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12月31日消息(记者李红军)“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作为医生不能有半点疏忽,要用爱心、细心、耐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每一名患者。”这是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罗丽琼的座右铭,也是她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2019年,对于罗丽琼来说是极其难忘的一年。作为一个女儿、妻子和母亲,父母年迈多病,丈夫在外地工作,孩子需要有人照顾……然而,就是在2019年1月,罗丽琼积极响应号召,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熟悉的环境,离开生活了20年的城市,以一名医生的担当,克服重重困难,从之前的三甲医院依然投入到兰州新区卫生事业建设的行列中。
罗丽琼为患者诊断病情(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刚到兰州新区时,确实有些不适应,但兰州新区对于引进的人才可以说是诚意满满,从刚开始拎包入住的专家公寓,到后面的住房、安家费、生活补助都及时落实,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兰州新区的引才政策,罗丽琼说,感觉无微不至、非常贴心,都没有反悔的勇气。
刚到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时,医院正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像罗丽琼一样选聘的几名有经验的医生之外,大多数医护人员都是刚从学校毕业,临床经验十分匮乏,就连基本的规章制度都不健全。“万事开头难,新医院、新章程、新起步,一切都得亲力亲为,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罗丽琼说。
担任门诊部主任后,罗丽琼便加班加点着手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当时门诊部仅有2名工作人员,除门诊部的工作外,她还主动承担了各楼层导诊和服务,协调门诊工作很快步入正规化、规范化、具体化,医院的就诊率和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
2022年初,因医院专科发展需要,罗丽琼调任临床科室主任,面对四个专业科室合并,科室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涉及病种面广等诸多困难,罗丽琼着手培养全科人才,重新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在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这些年,我一直干着‘从无到有’的工作,虽然很累,但却很有成就感。”罗丽琼说。
作为一名内科大夫,多年来,罗丽琼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医德风尚,无私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坚持为患者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她的带领下,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不断创新工作,开设了中医特色门诊、特色中医馆,实行治未病一站式就诊服务。在特色中医馆,前来就诊的患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来中医馆,感觉到的是温暖、温馨、暖心和放松。”
罗丽琼为老年人讲解健康常识(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希波克拉底说,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对于罗丽琼而言,选择了学医,就是选择了一份拯救生命、守护健康的伟大事业。为了能在患者有需要时,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罗丽琼选择在医院附近租房住,将自己在新区的房子空置,她说:“反正就我一个人,住哪里都一样,最主要的考虑还是为了去医院方便。”
由于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立时间较短,肿瘤防治处于薄弱阶段,肿瘤专业人员几乎为零。肿瘤专业出身的罗丽琼便着手加大肿瘤防治的宣传力度,并对院内人员进行培训,组建肿瘤MDT团队,形成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联动,开展肿瘤、慢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规范癌痛治疗,推行安宁疗护,不断满足患者对诊疗舒适性的新要求。
2022年7月,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成立,面对专业人员和设备不足的窘境,罗丽琼主动请缨立即投入新学科的建设中。
“对于新学科的建设来说,培养医生最关键,我们积极参加省委卫健委组织的老年医学培训,与养老机构、各卫生院签订帮扶协议,同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义诊活动,为农村及社会贫困病人提供义务诊治服务。”罗丽琼说,做有温度的医疗,不断提升就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新科室也能很快得到广大群众和患者的认可。
来到兰州新区工作5年来,罗丽琼见证了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她提出“强综合、壮专科、兴科教、立人才、精管理、提质量”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共识。5年来,罗丽琼为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培养了20多名中级人才,为医院快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罗丽琼查看患者的影像资料(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罗主任从来没有松懈的时候,其实她身体并不好,但她始终坚守一线,她激励我们不断进步,带领我们在专业技术、个人素养等方面不断成长。”这是罗丽琼的同事对她的评价。
“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首先是人民的,百姓健康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患者入院是亲人、出院是朋友。”罗丽琼说,未来,自己将继续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在捍卫人民群众健康的同时,为医院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让来到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群众信任、放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