人数不足10人,教师配备不足。如今,比原有学校更加完善的教育设施和全面的课程开设,让她对自己的每一天学习都充满了期待。
涟源市属于武陵山特困连片地区,农村山区地广人稀,教育资源难以平衡。在2023年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启动之前,全市347所各类学校中,100人以下学生的小规模学校共201所,其中20人以下学生的小规模学校98所,10人以下学生的小规模学校高达77所。乡村教学点面临师资浪费严重、教育质量低下、无法合理有效管理的情况。
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涟源市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市四大家主要负责人分组带头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会商研究,全面做好统筹协调、规划指导。制定《涟源市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方案》,构建党委政府全面领导、单位部门全员协同、乡镇街道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配套制定《涟源市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实施流程》等16项规范性文本,确保优化提质工作规范实施、精准落地。
涟源市主要领导调度乡村学校优化提质工作(肖星群 供图)
按照“优化提质一批、科学利用一批、合理撤并一批”工作思路,涟源市制定整体规划布局,并根据情况变化实行动态调整。按照“一校一策”“一生一案”原则,逐个制定撤并方案,做到既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就近就学。
为解决“教师资源整合”问题,设置3至5年的优化布局调整过渡期,对现有1000余名富余教师不做强制性分流,统筹安排至校园安全员、随车老师、学校食堂事务中心等岗位进行自然消化。同时,大幅缩减新进教师数量,并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到高中学校任教。为化解“重点人群就学”问题。对原在小规模学校就读的困难家庭学生,采取结对帮扶人帮扶、校内资助等方式重点关怀,防止因学校布局调整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情况发生。
以“城乡公交一体化”为契机,规划新增学生运营交通线路,配备大、中巴车、校车共211辆,采取区别收费、燃料补贴(座位补贴)、政府兜底相结合的方式予以充分保障。同时,通过配备随车教师、定时定点接送、扎实推进道路安全隐患整改等多种方式,全面保障学生安全通勤。
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集中财力补齐保留学校短板、提升配套设施水平,并建立“强校联弱校”定点帮扶指导制度,推进城区优质学校与试点乡镇保留学校结对互动、共同发展。做好“特色发展”文章,加快推进农村网络联校群和“特色学校”建设,利用教师资源整合机会,配齐配足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学科教师,为农村孩子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三一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七星街镇中心小学入选教育部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
2023年以来,涟源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连续两年将优化提质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重点民生实事,积极探索破解农村“小班额”的新路径,采取“先试点、再铺开”的方式,累计投入5586万,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180所、实施保留学校提质改造项目88个,杜绝了“空心学校”“麻雀学校”,所有保留学校软硬件设施均达到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使广大农村学子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有效转变,实现了“教育得发展,百姓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预期目标。(肖星群 李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