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务用车“新能源化”有何深意
近日,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要求的通知,明确“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其中,对于路线相对固定、使用场景单一、主要在城区行驶的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原则上100%采购新能源汽车。”
从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提出“党政机关应当配备使用国产汽车,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按照规定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到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强调“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目标要求,以后按规定逐步提高”,再到此次财政部办公厅对特定类型的公务用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目标,明确“原则上100%采购新能源汽车”,不难发现,公务用车“新能源化”正乘势而进、加力提速。
从科技自立自强的角度看,政府带头采购新能源汽车有利于进一步健全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充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都属于新兴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开辟了新的赛道,有利于鼓励更多企业提升产品“含智量”,打开销路“新天地”。
从生态环保的角度看,“新能源化”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连续5个月超过50%,但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传统燃油车仍占主要市场份额,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推进“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政府带头采购新能源汽车无疑对环境更友好、让生活更美好。
从实施主体的角度看,政府带头采购新能源汽车,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当前,受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成熟度、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不少人对新能源汽车还缺乏足够认识。在此背景下,政府主动出击、积极作为,通过率先采购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可有效提升人们对新产品的接受度和信任感。
“新能源化”势不可挡。有研究显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新能源汽车含出口的销量预计达到1650万辆,增速接近30%,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预计超过55%。在国家机关带头采购新能源汽车的助力下,新能源汽车一定能一路前行、一路辉煌。(静子)
来源:南方日报