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典型经验通报,眉山2项入选!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督查室发布《关于2024年度省政府综合督查发现典型经验做法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


《通报》称,今年11月下旬省政府督查室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省政府综合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取得积极成效。本次督查发现部分地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扩投资促消费、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结合实际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为鼓励先进、推广经验,充分激发和调动各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各督查组推荐、省直有关部门会商审核,并报请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对24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其中,眉山有2项典型经验做法入选









01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助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近年来,眉山市坚定扛起省委赋予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使命任务,围绕解决企业中试项目投入大、风险高、专业性强、安全环保压力大等难题,聚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畅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堵点难点,实现中试孵化落地全流程服务。


图片


一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地”。聚焦“1+3”主导产业需求,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建成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193亩的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2024年9月,融合创新中心正式投运,目前已引进固态电池全产业链、二氧化碳捕集耦合制氢等11个中试项目,与中国移动联合建设“5G+新型工业化创新联合实验室”,以5G技术助推前沿科技转化新质生产力。


二是打造新技术工艺的“策源地”。组建专业队伍,整合国内高校和龙头企业科研资源,筛选科技含量高、转化效果好的项目入驻,并提供产品优化、可量产性分析、环境及可靠性试验、中小试生产等服务,帮助科研成果实现产品化。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等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邀请大连化工设计院、青海盐湖成都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入驻。


三是打造新产业项目的“锻造地”。创新发展“成都研发小试+眉山中试产业化”,探索“中试+孵化”的融合运营模式、“项目+团队”的特色服务模式、“工程师+工匠”的人才培育模式、“成果+基金”的成果转化模式,优化中试孵化落地全流程服务,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通过中试项目就地转化,创新项目招引落地新路径。力争5年内引进国内外中试项目60个以上,促进20个以上产业化项目在眉山就地转化。






02

眉山市推进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护航“天府粮仓”助力增粮增收




眉山市通过实施全域现代化灌溉试点,创新“集约化输水、智能化用水、市场化管水”模式,助农增粮增收成效显著。


图片


一是创新“管道+集约化”输水形式。探索建设“农灌水厂”,通过泵站提引和管道输水,将水向山丘缺水区域输送,实现精准灌溉,输水利用率由土渠的50%提高到95%以上,有效解决“靠天吃饭”问题。全市已建成提引灌溉管道525公里,水肥一体化管道700余公里,覆盖灌面超16万亩。今年试点区域经受住极端高温天气“烤”验,实现水稻亩均增产50公斤,晚熟柑橘日灼果同比减少60%;农户亩均增收400元,年均增收2000元。


二是构建“工程+智能化”用水方式。建立村级智能化管灌系统,实施“一户一表、一户一码”数字化工程,精准送水到户,用水户扫码取水用水。管理员可通过手机APP轻松管理数千亩良田果园,1人可线上管理约5000亩。


三是推行“水价+市场化”管水模式。深入推进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和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两个全国试点。今年以来,颁发水权证194本,交易水权173宗,交易水量112.44万立方米。推动村集体、农民用水自治组织、国有公司等共同参与终端用水管理,将用水户缴存水费的1/4交由村集体管理,用于维修养护;1/4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村党支部+群管组织”便捷精准化灌溉服务体系。





来源:市政府督查室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